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分析

2018-12-18张秋玉张春探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张秋玉 张春探

摘 要:水利工程施工中,基础灌浆技术本身存在很多的优点,我们必须提高自身对基础灌浆技术的应用能力,尽可能地发挥出该项施工技术的优点。但是该项施工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因此我们应根据岩缝吸收水泥浆的量来选择灌浆技术,减少水泥浆浪费。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具有发展空间广、速度快等优点,但是我们为了能够让水利工程建设更加快速地发展,我们应该把好工程建设的各个工序质量,特别是地基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在进行地基施工时使用基础灌浆技术,尽可能的保证工程地质条件与基础灌浆技术相适应。基础灌浆技术对地基工程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的应用,这也是当前水利工程部门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1)灌浆施工技术在岩溶地段施工的应用。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经常会碰到岩溶地段,这种地质条件对工程质量是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地段进行灌浆施工往往采用以往的施工经验以及参考类似工程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根据灌浆中是否存在填充物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当我们发现岩溶洞里面有很多的填充物,我们就应该先进行清理或者是使用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而保证其施工质量。

2)采用高压灌浆进行岩溶地段的施工。在处理有填充物的岩溶时,我们通常采用不冲洗的高压灌浆技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压实岩溶当中的填充物,采用这种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它的稳定性,还能够提高它的抗渗性。此外,高压灌浆技术还具有劈裂作用,这样就能够使水泥呈条带的形状插入到土中,形成网格形状,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坝体的稳固性。

3)采用高压旋喷灌浆进行岩溶地段的施工。这种灌浆技术主要就是通过钻机找到特点的位置后,把带有特殊喷嘴的灌浆插入到该位置,再用高压脉冲泵将符合要求的水泥浆通过喷射装置向土层内高速喷射,同时借助这种冲击力切削土层进而破坏土体。此外,钻杆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会低速地提升,这就会使土体和水泥浆能够充分的融合,等到硬化之后就会在地基中形成直径比较均匀的圆柱体,这十分有利于地基的加固。

4)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浅层含泥岩溶中的运用。所谓的浅层含泥岩溶是指埋藏土层比较浅或者是大面积暴露在外面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把其中的填充物取出来并将水泥浆回填,然后再进行灌浆处理。

5)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深层岩溶中的运用。所谓的深层岩溶指的是那些岩溶埋藏深度达五十米以上的。针对这种岩溶情况来说,我们需要采用基础灌浆技术对其进行施工,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岩溶内部的填充物挤压并固化,进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岩溶孔洞的位置进行钻孔,方便灌浆施工,有利于保证水利工程地基的稳固性。

2 水利工程中的大吸浆量情况的灌注方法

一般情况下,进行水利施工中的岩缝灌浆只需要一到三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单位用灰梁也会小于每米一百二十到二百二十千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按照正常的工序进行就可以了。但是有的时候在灌浆过程中会出现岩缝吸收水泥浆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水泥浆的浪费,还会导致水利工程地基质量的下降,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灌浆技术。在施工中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缝隙,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施工现场的特殊地质条件造成水泥浆顺着内部构造流出。

1)采用限流措施。限制注入率不大于10-15L/min,以减小浆液在裂隙里的流动速度,促使浆液尽快沉积。待注入率明显减小后,将压力升高,使注入率基本保持在10-15L/min的水平,直至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结束灌浆。

2)采用降压处理方法。采用降低压力甚至是自流的方式来进行灌浆处理,等待浆体凝固并且不能流动之后在逐步恢复灌浆压力,按照正常工序进行处理。

3)采用多次灌浆的处理方法。多次灌浆也就是间歇性灌浆,即一定灌浆数量或者灌浆时间为标准,达到这个标准的时候便要中断灌浆,在等待一定的时间后继续灌浆。至于具体的灌浆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工程的要求、灌浆目的以及地质情况等视情况不同而设定,但是通常不要超过2-8h。

在使用多次灌浆处理方法时,如果想要结束灌浆不一定要在达到设计压力才可以,如果我们不能在设计压力的情况下结束灌浆,我们就可以降低压力进而结束灌浆,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打扫。

3 灌浆施工技术在严重漏水情况下的运用

水利施工的漏水情况会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年限。产生漏水的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地点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常规的灌浆技术消耗成本比较大,而且收益也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水利工程选址在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区,溶洞和溶沟有很多,进而造成漏水情况。另一种就是在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不到位造成的漏水现象。如果只是采用一般的灌浆方法起到的效果不会很明显,需要施工队伍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1)采用模袋灌浆的处理方法。模袋由于自身的强度很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这种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尼龙、聚酯等,所以具有是很高的耐磨性。在灌浆施工中使用模袋。可以使浆中的水分渗出,而浆中的颗粒也会直接留在了模袋中。这样就可以直接降低水灰比,缩短了水泥浆的凝固时间,提高了凝固强度。

2)采用充填级配料进行处理。也就是说,我们要使用粘稠的水泥浆直接灌入到砂砾中,通过砂砾和水泥接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砾石的直径范围应该越来越大的。如果在使用了这种方法之后,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就需要使用充填级配料。简单地说,就是粗砂、砾石、水泥的混合物,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在地基中形成比较自然的反过滤层。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灌入的量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尽可能的不造成填料的浪費。科学合理的填充配料不仅可以在砾石的最窄处“架桥”,进而堵住裂缝,形成反过滤层,同时还可以提高工程的抗渗水性能。采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进行辅助操作,主要是由于其配料多为水泥、粗砂及砾石等。利用粘稠度较高的水泥冲灌级配料,水泥冲灌在级配料的材料和数量应该灵活掌握,既可以是200公斤,也可以1000公斤。其中,对一些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基础处理时,要严格按照各项要求和标准进行观测,以便及时调整处理方案。

4 基础灌浆竣工后对施工技术质量要求

水利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在施工现场的工程监管人员以及质检人员还要依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施工记录情况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要求进行复核,确保不会出现遗漏现象。并且在施工工序中结合施工观测情况,对于施工中每一个环节所出现的情况有效进行掌握,而且对于重要的部分实施有效的观测,对于隐藏部位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掌握,而且在重要的施工部位进行基础性处理的时候,还应结合相关的规范性标准实施观测,确保施工方案能够符合施工要求,对于情况不符的及时进行调整或处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基础灌浆施工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技术,对工程设计者和施工人员有很大的要求。而且随着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技术的日益发展,该技术被广泛应用。因此,在水利工程基础施工中,要对基础灌浆技术的各项指标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不断优化设计流程,让每一种基础灌浆技术在工程施工中均有显著效果,从而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文斌.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6,(49).

[2]张丹丹.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6,(4).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古代水利工程寻访小记
水利工程应用BIM技术的思考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