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补汤治疗气血亏虚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研究

2018-12-20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4期
关键词:椎动脉西药气血

李 栋

(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医务科,山东 东平 271500)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指患者因环境、患病等因素导致大脑出现慢性供血量减少,进而引发脑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头痛及头晕等[1]。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有80%的8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有2/3的6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慢性脑供血不足[2]。中医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眩晕”及“头痛”的范畴。人在60岁以后,其精血皆耗,继而易发生头昏目眩、健忘眩晕等情况。中医认为,大部分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发病的原因均为气血亏虚[3-5]。近年来,临床医生使用中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药双补汤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之功效。为探讨使用双补汤治疗气血亏虚型慢性脑供血不足对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山东省东平县中医院收治的87例脑供血不足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为:1)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被确认存在颈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2)其病情符合中医理论中气血亏虚证的相关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为:1)患有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疾病。2)患有脑卒中、药物中毒及耳源性眩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西药组(n=44)和中药组(n=43)。西药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龄为56~86岁,平均年龄为(67.2±3.2)岁;其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5.1±1.2)年。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57~85岁,平均年龄为(66.9±2.9)岁;其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4.9±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西药组患者使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让患者每天口服3次尼莫地平,每次服30~60 mg。连续治疗3个月。为中药组患者使用双补汤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黄芪30 g,当归、川芎、地龙、白术、党参、桃仁、天麻、菊花各12 g,怀牛膝15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剂,早、晚各服1次。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为其加减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使用中医证候积分表判定两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病情越重。治疗后,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情况判定其治疗的效果。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5%。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95%。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6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在加重,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或增加。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分别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其治疗前的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西药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cm/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cm/s,)

组别 例数 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 44 34.91±2.11 39.08±2.04 64.97±2.34 70.29±2.09中药组 43 35.02±1.97 44.53±2.11 65.11±2.42 75.11±2.14 t值 0.251 12.249 0.274 10.628 P值 0.802 0.000 0.784 0.000

3 讨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是因脑组织某一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而引发的一种脑功能障碍性疾病。使用西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不够理想,且患者长时间使用西药进行治疗,易发生多种不良反应。使用中药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治疗可补益气血、调节其脏腑的机能,且不易引发不良反应。中医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眩晕”及“头痛”的范畴。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是患者气血亏虚,阳气不足,使脏腑功能紊乱,不能升举清阳,导致脑脉失养。该病为虚实夹杂之证,气血阴阳皆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进行治疗的原则是调阴阳、补肝肾、益气血,同时应辅以熄风、化痰、祛瘀等治疗。双补汤中的黄芪具有补气固表之功效;当归具有补血活血之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之功效;川芎具有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之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地龙具有通经活络之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怀牛膝具有通经络、散恶血之功效;菊花具有散风清热之功效;天麻具有熄风定惊、助阳开窍之功效[6-7]。将上述中药合用,可起到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双补汤可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使用双补汤治疗气血亏虚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加快患者椎动脉及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猜你喜欢

椎动脉西药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三针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