APP下载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外伤微出血的临床应用

2018-12-24郭宁崔梦梅吴长江苏凯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脑外伤检出率常规

郭宁 崔梦梅 吴长江 苏凯

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组创伤。在我国,外伤性脑损伤(TBI)发生率、致残、致死率逐年升高。脑外伤微出血(TMBs)是由外伤引起的脑实质亚临床损害,微小出血为其主要特征。一般泛指直径<5mm的出血灶,主要分布于皮质、皮质下层、基底节区、丘脑区、脑干以及小脑[1]。部分患者脑外伤后的微出血病灶在CT检查结果为阴性而造成漏诊[2]。CT对脑实质损伤的显示较差,而MRI检查弥补了这一缺陷。随着MRI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如SWI可提供更多脑外伤的病理生理以及功能状态信息,从而推测脑组织受损程度[3]。GCS评分是国际公认的评价急性期脑外伤患者病情轻重的方法[4]。本文探讨SWI在TMB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本院行MRI检查的脑外伤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5.2±9.71)岁。所有患者均有脑外伤史,且在外伤后3周内完成脑部MRI检查。临床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认知功能下降及不同程度昏迷。按照GCS评分将41例患者分为轻度(GCS:13~15分)15例、中重度(GCS:≤12分)26例。

1.2 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采用头颅线圈,患者取头先进仰卧位,从后颅凹底扫描至颅顶。常规MRI序列扫描参数如 下 :(1)T1WI,FOV 230×230mm,TR 400ms,TE 11ms,矩阵256×256,层厚6mm,采集时间1’19”。(2)T2WI,FOV 230×230mm,TR 4000ms,TE 89ms,矩阵 320×320,层厚 6mm,采集时间 1’04”。(3)DWI,FOV 230×230mm,TR 3600ms,TE 101ms, 矩阵384×384,层厚6mm,采集时间1’08”。(4)SWI序 列 参 数 如 下 :FOV 230×230mm,TR 49ms,TE 40ms,矩阵224×256,层厚2mm,激励次数(NEX=1),翻转角15°,采集时间3’29”。SWI后处理及图像分析:对SWI扫描图像进行3D MIP重建,重建层厚为16mm,间距0mm,所得即为SWI图像。由两名高年资医生分别阅片分析常规MRI及SWI,判断有无微出血灶以及出血灶数量。判断标准为SWI图像上<1cm的低信号影,并结合相位图确定为顺磁性物质,排除钙化、矿物质沉积和小静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微出血灶检出率、数目的比较 经临床证实的41例脑外伤患者经MRI检测,结果表明,T1WI、T2WI、DWI序列分别检出18例、25例、31例,SWI序列检出41例,检出率显著高于T1WI、T2WI、DWI序列(χ2=31.97,19.88,11.39,P<0.01)。T1WI、T2WI、DWI序列分别检出51、58、70个出血灶;SWI序列检出130个出血灶数,显著高于常规MRI序列(χ2=113.48,99.57,78.00,P<0.01)。见表 1、图 1。

表1 微出血灶检出率、数目的比较

图1 脑外伤微出血MRI

2.2 SWI出血灶数与GCS评分相关性分析 SWI显示病灶数目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WI出血灶数与GCS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15,P<0.01)。见表 2。

表2 各组间SWI检出的出血灶数的比较

3 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外伤的主要手段,包括CT、MRI检查等。CT检查通常<30s,因其快速采集技术而曾被称为急性脑外伤诊断的“金标准”[5]。据报道,常规CT、MRI检查结果显示脑外伤出血灶可分布于皮质灰层、皮质下白质、白质纤维束区域(包含胼胝体、内囊)、脑干以及脑室内等[6]。然而SWI检查发现微出血灶可见于灰白质交界处、分支血管交界处,尤其是静脉内[7]。而且,以上部位在常规CT和MRI扫描中难以探测到。

SWI不同于传统T1WI、T2WI,以T2序列为基础,采用3D梯度回波成像,分辨率高、磁敏感性强、信噪比高,更突出组织间磁敏感差异,从而更好的显示造成局部磁场不均匀的病变[8]。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可引起组织局部磁化率发生 改变,和周围组织产生相位差异,在SWI图像中表现为斑点状、小斑点状以及条状低信号区。在SWI序列中,许多原因可引起磁场不均匀,如小钙化灶、小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间隙等,可结合相位图予以鉴别[11]。钙化与出血在相位图上方向相反,钙化在相位图上显示为高信号。小静脉表现为长条形,并且能在多个连续层面显示,可在相位图中加以区分。血管间隙则可通过长T1长T2信号鉴别。

本资料结果表明,SWI对出血灶检出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WI测得出血灶数与GCS评分具有负相关性(r=-0.615,P<0.01)。

综上所述,SWI序列能显著提高脑外伤微出血数量的检出率,但Sigmund GA等[6]研究表明SWI序列发现的微出血灶体积较T2WI及FLAIR序列明显小,表明SWI对于微出血灶周围水肿范围显示较差。并且对于颅内大的血肿、脑水肿和脑肿胀等影响患者预后较大方面的评价,SWI价值不如 T1WI、T2WI及DWI序列。而且SWI检查时间较长,要求检查部位长时间制动,并且颅底含气鼻窦等结构可造成大的相位伪影,影响脑底部病灶观察。CT扫描可以直接提示患者是否需要立即接受手术治疗,因此对于外伤后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仍然以CT为主。磁共振SWI序列可作为外伤患者病情稳定后的补充检查手段,可以较其他检查方法检出更多的出血灶,提高临床对脑外伤的明确诊断,并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脑外伤检出率常规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常规之外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