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思路

2018-12-18宋斌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观念转变应急管理公共安全

摘 要:“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应急管理必须要转变观念、方法和措施,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节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从而保障人民的公共安全。

关键词:新时代;应急管理;公共安全;观念转变

从远古时期的传说大禹治水到我们现在修建的各种水利工程无不说明人类同自然灾害抗争是永恒的课题。而当代我们面临的不仅是自然灾害还有其他各种灾难,事故灾难、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我们把它们统称为突发事件。面对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的哪一年没有一些突发事件?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所以公共安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乃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中国走进新时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思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十九大确立了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它由五大要素所组成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軍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目的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传统的国家安全主要是指国家的对外安全——保卫国家不受侵略,维护主权统一、完整与和平。二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国家安全问题也由纯粹的军事领域问题转变为复杂的多元化问题,当今的国家安全不仅指政治安全、军事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国家安全概念也发生变化,按照我国《国家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公共安全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公共安全所指向的对象是人、公私财物,能够对公共安全造成侵害的除了刑法中所规定的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外的就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事件。

过去国家安全主与以维护公共安全为主要目标的应急管理之间界限清晰,几乎没有交集。十八大以后,“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十九大报告更是对这一观念的深化,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角下,国家安全的含义涵盖了公共安全,不仅具备了对外维度,也包含了对内维度,在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公共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应急管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是维护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应急管理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背景

今年3月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应急管理部的率先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

2.1 突发事件危害和影响愈来愈大,它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突发事件多发频发:从世界范围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尤为突出。地震、山体滑坡、台风等自然灾害,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道路交通事故、海难、大规模断电等事故灾难,埃博拉病毒、禽流感、毒奶粉、假疫苗、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袭击、暴力冲突、社会骚乱等社会安全事件,不仅给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危害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考验着各国政应急处理能力,使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口、经济愈来愈密集,城镇化和高科技使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增大,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会影响到许多人,产生很大的损失。同时生活水平改善,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让人们人对突发事件的感受变的更加强烈,更加容易引起恐慌。

第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范围扩大,虚假的真实的的信息交织、境内和境外的互动,放大了突发事件的影响。手机、互联网、媒体等对突发事件的关注,使突发事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快就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突发事件危害和影响愈来愈大

2.2 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引发警醒

美国9.11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了对航空的安检工作。各种恐怖袭击活动的发生,我们加强了安保工作,日本福岛核电厂因地震引发核泄漏产生核辐射,引起各国对核电的重新审视。“非典”、汶川地震、南方雪灾、动车事故、火车站的暴恐事件、天津港的爆炸事故、东方之星的沉船事故等让我们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2.3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确立

党和政府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并首次提出要系统构建“11种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

2014年10月“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

2015至2016通过的食品安全法、国家安全法、反恐怖法、网络全安法将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写进了正式法律条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将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写进了正式规划文本。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7年10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写入党的十九大决议,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中。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确立为应急管理作好了总体规划和理论支撑

2.4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安全作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指标之一首次被提了出来。人民对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生产到衣食,从生态到城乡。

2.5 加强应急管理确有成效

从03年的非典让应急管理进入人们的视线,到以07年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基本建成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08年以后又加强了应急管理能力的建设。这些年通过及时、科学、有力地救援,从死亡线上挽回大量的生命,减少了大量的财产损失。许多事故通过救援减少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低了事故等级,许多事故风险通过救援得到化解。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向纵深处深化,应急管理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应急管理条块化、部门化、系统化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比如从政府层次来讲缺乏统一的领导指挥机构,具体的防灾和救灾部门众多,温家宝总理的那句经典“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透露出了多少协调的无奈,现场如果没有国家主席或政府总理作为现场指挥,可以想象具体工作的协调难度。因此应急管理要变革,要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如何做、怎么做,各省市纷纷进行了不同的探索,

例如:

广东省探索的强化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完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签署了粤港、粤奥应急管理各阶段的合作协议,以探索粤港澳应急管理协同联动机制建设。此机制在2017年8月应对53年以来最强的强台风天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广东省还牵头成立了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的应急管理合作机制,在全国率先联合建立了跨域应急预案,建立并完善了信息通报制度。

山东省青岛市:创新实施“一三一四”工程,全力提升基层应急水平。一三是指围绕风险评估,做好三项准备,即做好应急预案准备和应急演练、做好设备和物资准备、做好人员和队伍准备;一四是指围绕风险感知,具备四个能力,即初期响应能力、组织逃生能力、信息报告能力、配合救援能力。

浙江嘉兴市:以大数据为支撑构建智慧应急指挥系统。嘉興市开发了应急平台体系,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信息共享、互为支撑、各有侧重,全面提升全市应急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除此以外四川、云南也有新的举措,探索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路径。

3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新思路

进入新时代,灾害的多样性、复杂性、人为性、放大性、连锁性及向巨灾演化的趋势,让人们认识到,必须建立起新的防灾理念与准则,新时代应急管理要有新思路,

3.1 新时代的应急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最大的国情和特色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十九大报告明确的说了,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办好中国事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高政治原则,应急管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3.2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应急管理理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实现小康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第一位的发展环境。” 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满足,人民在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只有“安全感”有了保障,人民才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根本要求就是要切实提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能力。

习近平曾引用《尚书》中的名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来说明人民的重要性。

3.3 增强忧患意识,实现新时代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应急策略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总书记一直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总书记在2017年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在现代社会,风险客观存在,具有不确定性,但却可以预测和防范。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我们发现一个铁的规律:除了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等问题,几乎所有风险都是可预防、可控制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首先,要加强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风险意识教育和风险管理理论的普及,使其工作思路从应急管理转向风险管理,工作重心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从单纯“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事中防控”,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牢筑底线思维。

其次,要加强社会风险管理责任的宣传和公众安全风险知识的科普,形成风险共识。要想安居乐业,必须居安思危,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化险为夷。

4 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健全“三位一体”风险共治机制

首先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高科技搭建综合预警平台和综合管理平台,以平台为核心引导相关职能部门和运营企业进行常态化风险管理工作。

第二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增强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形成全民防灾、合力减灾、共同救灾的良好氛围,科学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

第三、在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下,政府不能“大包大揽”“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在风险管理中的优势,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主动,健全“三位一体”风险共治机制

5 加强立法,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法治水平

世界各国在应急管理中首先开展的工作就是制定相关法律,统一规定政府的应急管理权责,确定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美、日、英等都相继建立以宪法和紧急状态法为基础、以应急专门法律法规为主体的一整套应急法律制度,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完善。而我国是突发事件的发展倒逼法律的诞生例如03年非典以后我国的应急管理才形成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在法律方面除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外,像《防洪法》、《消防法》、《安全生产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均存在立法适用范围较窄、层次较低这样的问题,必须通过废、改、立的途径,结合实际需要,加强立法,依法应对,将应急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水平。

6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开创我国应急管理新局面

18年3月份依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第三十条成立的应急管理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果,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而成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应急管理做好了顶层设计,标志着我国的应急管理改革向纵深处推进,表现在三個方面

第一实现了救援队伍的新联合,将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与安全生产的应急救援队伍集中到一个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破除过去分散化、碎片化的弊端,实现更高层次的协同。

第二实现了救援指挥权的相对集中。建立一个新的应急管理部(部级职能机构)改变了以往救援指挥权由临时成立的救援委员会承担的局面。能有效贯通安全生产、消防救援、民政救灾、地质灾害、抗震救灾、防汛抗旱等领域的应急管理工作,克服原来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

第三应急管理机构有了新定位。2003年之后,在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办公厅建立了“应急办”,但是,应急办只是一个办公室“即管不了帽子,也管不了票子,编制、经费都不是独立的,诸多职责职能不清晰。而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有自己的编制和运行经费等。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属于政府组成部门。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就是为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即是一项传统工作,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现在诸多省市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应急管理办法,试行推广,以期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提高,逐步形成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大框架下,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不断完善我们的应急管理体系,开创应急管理新局面

作者简介

宋斌(1966-),女,汉族,安徽六安,六安市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律与社会。

猜你喜欢

观念转变应急管理公共安全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实践之效果评价
浅谈新课改条件下中专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