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下“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民航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2018-12-21晁春余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支架课程教师

晁春余 谢 羽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式”教学方法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1896-1934)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当代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该理论提出教师如何以助学者的身份参与学习并提供指导,并对“学习支架”给出了意义明晰的需求说明。维果斯基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交叠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是学生需要“支架”帮助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

(二)“支架式”教学方法

“支架”(Scaffolding)一词原意为“脚手架”。用在学习领域,指的是为学习者提供暂时性支持,以帮助学生完成其不能独自完成的任务。因此,“支架式”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通过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线索即“支架”,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最终成长为独立的学习者。

图1 学习支架作用示意图

传统理论教学更多注重内容讲解,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导致学生难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场实践。而“支架式”教学的构成环节主要包括搭建支架、进入情境、协作学习、独立探索和效果评价等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下文将以《民航国际结算》课程为例,阐述“支架式”教学的改革思路和教学实践,并由此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架式”教学改革方向。

二、“支架式”教学法在《民航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

(一)《民航国际结算》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民航国际结算》是一门与业务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该课程教学一直以来主要面临三个比较典型的难题:一是由于涉及到民航国际运输的前续知识,知识体系难以融会贯通;二是业务涉及的众多国际航协规则条款,知识内容难以系统;三是源于缺乏直观认识和体验,学生难以理解各项条款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因此,该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通过教学改革,围绕各个主题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使学生围绕实际问题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并实现将理论付诸业务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课程建设和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一定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讨“支架式”教学方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有助于在主题-情境教学的基础上探索该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希望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比较和借鉴。

(二)“支架式”教学改革的要点——以《民航国际结算》课程为例

“支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民航国际结算》课程的支架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知识与能力基础,通过问题支架的构建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转换教师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翻转课堂扩大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1.以问题为支架,设计“分级-分类”支架群

《民航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为:首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与内化现有发展水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支架,引导其逐步建构和理解“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后撤去支架,通过已形成知识的内涵联系,将学生潜在发展水平知识内化为现有发展水平知识。

“支架式”教学的重点在于通过知识与问题关系的设计进行知识的循环构建。《民航国际结算》课程注重结合教学大纲的主题框架,将知识点分割成梯状小问题,并形成分级、分类问题支架群。在“支架式”教学设计上,注重构建具有趣味性、专业性、连续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支架,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学习兴趣,并在逐步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师生一体“导-学”关系

在校学生由于知识与经验存在不足。在面对特定专业知识时,多数学生无法独立依据以往知识经验,完成对特定新知识的建构。因此,学生学习之初特别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应为学生知识建构、问题解决等提供必要引导;此后,在学生进入建构特定新知识的过程后,则需要教师不断吸纳、讨论、分享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巩固学习成果。

因此,《民航国际结算》支架式教学改革,对教师角色定位进行了调整。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换。“支架式”教学中要对学生合理“引导”,甚至有意设计一些“陷井”供学生分析,通过剖析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理解和深化学习,并在“导-学”关系中孕育学生的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培养其独立认识、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开展“知-识”分类和课内外互补

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构建需要充足的探究时间与资源空间,“支架式”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思考、探究的时间与机会,就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翻转到课外。基于此,对于“知”和“识”的适当分类和时间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航国际结算》将课程各单元的教学材料、辅助资料和相关PPT归类为“知”,把此类内容以预习材料形式预先布置,使其翻转于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识”的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各单元的内涵分析、与其他知识单元的前后衔接和实际领域应用等方面,此类内容因学生受知识背景所限无法独立完成,教师要在课堂上以问题支架为支撑,引导其循序渐进地认识、探究和运用。“知-识”分类的目的,是实现课上教学内容的优选和突出重点,并借此扩大教学的时间与空间。

(三)“支架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支架式”教学在《民航国际结算》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围绕“特定主题”搭建支架;体现“由扶到放”教学过程;实现“由师到生”的责任转移。

1.围绕特定“教学主题”搭建问题支架

民航国际结算课程共有审核、分摊、开账和清算四大教学主题模块,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根据教学主题采用不同的问题支架,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架种类比较灵活,由于学生认知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教师针对特定的教学主题选择支架。具体支架的采用,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表现综合决定。教学内容设计由浅入深,问题支架的搭建也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如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录像、图表和PPT展示,引导、暗示、示范、讨论、对比、提问、学生汇报、总结和评价等。见图2。

图2 特定“教学主题”框架示意图

2.借鉴“责任逐步释放(GRR)”模式开展教学

当代国际著名教学和课程设计专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弗雷(Nancy Frey)和费希尔(Douglas Fisher)创立了“责任逐步释放”(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简称GRR)模式。通过“扶放有度,逐步放手”,有效实现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导的转换。这一教学模式受到了国际督导与课程开发学会(ASCD)等专业组织的高度重视。

图3 “责任逐步释放”模式(GRR Model)

在《民航国际结算》教学中,充分借鉴了这一模式的思想。在对课程进行计划时,首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围绕教学主题搭建了问题支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示范、教师辅导、同伴协作与独立表现四个阶段展开具体的设计。

3.逐步完成“由师到生”的责任中心的转移

责任中心转移,是伴随着教学支架的逐渐撤离实现的。“支架式”教学目的是要通过支架的逐渐退隐,将学习任务的责任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因此,教学过程中,支架会逐渐减少,教师对学生支持程度会逐步降低。学生将越来越对学习活动拥有主动权。

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从教师主导逐渐过渡到学生主导,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技能,也有利于新知识在新环境中的应用。因此,进一步研究探讨“支架式”教学如何有效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通过从教师主导转向学生主导,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三、结论

从教学理念的角度,支架式教学是对教学过程、师生角色关系的一种定义和设计,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与地位随着学生能力的成长而不断变化。情境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让学生充分体验存在感、价值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一方面又要注重扶放有度,对学生逐步放手的同时,要围绕特定教学主题,保证教学的高效和有序。这需要借鉴国外研究经验,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师能力的提升和评价体系的优化,师生能够切实感受到“支架”带来的兴趣和成效。

猜你喜欢

支架课程教师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最美教师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