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发展趋势浅析

2018-12-18田心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保护趋势文物

摘 要:改革開放30年以来,我国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但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是一个持久的不间断探究的历程,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发展的趋势和原因,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的方法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文物;保护;趋势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度课题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钦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7BMCC13)研究成果之一

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探索对目前社会经济的进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对照与引导作用。由于城市历史文化的集中表现往往处在经济迅速发展、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地域,被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恢复及修复的成本很大,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思想提前介入,预防为主,既在在城市建设规划时明确的对其进行保护,在法律、法规政策上给予保障。但目前我国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对传统建筑以及人文环境的保护中仍会产生诸多问题。

1 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发展趋势

纵观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发展趋势比较显著。1979年我国开始提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概念,但具体的保护措施只停驻在文物保护的阶段,1984年我国确认公布了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开始从只对于文物的保护跨越到了对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在这个进程中,开始尝试对保护文物与周边环境、保护街区的层次进行研究、完善;保护的范围从单一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延伸到了文化景观区域的建设控制地带。一个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是由各个层面的不同载体共同组合构成的,因此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不能仅限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应该对文化景观、现象周边的街区,城区加以控规和保护,维护层面从物质类历史文化遗产延伸到非物质类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可以映照地方生活风貌的文化遗产,而这恰巧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最具有生机的元素。在近30年来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实施进程中,我们慢慢的意识到,如果忽视了非物质类文化遗产的存在,我国的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将渐渐遗失本身的活力。因此,在近年来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事业中,对对人们传统的现实生活、民间习俗、文化艺术等具有人文环境特色的保护愈发收到重视。除此之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对象从人工遗迹延伸至自然古迹。中国的传统城市构造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城市迥然不同,在中国传统观念“天人合一”的作用下,我国很多城市的构造都是让城市融合到自然环境当中,这在世界城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所以也应将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周边的山水自然景观纳入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领域当中加以保护。2005年我国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将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已经提高到了法律法规的高度,并制定了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对我国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

2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不断发展的原因

首先,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是情感需要。情感也是价值的需要,城市历史文化拥有情感象征价值,它的产生不只是看似简单的物质现象,而是拥有浓厚文化内涵的。文化,相对其变异性,时常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我国近半个世纪来看,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法规制度等表面构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深层的构造比如文化、价值、情感和审美等都是不能够轻易变化的。城市的历史文化能够带给人们内心上的熟悉,这是现代文明没有办法做到的。历史文化作为现代人们内心世界的特殊构成部分,深刻的维系着人们的情感。它可以带给生活的人一种特别的安定感和自豪感,可以带给身处异乡的人们带来一些温暖的感觉。当今城市的迅猛进展已经使世界容貌造成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从其他方面加快了历史文化的回温以及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需求。其次,城市历史文化是民族和地域的特征表现。城市历史文化全程记录着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体现出不同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所对应的人们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维持着很高程度的独立性和辨识性,就是由于这个民族一直很好的维持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全部传统的风俗习惯对于一个民族共同和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城市历史文化是该市所有民间习俗活动出现和传播的源泉,城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特征以及所在地方文化特性,并且继承历史文化。相对地,正是因为传统民风习俗的充足多样性、地方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才使得城市历史文化变成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是城市生活与第三产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加深,第三产业取得了前所末有的迅猛进展,它是促进城市历史文化得到富足发展的原因之一。一些城市具有独特的魅力与神秘色彩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城市历史文化的修复与进展已经变成了体现一座城市特征的窗口,几年来已经成为旅客更加实际地体会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奇异色彩,千古之悠情、历史之沧桑[2]。

3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方法的思考

3.1 开拓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内涵认识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文物古迹维护有着完全不同的深意,必须把两者区分对待。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目地是为了保证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多元化需求,是以人为本主张的关键构成部分,是完成城市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组成元素,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结果是促进人们文化生活与城市活力,并不是变成历史文物古迹的博物馆。所以,它应该进入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之中,应该与旧城更新以及新城建设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3.2 完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机制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最早欧洲的历史文化保护比较多的关心维护遗产自身的历史性,而往后的工作则是慢慢改变为更关心遗产的未来问题。所以,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拥有社会性、全民性的特征,需要创立很多部门、多层次、多学科参与的维护体系,并把结果评价归入到全社会方面来发展,而不只是依据少数专家学者或政府部门的意见作为维护工作的最终评价。除了政府职能部门组织历史文物专家、城市设计者、投资者外,民间组织、公众共同参与城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的评价、决策和监督工作。这样做在极大程度上防止了保护规划成为政府部门和规划师理想结合的产物或政府部门间妥协的结果,人民群众有充足的机会了解、参加监督维护工作。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于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热情[3]。

4 结语

历史文化的保护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关键内容,它保护历史文化对城市文化的认同与进展有着同等价值的重要的意义。历史文化是城市的资源,它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如果将保存维护的概念扩大到历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圆,周剑云,戚冬瑾.汕尾历史性与纪念性分析及城市设计管理[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2).

[2]刘鹏程,杨俊宴.交通因素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研究——以武汉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02).

[3]谷昀凌.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转型发展——以桂林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06).

作者简介

田心(1985-),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钦州市博物馆馆员。

猜你喜欢

保护趋势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初秋唇妆趋势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
趋势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