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的思考

2018-12-18宋琴莲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途径探究青少年犯罪预防

宋琴莲

摘 要:青少年是社会人员构成要素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身心及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他们处于由未成年到成年、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特殊时期,在思想及行为方面呈现出模仿性、叛逆性及可塑性,教育不当极易发生违法犯罪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围绕青少年犯罪形成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展开论述,希望对以后预防青少年犯罪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成因;预防;途径探究

1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探究

1.1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个体在自主方面的约束力,它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决定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这种表现的形成与青少年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有着直接的联系,突出表现在拜金观念强、哥们儿义气浓等方面,对青少年主观认识及行为影响非常大。首先是拜金观念强,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开放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受多种媒体、西方腐朽思想等影响,在青少年思想深处形成金钱万能论,享乐主义及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从而为以后的犯罪埋下了不良的种子。

其次是青少年意识中的所谓哥们义气明显。在他们年龄段意识中,哥们朋友是比任何友情都要重要的,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什么事都要做,什么事都敢干,其实不知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很危险的,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甚至造成犯罪。教材中第四节《故意伤害罪》中的案例引发人们沉思。小明是初三学生,平时与一些不大好学习的学生很“铁”,还与社会上人员有来往,经常在一起搞一些活动,老师多次教育他也听不进去。一次体育课因与另一名同学小磊打篮球中发生争执,于是当晚自习结束后小明联络几个所谓哥们,将小磊打成重伤。事后问参与打人的几个学生理由时,他们竟然说好朋友有事我们怎么不管,他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标准的法盲,对相关法律知识一窍不通,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1.2 客观因素

客观原因是青少年主观因素之外的外在影响,它有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些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多数是间接性,长时间影响形成且影响也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家庭。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成长环境,它对人的影响是最原始的,许多习惯养成均来自于家庭,好的家庭对学生健康成长有促进作用,不良的家庭影响也会让学生消极,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研究表明问题家庭(如父母离异、溺爱孩子、不当教育等)孩子的犯罪率是健康家庭的4.2倍。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影响之大。

教材中《盗窃罪》一节的不当教育案例引人思考:小凡是家庭的独生子,爷爷、父母等视为牚上明珠,无论要什么都会满足他,尤其在金钱花费上从不进行限制,时间久了养成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后来家庭出现变故,经济状况无法满足小凡的欲望,可养成的坏习惯是难以改掉的,没钱就去偷,结果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走上了犯罪的

道路。

2 青少年犯罪预防途径探究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教育得当可以使他们向健康方向发展,教育不当则会向相反方面发展,所以说他们所处的时期非常关键,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复杂内容,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先等因素有机配合,共同加强研究与分析,從中掌握影响青少年成长的要素,正确指导他们向健康方向发展。

2.1 完善学校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是影响学生成长三大要素之一,加强学校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知识的教育至关重要。首先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相关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有机结合,尤其是法制教育教育内容,让法律知识及心理辅导走进学生,促进学生对法制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如有的学校开设《法制教育》、《道德与法治》、《学校案例调查与分析》等,还有计划的开展‘远离毒品 完美人生、‘交通安全在你我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主题活动中接受教育,从思想上接受新的洗礼,加深理解与认识。其次是配备专业的教师,专业的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活动的保障,也为知识的专业化奠定基础,使教育活动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更明确、更有针对性,教育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最后要积极采用灵活形式,制订科学活动方案,在活动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内部的情感,提升教育效果。

2.2 强化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是最初的教育环境,它对一个人性格品质、理想信念与价值观等形成有重要关系。家庭和睦与否、父母言行举止、家庭氛围等,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有效防线,父母对此要有一个清晰认识,从自身做起努力创建和谐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为预防青少年犯罪设立有效“防火墙。”

首先是榜样力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的眼中父母一举一动都可以学习,父母好的地方学,不好的行为孩子也会学,所以父母在家庭中要努力树立自身形象,让榜样力量促进孩子成长。

其次是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父母与孩子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表现,尤其要注意有没有新变化,如穿着、交往等方面,如果发现变化较大,要及时通过老师、同学了解,全面掌握近期孩子发展变化,为有针对采取措施作铺垫。要经常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内心变化,方式要心平气和,采用易让孩子接受的方式,让他从内心认识到错误,主动进行改正,避免方式不当出现不必要麻烦,如孩子离家出走、与家人对抗,甚至走向极端等。

再次多开展一些亲子活动。有些家长整天想着挣钱,经常不在家,将孩子的管理与学习一味放给学校老师及孩子的爷爷奶奶,与孩子缺少交流,从而造成较深隔阂。要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3 健全社会教育的职能

社会环境是一个大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也是隐形的,尤其是学生身边与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社会要素。如社区整体环境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是青少年的活动的重要区间,可能会与其中的人交往,也对青少年的内心产生影响,构建和谐向上的社会环境很重要。如加强社区人员分层管理,尤其对青少年建立专题档案管理,密切关注他们的发展动向,了解他们的真实内心需求,倾听他们心声,真切关心他们的成长,为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保驾护航。

其次是要建立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可以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让他们内心树立优良的道德品质,积极参加向上的文体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身心,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3 结束语

青少年犯罪是一项事关家庭、社会及国家发展的大事,要积极从源头进行有效预防,立足实际,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大问题研究的针对性,提升青少年健康品质养成,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成长,高效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彦.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N].《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5.

[2]陈伶.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J].《企业家天地月刊》,2009.12.

[3]刘妍君.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猜你喜欢

途径探究青少年犯罪预防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