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法警校警察体育素养研究

2018-12-19钱明赞

运动 2018年17期
关键词:警营司法警察警校

钱明赞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0)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从宏观层面定位了未来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强调了“体育素养”的地位和价值。但是,学者对“体育素养”的研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了秉承“依托行业,面向司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司法院校在学科课程建设上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改革。对于司法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警察体育也不例外。目前,新型的犯罪形式对司法警察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理论知识及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培养技能型、实战型司法警察人才,司法院校的警察体育教学应在常规教学上进一步强化体育素养的培养。本文就是以此为契机,展开新形势下司法警校警察体育素养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司法警察的技战术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主要以司法警校警察体育素养为研究对象。选择了江苏多所高校(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警官学院、南京森林公安大学、部分省外学校以及一些高职院校等)的部分学生和教师共8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问卷74份,收回率为92.5%,有效问卷70份,有效率为94.59%。

2 体育素养

综合国内对于体育素养概念的相关研究,体育素养可以理解为:人类在生命过程中获得利于全人生存发展的运动要素的综合,包括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水平。其中,体育意识是指个体参与利于生存发展的运动动机;体育知识是指个体获得利于生存发展的运动知识;体育行为是指个体利于生存发展的运动模式;体育技能是指个体在利于生存发展的运动中展现的动作能力;体质水平是指个体体质健康水平,反映个体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等方面的情况。

3 司法警察体育素养界定与要素分析

对照体育素养的概念,警察体育素养可理解为司法警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执行战斗任务中应具备的专项素质和技能素养。伴随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并结合新时代警务工作的需要,本文认为警察体育素养应包括体育技能、体育文化和体育信息等内容,具体如图1。

4 警察体育素养培养现状

4.1 警察教育课程没有体现警察教育内涵

警察体育课程的设定没有纳入司法警察的职业需要,如绝大部分泅渡课程的实际教学是游泳课程,越障攀爬的场地设置完全照搬部队模式,没有体现司法警察执法环境需要。这些生搬硬套的课程体系脱离了开展警察体育教学的主线,没有参照司法警察体育的实际需求,因而只能完成基本体育教育,更无法突出警察体育教育的“增强警察体育素质,提升战斗力”核心内容。

图1 警察体育素养元素图

4.2 体育意识薄弱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断降低,进而逐渐失去兴趣。目前,尽管学校在体育教学方式选择上较自由,但是学校仍然还是以足球、篮球、田径、武术、排球等一些单一的教学模式为主。调查发现,有97%的高职院校没有有机结合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等,导致课堂内外存在严重的差距,教学与实践脱离,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使学生不能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4.3 理论与实战结合不密切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实战相结合,这是警察体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研究课题。然而,现阶段警察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师资力量不足,业务素质不过硬;场地设施匮乏,导致部分常规的技能在教学实践中被简化或者取消。以警用武器为例,经调查,教学中大部分学校强调精度射击,而只有20.3%的人认为学校教学涉足了应用射击,然而,在实战中往往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却是应用射击。

4.4 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

警察体育教学大部分教学还是以普通体育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形成特有的方法体系,从而导致学员虽然能熟悉基本技术要领,但在技术运用上、在临战应变上却显不足。所以,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进一步把学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通过动脑、动手来达到最终提升学员专业技术能力的教学目标。

4.5 警察体育信息化教学程度不够

随着全国司法体制改革、布局调整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警察体育教学不能忽略信息化教学。用信息化带动司法院校警察体育教学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警察体育的兴趣,更有利于全面提高学员们的体育素养。然而,经调查,约80%院校的体育教学没有运用好学校网络信息平台,没有实现学校网络信息平台与传统体育教学相互融合、促进、发展,没有实现通过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对警察体育各方面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分类、汇总、得出结论的有效途径。

4.6 危机处理内容涉及不够

如何对危机进行合理的处置,如监狱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运动意外事故的及时处理等,这些在现阶段警察体育教学中涉及不多,大部分学校警察体育教学中甚至没有这方面内容。例如,让监狱警察学会如何快速处置像哄监、袭警、越狱等监狱暴力事件,如何让他们在实际中熟练掌握擒拿格斗的制敌技巧,熟悉使用警盾、警棍等警用器械等。

5 警察体育素养培养方式

5.1 构建具有司法特色的警察体育教学体系

构建司法特色的警察体育教学体系应包括制定目标、教学内容、确定课时数、考核方式等。司法警校警察体育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监狱、戒毒所、社区矫正一线工作的需要,建设包含大学体育内容在内的,以警察体育基础、警察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警用射击、警务战术和警用机动车驾驶等为教学训练内容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警察体育信息化教育课程体系。

5.2 开设警察体育知识讲座

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大纲利用课外时间和网络组织各类讲座,如警察体育、运动竞赛、制敌技巧、先进设备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为了丰富学员的体育知识体系,还可开设相关知识竞赛活动。此外,可利用网络平台设计一些程序来介绍体育知识。例如,体育健康百科、警察体育知识。通过大数据收集体育新知识、新信息、名人健身之道等信息,帮助学生用科学的体育知识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指导警营训练。同时开设一些国内、国外的比赛赛事直播或转播平台,了解警察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图2 警察体育教学模式

5.3 “五位一体、互相渗透”的警察体育教学模式

构建“五位一体、互相渗透”的警察体育教学模式(图2),加强课堂内外的衔接,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合理的技能展演交流及定期的体育竞赛,达到增强体质和提高体育素养目的,同时通过警察体育教学可构建特色警营训练,通过特训实现警察技能大比武,并进一步提升体育竞技活动。

5.3.1 课外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体育竞赛 在课外体育平台的基础上,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和体育竞赛,满足学生体育需要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例如,1年1届的校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有机地融合学生的兴趣性与比赛的竞技性,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同时,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学校的体育代表队,通过再提高训练,带动提升学校运动水平的整体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各种锻炼房,并定期组织活动,这样对提升学生体育素养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3.2 特色警营体育训练、技能展演、体育竞赛 特色警营体育是警察文化的重要内容。司法警察要想提升对抗实战能力,必须开展对抗性体育训练,如散打、擒拿、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武术短兵、警棍术、射击等。这些将在学生今后从事司法警察职业将得到具体体现。特色警营体育训练活动,首先,要把握政治性,所有技术技能都要以完成党和人民的使命为宗旨。其次,要体现战斗性。学生参加擒拿格斗、体能等特定的警营运动训练,完全是针对工作实际需要,以维护国家社会内部稳定。再次,要突出法律性。特色警营体育训练活动必须依托法律,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提高强制执法的正确性。最后,要增强心理性。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要求司法警察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生在特色警营体育训练活动中,不仅需要强化技术技能,更需要突出意志品质等的培养。

开展特色警营体育活动,主要涉及以下2方面:(1)抓好技能的培训与训练。对学员积极开展技能强化训练(如体能、格斗、查缉技术等),提高对抗能力,以更好地去行使防卫权。同时可坚持案例分析与模拟训练相结合。案例教学能激发学员兴趣,提高学员现场处置能力。模拟训练可通过VR技术,以真实案例为原型,把学员置身于虚拟的环境中,模拟临场处置,提升临场操作能力。(2)重点打造体育精品赛事活动及警务技能比武活动。开展特色警营体育训练,不仅有利于打造精品活动赛事,而且可以通过警察竞技能力展演来实现警察形象的宣传。特殊警营体育训练能体现鲜明的警察职业文化,应该依托特色警营体育训练项目,重点打造能宣传警察形象的体育竞赛活动品牌以及警务技能大比武平台。

6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犯罪形式对司法警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战术、理论知识等提出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服务社会,为培养技能型、实战型司法警察人才,培养司法警校学生警察体育素养已成为司法院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警察体育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科学的培养运行机制是有效实现警校生警察体育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警校生警察体育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行业发展现状,挖掘、整合警察体育和教育资源,提高和优化警校体育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层次和项目结构,扩大学校体育的外延的同时,实现警校学生警察体育素养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警营司法警察警校
阿富汗:警校生毕业
小少年探秘警营
探讨监察委改革对检察院司法警察职能影响
初衷
初衷
司法院校如何把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融合创新发展
加强基层法院法警队伍的建设的思考
浅谈如何加强公安边防部队警营文化建设
浅谈“检警混岗”产生的根源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