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结合肌肉能量技术治疗肱骨内上髁炎的疗效分析

2018-12-24沈亚芳李新伟吕善广姚旭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屈肌前臂肘关节

沈亚芳 李新伟 吕善广 姚旭

肱骨内上髁炎,俗称高尔夫球肘、学生肘,是指前臂屈肌总腱的起始部位疼痛和压痛的慢性劳损性疾病[1],多见于木工、高尔夫球运动员等前臂活动强度较大人群[2],表现为肱骨内上髁局部疼痛和压痛,当前臂外旋、肘关节伸直或腕关节背伸时疼痛会加剧,是肘关节内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3-4],多见于40~50岁人群[5]。部分患者经过休息、手法治疗、局部抗炎等保守治疗后病情能得到较大程度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疼痛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甚至需要手术治疗。作者采用温针灸配合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7年7月本院肱骨内上髁炎患者60例,诊断标准[6]:(1)有明确慢性劳损病史,肘内侧疼痛,不能提重物。(2)以肱骨内上髁为中心压痛明显。(3)屈腕抵抗试验、屈肌紧张试验、前臂旋后抵抗试验以及Mill征阳性。(4)皮肤无炎性反应,肘关节X线正侧位片证实无骨质病变,活动度不受影响。纳入标准:(1)符合肱骨内上髁炎诊断标准的患者。(2)16岁≤年龄≤75岁。(3)治疗前1个月内无服药治疗史或者未曾使用其他治疗方法。(4)自愿参加本项目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局部外伤或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者。(2)妊娠期、凝血功能障碍、肿瘤、精神障碍或无法配合检查及治疗的患者。(3)治疗期间同时接受过其他治疗的患者,以及未能按规定完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观察组:(1)温针灸:①器具:一次性针灸针(规格:0.25×40 mm,江苏省吴江市佳辰针灸器械有限公司);清艾条(苏州市东方艾绒厂);生物灯(重庆中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②取穴:主穴:患侧阿是穴,配穴:患侧少海(HT3)、青灵(HT2)、支正(SI7)。腧穴定位参照《经络腧穴学》[7]。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毫针针刺入穴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至患者感局部酸胀,将事先准备好的艾段(长约3cm)插到主穴的针柄上点燃行温针灸,连续灸2次,配穴留针期间行针1次/10min,所有穴位均留针30min,留针期间予生物灯照射患处。(2)MET治疗:①腕屈肌的等长收缩后放松:患者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前,手腕尽量背伸至出现阻力,然后嘱患者手腕用力屈曲,同时医者给予一定的阻力,维持8~10s后放松。②重复上述动作,且患者手腕背伸幅度尽量较前增大。③腕屈肌的收缩放松:重复上述第一个步骤。间歇30s后重复以上动作,共3次。④注意事项:肌肉能量技术的重要原则是无痛,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感到轻微疼痛即须停止,医者应减轻阻力,直至找到患者感到舒适并且能够对抗的力量[8]。(3)疗程与治疗频率:治疗1次/d,连续治疗6次为1个疗程。不足6次治愈的,按6次计算。对照组:仅采用温针灸疗法,具体操作及疗程同上。

1.3 观察指标 (1)临床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9](VAS)和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表(MEPS)[10]作为评价指标评定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2)VAS评分:用一条两端分别标有0和10的标尺评估患者肘部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自身感受的疼痛程度,在标尺上作相应的记号。(3)MEPS:满分为100分,其中包括疼痛(疼痛程度、是否需服止痛药、疼痛是否影响关节活动)45分,关节运动功能(关节运动弧大小)20分,关节稳定性(内外翻是否稳定)10分,日常活动(吃饭、穿衣、梳头等)25分。总分>9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中,<60分为差。(4)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发生胸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肱骨内上髁局部无压痛,抗阻力前臂旋前屈腕时不诱发疼痛。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局部重压或抗阻力前臂旋前屈腕时能诱发轻微疼痛。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对治疗效果基本满意,局部压痛及抗阻力前臂旋前屈腕时会诱发感疼痛。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MEPS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MEPS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VAS评分 t值 P值 MEPS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6.73±1.55 2.00(1.00,3.00)*# 14.697 0.000 59.33±10.06 88.17±9.14*## -11.040 0.000对照组 30 6.83±1.60 3.00(2.00,3.00)* 13.340 0.000 59.50±11.55 77.00±8.57* -8.618 0.000 t值 -0.246 -2.441 -0.060 4.881 P值 0.792 0.025 0.905 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胸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肱骨内上髁炎属于中医学“伤筋”、“肘劳”范畴,主要由风、寒、湿三邪痹阻肘部筋脉引起,针灸治疗大多取阿是穴为主,有一定疗效[11]。目前临床常用的其它保守治疗包括固定制动、手法按摩、中药外敷、局部抗炎治疗等[1],疗效均不甚理想,影响其正常工作及生活。本病从解剖学看,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共同形成的屈肌总腱及指浅屈肌的起点均在肱骨内上髁[12],这些肌肉反复牵拉造成肘关节内侧起点处肌腱的过度损伤是肱骨内上髁炎的根本发病原因。该部组织会充血、水肿,部分肌腱、筋膜撕裂、出血、损伤,若相应肌肉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肌腱的微小撕裂伤及退变就不能较好的得到修复,加上炎性介质的浸润而进入慢性病理状态,肌腱内正常组织被慢性炎性组织替代[3],反复炎性刺激导致粘连,进而影响关节活动;炎性介质的聚集又对肱骨内上髁周围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局部疼痛不适。

MET是由操作者精确控制施力方向和大小,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利用肌肉等长或者等张收缩抗阻的方法,改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减轻疼痛的一类操作技术[13]。MET能够增加目标肌肉的长度及延展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在物理治疗学中已有广泛应用,是治疗脊柱及四肢活动受限及疼痛的常用手法[14]。

《千金要方》中明确指出:“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故治疗本病,主穴当取阿是;从经络学说来看,本病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有关,支正为手太阳小肠经之络穴,少海为手少阴心经之合穴,青灵为手少阴心经位于局部的穴位,针刺以上穴位,可疏通手太阳、手少阴经气,达到通络止痛之效。而温针灸结合艾之温通经络的功效,更好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同时,MET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按照医者精确控制的方向主动收缩、放松前臂屈肌群,降低张力过高肌肉的张力,延长肌肉中短缩的筋膜,增加肱骨内上髁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并降低其敏感性[15],松解异常粘连,使纤维有更大的活动范围,以增加肘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MET故改善肌肉骨骼系统的紊乱状态,故治疗效果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疾病早期因急性疼痛无法配合完成肌肉能量技术的,可以先予温针灸治疗,待疼痛有所缓解再结合MET治疗。

作者认为温针灸结合肌肉能量技术能够有效缓解肱骨内上髁炎患者的疼痛,恢复患肘运动功能,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温针灸,且操作便捷,尤其是肌肉能量技术,医者可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可在家进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屈肌前臂肘关节
“三线定位法”体表定位诊断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研究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成人前臂前群肌的神经入肌点定位及意义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针刀干预对中期膝骨关节炎兔模型伸肌-屈肌萎缩 状态及肌肉拉伸弹性模量的影响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更正
中药熏蒸配合电磁波治疗肘关节强直1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