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稻超级稻生育期及产量形成影响因子分析

2018-12-21邓德佳李明辉武孟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影响因子生育期产量

邓德佳 李明辉 武孟祥

摘要 为了给大面积早稻超级稻高产栽培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于2016年选择同一地块、同一土壤质地、同一品种和同一栽培水平的地段,对早稻品种株两优819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播种的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后播种的则相反。移栽时基本苗较少(60万株/hm2),虽然分蘖率高,但成穗率较低。因此,移栽时适度保持较多基本苗(120万株/hm2)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超级稻早稻全生育≥0 ℃活动积温2 400~2 500 ℃、日照时数400~450 h、降雨量600~900 mm,能保持其正常发育和高产高效。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生育期;产量;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9-0014-01

超级水稻的种植为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和稳定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然而,生产过程中,限制超级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因素很多,如地理环境、土壤肥力、品种及熟性、气候条件及栽培管理水平等。本试验通过2015—2016年对比观测,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1-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常德市武陵区南坪岗乡腰路铺村五组一农户田中,面积0.33 hm2,海拔高度35.0 m,地形为平原平地,水源充足,土壤呈弱酸性,黏壤土,肥力中等,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一致。

1.2 供试水稻品种

2015—2016年品种均为株两优819,熟性为中迟熟。

1.3 试验设计

2015—2016年2年试验田每年设置4个观测小区,栽插行向为南北行向。

1.4 观测内容及方法

2015—2016年2年分别在南北行向4个观测点上进行主要发育期生长发育观测;分别在南北行向上选定4个密度观测点进行主要发育期分蘖动态观测;分别在南北行向上选定4个理论产量结构分析取样点,用于成熟期取样分析并计算理论产量[4-6];分别在3月下旬播种至成熟完成整个生长发育期所需要的气象条件(温度、日照、降水)以及同一发育期不同年份完成其发育期所需要的气象要素(温度、日照、降水)等调查[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发育期对比

由表1可知,2015年移栽后返青较快,仅5 d;2016年返青后至分蘖期较快,仅4 d;2016年营养生长期短,生殖生长期延长,后期发育加快。

2.2 分蘖数对比

由表2可知,分蘖达预计成穗数(300万穗/hm2),栽插基本苗少,则分蘖率高,反之,则低;分蘖多、密度大,则成穗率高;栽插基本苗多,则有效茎数亦相应多。

2.3 产量结构对比

由表3可知,一次枝梗数与结实粒数成正比;空秕率与千粒重成正比;株成穗数与成穗率亦成正比;其产量高低与一次枝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株成穗率和成穗数密切相关。

2.4 生育期气象要素对比

由表4可知,2015年早稻生育期≥0 ℃活动积温2 505.3 ℃,较2016年多106.8 ℃,日照时数444.5 h,较2016年多42.3 h;分蘖至孕穗期2016年温度和日照时数多于2015年;2年中其余发育期温度、光照有高有低、有多有少。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早播种的水稻营养生长期延长,生殖生长期缩短;后播种的则相反。移栽时基本苗较少(60万株/hm2),虽然分蘖率高,但成穗率较低。因此,移栽时适度保持较多基本苗(120万株/hm2)有利于增加有效穗数。一次枝梗数、株结实粒数、千粒重、成穗率等与产量密切相关。超级稻早稻全生育≥0 ℃活动积温2 400~2 500 ℃、日照时数400~450 h、降雨量600~900 mm,能保持其正常发育和高产高效。

4 参考文献

[1] 刘秋元.超级杂交中稻新品种(系)展示及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6(6):46-48.

[2] 李木英,黄程宽,谭雪明,等.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力[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5,37(1):1-10.

[3] 李超,陈恺林,刘洋,等.增苗节氮对早稻抛秧群体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7):774-781.

[4] 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等.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40(4):711-718.

[5] 刘蕾蕾.气候变化、品种更新和管理措施对我国水稻生育期及产量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6] 何洋,刘洋,方宝华,等.不同生育期温度逆境处理对早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4):18-24.

[7] 熊應祥,谢永秀,宋启垄,等.六枝特区气象因子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79-81.

猜你喜欢

影响因子生育期产量
生育期对徐紫薯8号品质及结薯性的影响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基于个性化的协同过滤图书推荐算法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