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纵隔巨大卵黄囊瘤伴肝转移1例

2018-12-21余建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交界实性免疫组化

贾 坤,余建群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图1 前纵隔卵黄囊瘤CT表现 A、B.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前,平扫示右前纵隔软组织肿块,与邻近的不张肺组织分界不清(A),增强后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血管影(B); C、D.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后,经2个周期BEP方案化疗,平扫示肝Ⅷ、Ⅳ段交界区稍低密度肿块,密度不均(C),增强后肿块不均匀强化,内见坏死区(D)

患者男,18岁,因“发热、咳嗽伴胸痛1周”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AFP>1 210.00 ng/ml,癌胚抗原32.44 ng/ml,CA199 81.11 U/ml。CT:右前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密度欠均匀,边界不清,最大截面约9.5 cm×5.9 cm,与邻近的不张肺组织分界不清(图1A);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内见滋养血管(图1B)。CT诊断:考虑为肿瘤性病变。行纵隔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恶性肿瘤伴坏死,生殖细胞肿瘤可能性大。给予4个周期BEP方案(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化疗后,复查CT示前纵隔肿块明显缩小。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实性,质中,切面灰黄;镜下见肿瘤大部分坏死,周围泡沫细胞聚集,纤维组织增生、包裹,残留少量恶性细胞;免疫组化:SALL4(+),CD117(+),PCK(+),EMA(个别+),PLAP(个别+),AFP(小灶+),MIB-1阳性率约40%。术后病理诊断为卵黄囊瘤。术后再行2个周期BEP方案化疗后,复查CT示肝Ⅷ、Ⅳ段交界区稍低密度肿块影,最大截面约5.5 cm×5.0 cm,密度不均(图1C),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坏死区(图1D),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给予3个周期化疗(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肝脏病变无缩小,乃行部分肝切除术;术中见肝Ⅷ、Ⅳ段交界区实性肿物,质软,切面灰白、灰红,可见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PCK(+)、AFP(灶+)、SALL4(+)、GPC-3(±)、EMA(灶+)、Ki-67阳性率约20%,病理诊断为卵黄囊瘤肝转移。

讨论卵黄囊瘤亦称内胚窦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转移;多见于婴幼儿、儿童及青年人,好发于性腺,也可发生于鞍区、纵隔、腹腔、骶尾部等,但较罕见;约97%患者血清AFP升高,免疫组化SALL4在性腺外卵黄囊瘤中的表达敏感度较高。卵黄囊瘤CT多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呈实性或囊实混合性,多见囊变、坏死,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偶见滋养血管,一般无钙化及脂肪成分。目前治疗卵黄囊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化疗为辅,预后较差。

猜你喜欢

交界实性免疫组化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哀伤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一例窦性心动过缓并交界性自主节律的两种心电散点图特征分析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单源交界性激动的多样化表现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