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南充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8-12-18吕远蓉王怀禹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现代农业互联网+

吕远蓉 王怀禹

摘 要:南充是农业大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推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文章阐述了互联网与南充农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南充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农业;农村电商;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充市社科联2017年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南充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NC2017B044)最终成果。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农业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2016年初,农业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至2018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事实上自2016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都提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其核心要义就是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南充是农业大市,尚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对于象南充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加快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必将整体提升现代农业的创新力、生产力、流通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新空间、新活力,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助力南充实现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1 互联网与南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现状

1.1 推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全市以政府网站为主体的公众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实现了市、县(市、区)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相关经济社会基础信息数据库已具一定规模。在川东北区域率先开通了4G网络,实现了城区及农村所有场镇100%全光纤覆盖,“全光网城市”全面建成。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和全民触网等工程,全面打造“数字南充”、“光网南充”和“智慧南充”,已初步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和大数据战略发展的网络基础、技术基础和人才基础。

1.2 农村电子商务得到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开始转型

近年来,南充把电子商务作业战略新兴先导型产业来培育,在组织机构、政策扶持、项目推动等方面给予保障。全市农村电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上下联动、政企互动”的格局已经形成,包括行业规划、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示范建设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正在加快建立。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县级电商综合服务中心1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290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60多个,培育开设网店1900多个,培育涉农电商企业230余户。全市共组织各类电商培训30000余人次,各类资本投入1.25亿元,财政资金投入876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2680个,帮助贫困人口就业5257人。

1.3 鼓励“南充产”拥抱“互联网+”,扩大南充农产品国际影响力

南充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国四大蚕茧和丝绸生产出口基地、四川省农业大市、四川省农副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粮油、水果、畜牧、林业等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农产品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随着全市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我市一些本土特色农产品也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西充“有机充国香桃”、仪陇“五媚粮”等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也日益为市场熟知,其中,西充产香桃通过电商网卖到北上广一线城市;张飞牛肉、保宁醋、保宁蒸馍、川北凉粉、方果挂面等部分农特产品远销海外。据统计,去年全市共实现线上零售交易额近15亿元,成为推动南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 “互联网+”与南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农村互联网基础建设发展不平衡

整体上讲,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有些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农村电商的障碍。同时,由于有些地方缺乏专业化农业电商服务平台,信息的搜集与发布无法及时到位,从而使得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出现滞后。

2.2 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冷链物流是生鲜农产品应用互联网发展的限制因素。传统销售模式中农产品运输一般采用集中运输的方式,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产者直面消费者,流通环节减少,但却增加了物流成本。目前,全市农产品电商数量虽然不少,但存在“千网一面”、成本高、标准不一等问题,盈利的不多。

2.3 缺乏互联网专业人才

制约“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就全市而言,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综合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信息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大量信息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应用开发,基层信息服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亟需培养一批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信息产业经营技术,掌握农业经济运行规律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准确、有效的农产品信息。

2.4 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互联网+农业”的生命力还在于农产品的质量要有保证,目前就全市现代农业和有机农业来看,亟待建立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可持续交易。

3 “互联网+”与南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形成“互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共识

以国家“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确立新思想,全市上下充分认识创新与融合是“互联网+”的本质,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势,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南充整个农业产业链,确立现代农业在南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动现代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结合南充实际制定“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为“互联网+”与南充现代农业融合發展提供宏观指导和实现路径,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互联网+”与南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3.2 全面推进实施“互联网+三农”行动,促进南充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2.1 推进“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发展

组织力量研究现代农业“互联网+”的重大共性与关键技术,建立农业物联网智慧系统,在有机农业产品销售、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广泛应用,开展面向主要粮食作物的长势监测、遥感测产与估产、重大灾害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智能决策支持服务,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3.2.2 推进“互联网+”助力农业产业化

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力休闲农业和一村一品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大型农业企业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以及农产品网络零售等,延伸农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破解“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难题,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3.2.3 推进“互联网+”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转化

构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高重大农业科研基础设施、农业科研数据、农业科研人才等科研资源共享水平;构建农业科研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推动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科技知识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

3.2.4 推进“互联网+”助力农业走出去

积极建设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打造极具品牌价值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建设农业技术交流服务平台,推动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在我市推广运用;构建农业投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企业提供市场、渠道、标准、制度等各种信息资料,不断提升我市农业企业的影响力,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南充农业企业跨越式发展。

3.2.5 推进“互联网+”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全程信息化,提高农产品监管水平;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认证、产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动农产品风险评估预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能力建设。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化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

3.2.6 推进“互联网+”助力智慧农村信息服务

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构建农村文化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开展面向基层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知识远程教育服务;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的全程信息化;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系统,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动态化管理。

3.3 加强“互联网+”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3.3.1 强化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

加快以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适应南充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宽带乡村”工程,农村网络建设达到乡镇全覆盖,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兆比特每秒(MBPS)。

3.3.2 强化人才支撑

一是着力培育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知识结构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高校、中职校等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置入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模块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县、乡、村联合开展培养培训,实行订单式、冠名班等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通过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平台大力培训“互联网+农业”人才,培养一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农技推广人员,培训一大批具有“互联网+农业”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构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互联网+农业”沙龙、网络农产品演示展销会等活动,实现互联网人才與农业企业、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村的对接交流,切实找到“互联网+”与南充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路辉,刘伟.“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333-334,345.

[2]李录山,柴晓虹,腾志,等.攀枝花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2017(9):68-70.

[3]杨枝茂.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业发展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8,34(294):65-67,73.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现代农业互联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