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2018-12-18刘翠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环境监测现状

刘翠

摘 要:环境的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部分。它为环境的质量状况和评价质量环境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法令、法规的执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对环境保护决策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环境监测部门一定要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本文对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探讨了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措施;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质量问题进行保证和对其的控制等技术手段和相应的措施对环境的检测工作进行全程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它其中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公正等,为环境的管理、执法以及科研活动等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基本

前提。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正在不断的发展,环境监测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也随之发展,监测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环境的监测工作因此能够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的质量问题及其污染的变化趋势。但是,环境的质量管理工作和监测的技术发展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在制动监测的领域,存在着滞后的现象,还没有达到科学、准确的检测水平。不断完善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发展其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监测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必然选择。

1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现状

环境的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和环境的检测工作是同时起步并且共同发展的。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推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知识普及工作,从而逐渐建立了技术规范以及监测方法体系、研发环境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等,使环境监测的管理模式逐渐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

在全国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中,对管理程序、工作职责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规定,让质量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发展。同时各级监测站还出台了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大气监测质量规定以及持证上岗的考核细则等制度。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进程。

我国的监测技术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其监测领域也在不断古战,但是其管理制度的发展却不够完善。在上述的三项制度中,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其本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环境监测的管理形式也有许多改变,许多优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优秀实验室的评比活动也停止了很多年,全程序的质量监控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随着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还缺少一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给予支持,持证上岗的考核工作需要考核程序和项目分类作为基础,但是这两项工作却不够规范,考核的题库更新不够及时,完善度不够,制度化的管理不够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工作。

1.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范围内的检测技术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人员力量不够强大,加上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环保局进行优质实验室的评比活动,一共批准了56个国家级的优秀实验室,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环境监测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促进了人员、监测能力、机构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为全程序的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认证以及实验室的认可促进其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单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面、系统的体系建设,将传统的单一的质量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建设一个以组织机构、工作程序、人员、信息、职责等为一体的完善管理体系,并且具有自我监督和完善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我国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的管理体系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但是它的运用和完善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和磨合。就目前来说,该体系的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依然是“两张皮”的情况,质量的管理体系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同时浪费了人、财、物,还失去了自我监督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弄虚作假的意识也不断的在增加。

1.3 环境监测工作的保障措施

就技术层面的保障而言,环境保护标准、监测标准以及技术规范是保障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环境监测的发展初期,我国颁布了许多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规范,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以及质量管理的控制和发展。

环境监测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与环境管理的要求还有监测技术的发展对比来说,发展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对质量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制约,主要有几下几种表现:(1)在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当中,很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颁布的,其内容还没有得到及时的论证和完善,(2)监测的方法相对落后,许多监测措施较为落后。(3)在新领域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还属于空白的状况,例如生态、土壤监测等。(4)我国的质量管理模式还比较单一,没有系统的评价模式。

2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环境监测数据是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以及编制规划的基础,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要求。因此,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是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要求。

2.1 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意识

全面提升人員的环境质量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通过培训和日常的工作等方法来推进管理的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提高环境质量管理中管理层的管理意识,理清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二者的关系,关键是做好环境质量的管理工作,同时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各个资源的合理配备。

其次,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质量的管理工作和各个监测环节都需要全体的监测人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做好监测、设计、布点、采样及审核等工作。

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经验,增加各个领域的交流机会,为监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管理制度

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对环境的质量来说是保证的基础。

首先,应该尽快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等相关制度,明确其管理机制和主要的工作内容、要求等。是管理工作有可行的制度可以依靠,同时还要进一步的规范管理模式,保证全国是“一盘棋”。

其次,要完善各个监测领域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其的监督检查工作,改变制度不均衡的局面,弥补新领域的空白现象。

加快我国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考核以及制度、体系的研究。尽快形成一个规范化的评价模式,尤其要注重强化全程序的质量管理理念,将质量的控制扩大到整个监测站当中。

2.3 完善环境监测管理

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包括对监测计划、布点方案、采样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仪器的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等每一步骤和每一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在选择监测点位置的时候,首先要熟悉国家在其方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执行监测。采样的时间和频次,方法要保证能准确的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的情况。采取的样品必须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3 结语

总之,环境检测技术的实施需要针对当前环境质量的发展现状以及变化趋势来进行有效实施的,准确的掌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会环境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检测信息的质量,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做好环境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彩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

[2]冯旭涵,刁云飞.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环境监测现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