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诗战争中的伟大英雄

2018-12-18董时雨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战神

摘 要:特洛伊小王子偷偷将海伦带回特洛伊。此举引发了斯巴达国王和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和希腊诸国的愤怒,在阿伽门侬的号召下,希腊各国纷纷响应,然而根据神谕,若想取得特洛伊战争的胜利有一位英雄不可或缺,于是在奥德修斯的劝说下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加入,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希腊联军浩浩荡荡向特洛伊挺进。战争开始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奴引得“阿喀琉斯之怒”,阿喀琉斯拒绝参战,并有意返乡,然而在弟弟冒充自己被赫克托尔杀死后,阿喀琉斯愤然向赫克托尔宣战,并击败赫克托尔,杀死特洛伊王子于城下。至此特洛伊陷入悲哀和沉痛,赫克托尔的死亡也预示着特洛伊走向灭亡。然而特洛伊依然易守难攻,危难中奥德修斯想出妙计,假意退兵,将一支作战部队隐藏在一个巨大的木马之中,特洛伊人视木马为神的礼物,将木马引入城中,夜晚希腊联军里应外合,特洛伊被攻破,被希腊联军屠城,阿喀琉斯在危难之时为就公主布里塞伊斯被小王子帕里斯一箭射中脚踵,大英雄的宿命也就此到来,英雄落幕,特洛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关键词:亚马逊人;众神的礼物;战神;困惑与拯救

1 引言

“命运悲剧”产生于西方奴隶社会希腊神话中大量篇幅描写了命运的悲剧,对后世西方的文学作品,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荷马史诗集古希腊文学之大成,其内容取材于流传已久的希腊神话,其中的《伊利亚特》讲述了历时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描绘了风采分成,形形色色的诸多人,英雄和诸神的形象。作为这场战争中最主要的英雄人物之一,阿喀琉斯的复杂性格引人关注。在明知生存与荣誉不可兼得之时,阿喀琉斯毅然为了荣誉舍生赴死。阿喀琉斯的悲剧虽蕴含着性格悲剧的因素,但更体现出一种凸显人性的新的审美范式,一种价值观的诠释和解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与命运不断抗争。

2 阿喀琉斯的身世

2.1 阿喀琉斯的母亲

阿喀琉斯是半神半人的英雄,但是与许多父亲为天神的半人半神的英雄不同。他的父亲是人间国王,他的母亲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希腊神话中忒提斯是一位非常美丽海洋女神她同时受到了众神之王宙斯与其兄弟海神波塞冬的追求,然而他们从普罗米修斯那里得到了一个预言:忒提斯与众神生下的儿子会比他的父亲还强大并会取代宙斯成为下一代神王。这样一来不仅宙斯与波塞冬不再敢追求忒提斯,甚至其他的男性众神也望而却步了。宙斯为了避免忒提斯与众神结合对自己的王权产生威胁,于是宙斯便把忒提斯许配给了人间的国王珀琉斯。海洋女神便于珀琉斯生下了半神半人英雄阿喀琉斯。影片中阿喀琉斯在被奥德修斯游说后仍然犹豫不决是够参加攻打特洛伊的战争,于是他来到了母亲忒提斯面前寻求答案。忒提斯平静的告诉他,如果不参加特洛伊的战争他会幸福的生活下去,有自己的妻子儿女,他们会爱戴他,儿女还会有孩子,他们也将崇敬敬爱他,然而当他们都死去时就不再有人记得阿喀琉斯的名字,他便会被历史遗忘;而如果阿喀琉斯选择参加特洛伊战神他将会战无不胜,获得无比的荣誉,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然而他最终也会死在特洛伊的战场永远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园。作为母亲,忒提斯面对困难的选择把利弊摆在了阿喀琉斯面前,客观而冷静,让阿喀琉斯自己去选择。希腊神话中对于阿喀琉斯的预言是宙斯给出的,影片在此做了改编让母亲说出了这番难以判断的抉择也无疑让观众为之动容。然而作为母亲忒提斯对阿喀琉斯的爱护有加远远不仅于此。忒提斯还曾向匠神赫淮斯托斯请求为阿喀琉斯打造盔甲,在特洛伊战争中,她也时时刻刻守护在儿子的身旁为他排忧解难。

2.2 阿喀琉斯之踵

影片的最后阿喀琉斯在营救公主布里塞伊斯时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一箭射中脚踵,英雄阿喀琉斯就此陨落。阿喀琉斯之踵也成为了为世人所熟知的习语,指人致命的缺点。“阿喀琉斯之踵”的故事虽广为流传,然而这各中却有很多的谜团和误会为大多数人所不知。首先影片中射中阿喀琉斯的是帕里斯,在希腊神话中荷马史诗中却未明确指出阿喀琉斯是被谁杀死的。“史诗只交代了阿喀琉斯的死亡和葬礼而未指明死因,但提到四种可能性,即阿喀琉斯会被“一个神和一个人”、“阿波罗的箭矢”或“帕里斯和阿波罗”杀死,以及阿喀琉斯说自己也许会被某人的投枪或者箭矢所杀。”(朱毅璋,35)由此可见,荷马史诗为后人留有了想象与选择的空间。而影片中选择帕里斯射箭杀死了阿喀琉斯应该是对四种选择采取了共同的改编,虽然没有出现阿波罗,但熟知希腊神话的人们知道阿波罗擅长射箭,没有出现阿波罗也是与整个影片没有众神出现的统一,在影片开始阿喀琉斯攻下阿波罗的神庙,砍下阿波罗头像的那个雕塑就是阿波罗搭弓射箭的样子。

关于阿喀琉斯刀枪不入的说法有两个版本。其一是阿喀琉斯的母亲忒提斯与人间国王珀琉斯生下的阿喀琉斯,为了去掉他“半人”的部分。忒提斯在阿喀琉斯婴儿时手提其踵在冥河之水中浸泡,使得阿喀琉斯渾身刀枪不入,而唯独被提之处的脚踵未被河水浸泡到,成了阿喀琉斯全身唯一的弱点,也是致命的弱点。另一种说法是忒提斯为了去掉阿喀琉斯人的部分,白天涂抹神浆,晚上则用火烧。

影片中帕里斯一箭射穿了阿喀琉斯的脚,阿喀琉斯的表现却像被射中了心脏一般,表情痛苦,双眼突出,脖颈青筋暴跳。这的确是射中了致命部位的表现。至于具体射中了脚踵还是脚踝,影片里先后出现了两个镜头,可以明确看出不是脚跟部位,比脚跟部位靠上大概几公分处,导演所选择的阿喀琉斯的致命之处是在脚踝而不是脚踵。这看似是个无足轻重的问题,然而在古典作家笔下的阿喀琉斯被射中的正是脚踝位置对应英文是“ankle”而不是现在流行说法中的脚踵,对应英文为“heel”。“两者绝非一个部位,现代学者似乎对此并不重视,可见“阿喀琉斯之踵”故事影响广泛。影片中之所以导演选择阿喀琉斯被射中脚踝而非脚踵不知是选择了古典作家的说法还是处于场面艺术设计需要,显然之后阿喀琉斯起身赴死,射中脚踝比脚踵要行动方便些。

起身赴死的阿喀琉斯,在布里塞伊斯的阻拦与保护下依然冲向帕里斯,举起手中的武器已是无心反抗一心求死。终于身中数箭而亡,从镜头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箭射中阿喀琉斯,穿透盔甲的伤口处都有鲜血流出。而这也恰恰证实了影片中的阿喀琉斯并不是刀枪不入的,影片表现了脚踵是他的致命之处,但终究他并不是烧去了或者洗去了凡胎的天神,从整个影片的基调来看,导演也是去神化,更多的表现人表现英雄,展现人性,使得与观众更加贴近。所以影片为定位成史诗风格而不是魔幻或者神话电影。

3 英雄的荣耀

在古希腊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荣誉被看做比生命还要重要。在希腊神话中英雄的存在和英雄的事迹无一不是追逐着荣誉的光辉,英雄的产生都与荣誉相伴而生。影片中的阿喀琉斯在几次选择面前都最终选择了荣耀。

1)阿喀琉斯走之前去探望母亲,表面虽犹豫但其实内心早已笃定参加这场伟大的战争,虽然没有表现出来感人肺腑的离别之言,但是即将离开相依为命的母亲。古来征战,去战场争夺荣誉,或许战死,将永远不能回来,从此见不到最亲的人,留下母亲孤零零一人残度余生,阿喀琉斯又何尝不痛苦。母亲忒提斯并非凡人,她向阿喀琉斯告知了他的真实命运,留则幸福的生活;去则荣耀加身客死他乡。面对这样的抉择,阿喀琉斯最终选择了赴死特洛伊,选择了荣誉之路的同时也走上了死亡之路。可人的一生从出生开始谁又不是走在赶往死亡重点的路上呢,阿喀琉斯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也向世人诠释着生命的意义所在。

2)荷马史诗中描写的阿喀琉斯之怒在影片中也得到了展示,阿喀琉斯在抢滩登陆攻下了阿波罗神庙并俘获了神庙的女祭司布里塞伊斯,而布里塞伊斯的真实是身份是特洛伊的公主,阿喀琉斯将布里塞伊斯带回了希腊联军的军营,不料阿伽门农为了打压阿喀琉斯的气焰抢走了布里塞伊斯。这便是“阿喀琉斯之怒”的根源,以今人之视角,阿喀琉斯之怒不过冲冠一弄为红颜,为了一个女奴而与希腊联军主帅发生冲突实在是小题大做,阿喀琉斯未免有些鲁莽。然而在荷马时代的古希腊,布里塞伊斯作为阿喀琉斯战斗的战利品,是阿喀琉斯的女奴和财产是不可侵犯的。况且,阿伽门农作为希腊联军的主帅与阿喀琉斯也并不是现在军队之中的上下级关系。阿喀琉斯作为希腊众多联军之一也的确有权利退出希腊联军。而作为一方领袖阿喀琉斯在战争中获得的女奴和财产不仅属于阿喀琉斯,也是属于他的国家和人民,所以阿伽门农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奴本质上是对阿喀琉斯个人和国家的侮辱。这是在视荣誉高过生命的古希腊时代为人们所不能容忍的。所以阿喀琉斯被夺了女奴不仅不是气愤而是更高一层的愤怒。

3)阿喀琉斯的弟弟帕特克里斯冒充阿喀琉斯在战场上被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杀死,本已打算撤退的阿喀琉斯悲愤交加,单人独骑前往特洛伊城下找赫克托尔复仇,最终将赫克托尔杀死与特洛伊城下,为帕特克里斯报仇雪恨。与其说阿喀琉斯为了好友,放弃了本已撤军的打算,不如说阿喀琉斯要为了好友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因为阿喀琉斯在参战之前就已明确的从母亲那里獲得神谕,当赫克托尔被杀死,特洛伊城也会紧跟着陷落,而特洛伊城陷落之时便是阿喀琉斯的死期到来之日。此时阿喀琉斯的决定与他最初参加特洛伊战争为了留名青史又有了不同和升华,这时的荣誉变成了伟大的友谊,在此阿喀琉斯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再次给出了不同的诠释和定义,这样的诠释和解读跨越千年依然给现代世界的人震撼和启发。

4 结语

影片《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英雄形象是荷马时代的写照,在这个强调个人成就和个人价值的古典传统的时代,个人英雄荣耀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西方社会的价值体系,同时也确立了西方人文传统的基调。阿喀琉斯生活于造就英雄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是一个为荣誉而奋不顾身的时代,希腊人在与命运进行抗争、与同类进行较量的过程中争得了传诵千古的荣誉,从而证明了人类自身的价值。在战争中,正是由于英雄们对个人荣耀极为崇尚,才有了古希腊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和对现世人生意义的充分肯定。所以,阿喀琉斯明明知道,死亡是他必须面对的事实,但他为荣誉毅然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认为追求荣誉的过程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朱毅璋.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J].古代文明,2017,11(2):30-41.

[2]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张竹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吴雅凌.《神谱笺释》,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4]王姮.阿喀琉斯的性格悲剧初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84.

[5]刘畅,董伟健.解析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的本真人性之求[J].电影译介·外国电影,2013(8):54-57.

作者简介

董时雨(1983-),男。辽宁抚顺人。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战神
特战神枪“小个头儿”
战神狂飙
国庆特辑|新中国兵种巡礼(四)“战神”在行动
战神纸牌画(冒米巴拉战神)
爱德森:“战神”横空出世
《战神蚩尤》:上古英雄炼成记
青春,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