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间转腰”古典舞身韵动作中的文化及其审美

2018-12-18闫盈盈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

摘 要: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可谓繁多,许多动作都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文化及其审美。“云间转腰”是集提、沉、冲、靠、含、腆、移所有基本元素的贯穿运用,所以它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这一典型的动作,以“横向运势”的云间转腰大幅度的动作张力,把古典舞的独特性和风格性演绎得十分到位,从“云间转腰”我们可以直接认识到中国古典舞“细腻圆润、刚柔相济”的运动特征,并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在那刚健挺拔、含蓄柔美、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韵味中,尽情体味中国古典舞文化及其审美特征。

关键词:云间转腰;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身韵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而被流传下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和精髓所在。中国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在创立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并被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知和尊重。云间转腰作为古典舞身韵中一切平圆动作基础的典型,它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所赋予的风格性和韵律感,本文通过从“云间转腰”这一古典舞典型动作分析,来浅谈中国古典舞文化及其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讲究曲、园、拧的动态特征,注重反律式的运动规则,有开有合的用力方式。在动律、造型、节奏力度和运动轨迹上具独特的韵味,在欣赏古典舞时,不仅可以看到它在形态上,在技術技巧中,在舞姿造型上的各种变化,更可以在那挺拔刚健、含蓄柔美、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韵味中尽情体味中国古典舞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云间转腰”这一广为人知的身法就把中国古典舞的动作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

云间转腰这个动作是古典舞身韵经过对戏曲、武术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自身属性与要求而提炼出来的重要典型动作之一,它包括了身韵基本要素,通过以腰为轴心,扩展的全身运动,由于它的特殊发力,形成外展和内收、外宣和内旋的圆的运动轨迹,而在古典舞基训中是最为常见的链接动作,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来说它具有重要意义。

1 “云间转腰”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

“云间转腰”作为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基本之功,横向动势的圆,中国各种舞姿,还有武术中的八卦掌,太极拳。戏曲中的趟马,风火轮。民间中的秧歌,花鼓灯等等,都离不开以腰部位为轴的运动,它凝聚着中国传统的姿态美,拧、倾、圆、曲的动态美,变化的线路,起伏变化的节奏,这个典型的中国古典舞动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精华,体现了动作韵律,形、神、劲、律的身韵核心美。

1.1 “形”的体现

“云间转腰”是通过腰的扩展的全身运动,以腰带动的动作的载体,接各种舞姿的完成,步伐的起,各种跳,舞姿的转以及带动技巧等,具有千变万化的可塑性,在形的表现上,以腰部的动率元素为基础,以“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衔接舞姿为重点,以“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的形态与动作。在做任何动作时,都要先从内心的念想和意识开始,由腰底发力从而发展延伸到全身的整体运动。把“云间转腰”这一艺术通过动的形态充分表现出了古典舞的“圆”和“转”的二大特征。

1.2 “神”的意味

“云间转腰”“形”的设计无不包含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其运动元素和运动轨迹都是与表演者的主观意念紧密相连的,是表演者通过自己的意识、意念和感激来向观众诠释“云间转腰”这一动作的形象美、艺术美和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它区别与芭蕾舞,最接近与民族性,能够在基训、创作和舞台表演中体现身法和神韵的统一,还具备了阴阳,刚柔的统一,尤其动势、点的关系,闪转腾挪的中国特色的空间支配,这动作的表演以“意”来带动,心随意动,心动带到形动,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精神感受,真正体现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古典舞的神韵。

1.3 “劲”的变换

“云间转腰”在动作内在节奏处理上,可快、可慢、可慢中求快、快中有慢、可高、可低、因此它和不同的情绪、节奏、性格的动作相连接,就会产生不一般的动作光彩。如可以和正翻身、反吸腿翻身和横线的十字交叉步结合,以及和摆扣步链接给人一种流动、相辅的感觉;点线变化的节奏,连绵不断的赶闪节奏处理,以呼吸为支配,线中有点,点中有线。在变动规律上“慢而不断、快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动作力度上,它们有轻、重、缓、急、强、弱、快、慢等区别,通过这些表演者形体的变化把古典舞韵律中的“劲”更加清晰明了。

1.4 “律”的存在

在“云间转腰”中,充分运用了“正律”。在整个过程中,“正律”的运用保证了动作的顺畅、一气呵成;如果和多种舞姿链接,同时还会夹杂着大量的“反律”,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把其他的变化都带出来,不变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给人一种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感觉。特别是“逢沉必提、逢冲必靠、逢前必后、逢左必右”的运用更是体现了古典舞独特的身韵审美特征。

2 “云间转腰”的中国古典舞文化

2.1 “云间转腰”包含了古典舞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

结合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意蕴,中国古典舞也讲究阴阳和合之美。作为典型动作“云间转腰”整个三节六合的运动过程都是对阴阳之态融合的一种体现。

中国古典舞动作上的阴阳还体现在空间的对比,从而显示古典舞独有的变化。舞台空间有低空间、站立高度的中空间和跃向空中的高空间。在“云间转腰”动作中,与个动作衔接划圆运动,身体同时配合跳跃或者旋转,就展现了高空间中的“灵动飞旋”;由手臂带动在腰、胸、胯形成的动势,结合其身体的各种步伐等动作,展示了中空间的“往复回旋”。舞蹈中,空间和动作的阴阳对称俯拾即是,可以说阴阳对称的舞姿动态及其在各个空间中的表现正是中国古典舞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中国古典舞的意蕴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得以体现、丰富和发展。

2.2 从“云间转腰”认识中国舞蹈内涵的传承文化

中国古典舞形态上的拧、倾、圆、曲;技术技巧中的闪、转、腾、挪,舞姿造型的的变化无穷;意境、气质、形象的丰富多彩,力度、节奏、气息的动律表现,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和时代背景,是以其动作之“形”传达民族文化之“神”。而古典舞这种“神”的背后,隐含着深厚的、取之不尽的宝藏。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和古典戏曲文化,有与书法绘画的交融,有阴阳太极、八卦、易经等等民族文化的渗透,这些都给了中国古典舞厚重的底蕴,是古典舞得以建构、再生、发展并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

“云间转腰”从形象感来看,确如圆的形象,取意性极强。“平圆”路线之美由基本元素“提、腆、冲、旁移、靠、含、沉”基础上组成的云肩转腰,其圆润而优美的路线,形成了古典舞中具有典型性的磨式平圆,它的产生既是动作韵律的出发点,也是上肢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而它本身带有更多层面的是指方圆之圆,在各式各样的手、眼、身、法、步里都采取曲线弧线,是圆转之圆;讲究流动自如、如云如水,是圆浑之圆;重视收敛含蓄、富有弹性,因而动静都有韵味,是圆熟之圆,熟能生巧。“云肩转腰”这磨式平圆派生出多种舞姿。当内容与动作的差异及对立方面互相结合,互济补足,从而构成协调、平衡及多变的路线,这和谐而统一的整體,形成一种“平圆”的艺术。当舞姿与动作中有了“平圆”的迹象,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独特的美,因为它在舞姿中所体现的是饱满的,也是完整的。这正是中国古典舞“圆游”意境的精奥之处。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我们常常用“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折婉转、闪转腾挪”等词语来赞赏中国古典舞。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圆”起到了一个指引、导向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

总之,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可谓繁多,很多动作都展现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文化及其审美。每个动作的身法动律、饱满的内涵、丰富多变的节奏感,以及大幅度的动作张力,把古典舞的独特性和风格性演绎得十分到位,我们从不同的古典舞动作中可以直接认识到中国古典舞“细腻圆润、刚柔相济”的运动特征,并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可以运用身韵与点、线运动的美妙身体变化中,在那刚健挺拔、含蓄柔美、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神形兼备的韵味中,尽情体味中国古典舞文化及其审美。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袁和.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4]高文杰.中国古典舞中“形、神、劲、率”的美学意义及思考[J].舞蹈教学及研究.2009.

[5]尹霜菊.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J].戏剧之家.2018.

[6]赵晓晶.“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之源[D].吉林艺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

闫盈盈(1987-),女,河南焦作,河南科技学院,助教,陕西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