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法探讨

2018-12-18陈智惠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软土公路工程路基

陈智惠

摘 要:软土地基是公路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之一,而且分布比较广泛,这些地区的交通需求量也非常大。如果公路地基处理不当,则会导致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本文分析了软土地基的危害,并重点针对不同的软土地基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现场施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公路路基的软基处理技术是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你的重要技术,将公路路基施工处理得当是公路施工进度管理最主要实施目的。公路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如若公路路基质量不过关那么可想而知公路的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公路路基软基处理技术是施工工人必须牢靠掌握的基本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施工者必须灵活变通才能适应客观需要。

1 软土基地的概述

1.1 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

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是软土,还有一少部分的粉砂、粉土,同时此类地基内含有较多的水分。因此,这类地基稳定性较差,使得地基有较强的塑性,造成地基承载力较差。所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如果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的处治,将会给今后工程的稳定性埋下隐患。

1.2 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

软土地基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性黏土,其承载力小、压缩性高、透水性差,且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体现出固结慢、变形大、强度低的特点,如果不妥善处理,会对公路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软土地基对公路的危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路面被侵蚀

公路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坚固程度会对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公路工程施工的材料主要为碎石和混凝土,如果施工人员施工操作不规范或受施工条件的限制,对软土路基的处理不恰当,则会导致路面被地下水或雨水侵蚀。而碎石、混凝土等材料的抗侵蚀能力较弱,从而影响到材料的实际紧密度,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结构松散、材料脱落等问题,从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2.2 路面沉降

软土地基对公路最大的危害,即导致其发生不均匀沉降。路桥软土层过渡带在地下水的长期冲刷下,导致地基水土流失,降低了软土地基的强度,最终导致公路出现不均匀沉降。路面沉降不仅会对路面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危害到路面的行车安全,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路面出现整体断裂。

1.2.3 导致路面硬化

软土地基自身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均相对较差,公路施工过程中所用到的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的稳定性也较差,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路面硬化的现象,导致公路在使用阶段出现内部硬化或开裂等现象。

2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的处理方法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较多。但在实际工程中,要结合公路软土的状态、实际的施工条件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具体而言,不同类型的软土地基,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2.1 对有沉积的软土层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沉积的软土层由于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在受到外界荷载作用后会出现较大沉降,影响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有沉积的软土层,可以采用挤密法和粉喷桩法来处理。

2.1.1 挤密法

挤密法是利用挤密桩在形成桩孔过程中产生的侧向挤压作用将桩间土挤压密实,再分别用不同材料夯填桩孔。通常采用灰土夯填桩孔和素土夯填两种方法,分别称其为灰土桩挤密法和土桩挤密法。一般情况下,针对厚度比较大的填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可以采用灰土桩和土桩挤密,其具备就地取材、深层挤密和原位处理的优势。

2.1.2 粉喷桩法

通常情况下,在公路工程中,桥头、涵洞和通道处对地基沉陷要求比较严格,可以采用粉喷桩法处理软土地基。合理设置粉喷桩的间距,控制在1.2~1.5m之间,施工时钻进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如果地层稍硬,还要适当放慢速度。开支气泵喷粉搅拌,为防止出现喷粉困难或堵管等问题,要适当调整喷粉压力。施工过程中,要对钻机的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和停灰面等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保证粉喷桩的长度与施工要求相符,并对粉喷桩的成桩直径、搅拌均匀度等进行实时控制。

2.2 浅层性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针对浅层性软弱地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2.2.1 强夯法

通常砂土地基可以采用该方法,用重锤夯实地基,以提高其承载力。该方法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反复锤打和压实,再利用压路机和夯实机械对软基进行压实处理。经过处理后,软基内部的材料缝隙大幅减少,路面材料的整体坚实度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强夯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并不适用于饱和的淤泥质黏土和淤泥――对这类地质采用强夯法可能会导致“橡皮土”现象。此外,强夯法还可以作为其他地基加固方法的辅助措施,以取得更好的加固效果。

2.2.2 土工格栅法

一些路基沉降量较小,高路堤填土采用土工布垫隔,可对软基的侧向位移起到限制作用,增加其侧向约束力,提高路基的刚度和稳定性。该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的优势,不过土工织物的材料不同、编制方式不同,其性能差异也较大。此外,施工速度也会对加筋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即施工速度越快,加筋效果就越好。

2.2.3 换填法

该方法是把路基范围内稳定性差的软土挖除,再回填稳定性较好的土、石,进行分层夯实。施工过程中,根据软土层的实际分布形态确定开挖部位,选择开挖方法。一般情况下,开挖换填的深度不宜超过2m;根据开挖的深度、土的抗剪强度等确定开挖边坡,常用的换填料包括灰土、砂卵石、碎石和工业废渣等。

2.2.4 砂井排水方法

软土地基经过长时间的雨水渗透,雨水长期冲刷将会带走软土层中颗粒较小的沙粒,会使软土地基内形成较多的细小空洞,这样大大降低了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经过上部荷载的作用,将会造成软土地基的沉降。在工程中实施砂井排水固结方法主要在地基处治时使用砂井,排出软土地基内部多余的水分,从而使地基容易被充分压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排水固结法大多用于天然沉积层和人工冲填土层软弱地基加固处理。

2.2.5 重物加载法

为了避免软土地基在工程建成以后的使用中,发生不均匀的沉降,可以采用在软土地基上加载重物。加载法即在软土地基上预先施加一定重量的载荷,这样可以提前完成地基的沉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2.2.6 掺灰加固法

在对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中,当软土地基的范围较大,可以利用深层搅拌机在地基软土地带,将石灰、水泥等材料与软土进行均匀搅拌,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硬化地基。

3 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施工质量控制

3.1 制定合理的软土地基的施工设计

在公路施工前期,编制施工组织工序时要以软土地基的特性以及工程的特点指定合理有序的施工组织计划,依据施工计划制定多个施工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确保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能够正常进行;在软土地基的处治过程中,需要进行地基沉降的试验,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

3.2 加强对公路过渡段的地基加固处治

对过渡段的填土路堤进行充分的压实,确保此处达到压实度的要求,能更好的承担路面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并且使路桥过渡段路堤与路接触的路堤的压实按相同的高度进行分层压实,以每层松铺土15cm的厚度为最佳的压实厚度。

4 结语

软土地基的处理与加固对整个公路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效果,无论才施工中采取哪种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都要以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技术规范来作为施工依据,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实际的经验性指导选择适合工程地质情况的施工方法,此外,还要结合工程施工成本、效果以及安全等其他的施工要点控制措施,采取多种加固方法结合的措施,提高地基处理的工程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冠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9).

[2]袁贵普.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7,(22).

猜你喜欢

软土公路工程路基
沿海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修复措施
各阶段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浆喷桩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软土一维非线性固结分析
公路工程投资快速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