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滑雪指导员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8-12-19安李秀郦

运动 2018年17期

安李秀郦,杨 文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滑雪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对产业有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其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在整个滑雪产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热潮,我国冰雪产业快速发展,滑雪产业专业人才不足的困境逐渐突出,其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冰雪场比教练多,基层职业教练的人数寥寥可数。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冰雪产业在体育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缺口达70%,专业性岗位都需要进行针对性培训。《 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放。吉林省到2020年,实现培训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各类服务保障人员10000人。就相关省市出台重视人才培育工作的政策来看,政府都在积极进行对接工作,也凸显相关人员的匮乏程度。我国冰雪产业人才供应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冰雪产业人才需求,冰雪产业人才的缺乏及培养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冰雪产业的健康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滑雪指导员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滑雪指导员”“现状”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对相关检索文献进行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6年北京市滑雪指导员培训的学员共150名学员进行调查,发放、回收问卷数量,满足研究需要。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12统计工具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滑雪指导员基本情况

2.1.1 滑雪指导员数量 滑雪运动对技巧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且国内大部分滑雪参与者是初次接触冰雪,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指导。但现实情况是:现有的专业培训人员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全国现在仅有约8000名已经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每年的滑雪人数已超过千万人次,指导员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的滑雪培训需求。滑雪场为满足游客需求,把雪场人员培养成业余教练,虽接受过冰雪教学培训,但没有获得有关机构认证,用于解决雪场供不应求的情况,流动性大,给予滑雪者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性指导能力有限,而且在雪季又面临节假日,滑雪人员剧增,职业教练的缺口增大,如此对雪场安全也是一大隐患。

2.1.2 滑雪指导员人员构成 调查发现(表1),目前经营性雪场滑雪指导员人员构成主要为:退役的教练员、运动员;滑雪专业毕业生及学生;雪场工作人员;短期培训的大学实习生;其他社会人员。

2.1.3 滑雪指导员年龄、入行年限 根据《2017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的冰雪行业从业者的年龄段分布表可看出,31~40岁的人数占到了37.7%,居于最高,说明人群的分布是中坚群众,行业的发展大有可为。就本次调查得知,年龄在 20 岁以下的有17人,占总数 12%;21~30 岁的有 54 人,占总数 37% ;31~40岁的有 44人,占总数的 30%;41岁以上的有30人,占总人数的 21%。分析得出,我国滑雪指导员的平均年龄为27.7岁,说明北京市滑雪指导员队伍的年龄趋于年轻与中坚力量,因此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但也是队伍缺乏一定经验的表现。

表1 我国滑雪指导员人员构成

从统计中发现,已经从业5年以上的人群占41%,说明在滑雪行业里经验丰富的人群比例很高,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入行3年以下的从业者占45%,表明有许多滑雪指导员是新加入行业的,需要快速成长,这种情况符合我国滑雪项目起步晚、起点高这一事实。滑雪指导员的从教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指导水平的好坏,也影响滑雪市场迅速发展。

2.1.4 滑雪指导员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从表2可以看出,北京市滑雪指导员文化水平总体不高,严重影响指导员整体素质。据调查,大部分滑雪指导员是在雪场员工中培训出来的。滑雪指导员只有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再加上文化水平,才能科学有效地对滑雪人员进行指导工作。因此加强滑雪指导员队伍的专业培训,是北京市滑雪指导员队伍建设的重点内容。

我国滑雪教学指导人员基本可以分为3类:职业教练、业余教练和滑雪发烧友。我国滑雪教学培训尚处于初级阶段,除了教学人才数量和稳定性问题之外,还面临着培训人员资格认证以及培训标准缺失的难题。虽然很多雪场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教练或者陪练,但教练级别评定一般由雪场依据一定标准评定,总体认可度不高,而国内通过国家认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多为退役运动员,总体人数较少,且不一定从事雪场工作,供不应求的局面经常发生。因此,要加强滑雪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完善滑雪指导员的培训体系,可参考引进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教学体系和标准,建立滑雪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并计划实施。教学指导方面进行全方位学习,使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客服”意识强、规范的滑雪技术传授以及预防滑雪损伤及救治的技能。

面对2022年冬奥会,英语交流能力是普遍的硬伤,语言表达能力差导致无法与外国人交流。除此之外,在调查中也发现,现在许多顾客反映指导员的不耐烦与安全意识不到位,在“客服”方面需要进行培训与监督,使滑雪指导员的工作更加规范。

2.2.2 滑雪指导员技能来源情况 据调查显示(图1), 我国滑雪指导员知识技能素质依次来源于自学、各种短期滑雪培训、专业运动员训练。及其他滑雪指导员的专业技能来源于各种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占到29%,自学的占总调查人数的 19%。这说明我国滑雪指导员培训在滑雪雪校中不够普及,我国滑雪指导员受过专业岗前培训的人不多,使得指导员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2.2.3 滑雪指导员工作的特殊性 滑雪指导员的职责不仅要指导滑雪者掌握滑雪技能,还要使其产生兴趣,由于滑雪运动是一项高危项目,安全问题应格外关注,但就我国近几年滑雪场的事故而言,除了管理方面的漏洞以外,还有就是没有专业的滑雪巡逻员为雪场提供安全保障。在调查中发现,穿着巡逻员马甲的工作人员均

图1 滑雪指导员技能来源情况表

2.2 滑雪指导员工作情况

2.2.1 滑雪指导员职责与服务意识 滑雪指导员的职责包括传授滑雪技术和健身知识、培养滑雪者参与滑雪运动的兴趣、组织管理滑雪者并保证他们的滑雪安全。在技巧方面,滑雪指导员还需要在管理和是40岁以上的当地人,只有初级的滑雪技能,并没有救援能力。滑雪巡逻员是一个滑雪场最拥有“铠甲”的保护者,然而现实是上了岁数的人员,一旦遇到安全事故并没有第一时间解决的能力,这一大漏洞当我们关注。

表2 北京市滑雪指导员文化程度情况

3 结论与建议

随着国内冰雪运动参与人员的急剧增加,冰雪培训行业也随之迅速兴起,但现有的专业人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我国滑雪教学培训尚处于初级阶段,培训人员资格认证和培训标准缺失,这一难题需要我们解决。国际专业认证组织是提供专业人才系统培训的重要途径,但前往国外进行培训成本较高,制约了培训模式的开展。滑雪指导员技能来源不规范,再学习的机会很少,我国滑雪指导员培训体系的不健全使管理混乱。因此,应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等机构在冰雪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完善指导员培训、考核、审批、等级等制度,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提高滑雪指导员的服务质量,为滑雪游客消费者提供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