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留学生就读满意度调查

2018-12-18玉宁廖博晨张馨元庞程庞岚方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玉宁 廖博晨 张馨元 庞程 庞岚方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優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本文寄望于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来华非洲留学生在校园生活、教育学习、人际交往、文化适应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非洲留学生;就读满意度;教育国际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财经学院2016年度思政课题“非洲留学生就读广西财经类高校的满意度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6SZB15)的最终成果;2017年度广西财经学院校级大创项目“非洲留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711548391)的最终成果。

1 研究背景

广西作为面向东南亚的门户,除了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来广西的数量日益增多,还吸引了非洲裔学生来邕留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和国内大环境的推动下,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不断增加的留学生数量给中国大学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目前,国内关于非洲来华留学生的研究多集中在第二外语语言学习,对外汉语教学。有关非洲留学生就读体验的研究较少,关于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等维度的满意度研究更少。由此可见,对非洲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弥补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有助于落实我国来华留学教育的相关政策,为丰富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思路和

案例。

2 调查结果和分析

1)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以及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给C大就读的非洲留学生填写问卷。他们主要来自非洲的中、北、东部,如喀麦隆、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卢旺达、索马里等较为落后贫穷的国家。大多在C大就读了1-2年,专业是国际贸易与经济。

2)为什么选择中国:来华留学动机调查。非洲留学生选择留学中国的主要动机是钦佩中国的经济发展实力,希望通过本专业的学习获得自我发展,借鉴经验建设家乡的能力和经验,同时对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情有独钟。客观上,近些年中国在非洲部分国家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合作项目,大批中国企业和商人深耕其中,民间交往加深,也使得该国学生对中国相对了解较多,产生了留学的意向偏好。此外C大自2016年第一次面向非洲招收留学生,设置了门槛相对低的入学条件,还提供奖学金,方便了学生入读。当年非洲留学生入读人数达到了200多人,远远超出校方的估计,准备不足,因此留下了留学生接收、管理工作上的种种隐患。

3)对学校管理服务水平的评价较低。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非洲留学生愿意继续留在中国学习、工作,但是现在学校能够提供给这些非洲留学生的资源(实习机会、就业途径、和其他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等)比较少,对此他们有一种被边缘化的负面评价。有学生无法认同学校对留学生管理的方式和态度。比如晚上11点以后不能自由出入宿舍,认为这种规定侵犯了人权。本次调查也反映了留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如教学欠缺深度、不适应某些老师的上课方式等。

4)校园服务留学生的配套设施有所欠缺。虽然留学生大多对C大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表示满意,但也同时认为学校办事效率较低,对学生的文化尊重上还存在进步的空间。非洲留学生乐于投身校园活动,但是缺乏相关的组织(比如与留学生有关的学生委员会)来帮助他们参与。在饮食方面希望学校可以提供针对伊斯兰学生的服务,比如开设一个清真食堂。

5)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一直是非洲留学生面对的难题。他们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和交流的圈子较小。此外,如何学好中文一直很头疼。大部分的非洲留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中文困难的原因是缺少中国朋友。希望学校帮助非洲留学生构建更良好的交流平台,帮助他们融入异质文化圈。

3 针对性建议

为了提高学校的留学生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留学生就读满意度,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学的校园建设既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外在表现,也是支撑学校整体发展的载体,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情绪和感受。因此要重视各项基础设施的建立,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物化工程。此外,要对留学管理做出预判和充足准备。对于超出学校现有解决能力范围之外的问题,应该建立恰当的沟通机制和渠道(如辅导员沟通,开设意见箱并及时回复等)处理矛盾和分歧。例如宿舍问题,帮助非洲留学生认识到,C大的留学生公寓、食堂和其他公共场地的配备标准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差距,但是已经远高于提供给国内学生的条件,希望非洲留学生能够调整自的心态,学会包容和理解。

第二,学校要建设有水准的教育国际化,应提高生源质量,招收留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准入门槛,建立正向选择,负面淘汰的长效机制,减少教学和管理上的难度。部分教师反映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自律性较差,纪律散漫,还有一部分学生长期旷课严重影响教学的管理秩序。同时,教师不仅在学业上给予学生支持,而且在生活中也给予学生多方面的关心与鼓励。教师的关怀以学生的更好的发展为根本,不能因为非洲留学生的特殊身份降低对其学业表现的要求,要避免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降低要求标准的行为。

第三,第三,创造留学生和中国人交流、感受中国文化和习俗的平台和机会。在尊重留学生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增加相应的活动,在学生管理上可以逐步朝着与中国同学相似的管理模式努力——组建与留学生有关的学生委员会。把留学生纳入常规的学生工作中管理,增加他们参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机会。例如2017年的社团联合总会举办的社团活动月闭幕晚会突破性的邀请了非洲留学生参与节目的表演,这不仅丰富非洲留学生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校园艺术活动的建设,对于广大C大学子而言,也是一次了解非洲留学生的好机会。C大学生与留学生的交流不能只停留在留学生所在学院下的中国学生,适当邀请其他专业的学生参加留学生交流茶会,这对留学生体验多元文化,深入认识广西也有益处。

第四,增加实践课程,为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非洲留学生所选专业多与中国教育、社会、经济等密切相关,这些专业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得知,学校针对留学生开设的社会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这不利于非洲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状况、教育体制与特色等,学无所用。建议C大为非洲留学生不定期的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让学生了解未来规划的选择。重视非洲留学生毕业后的动向,尤其是建立好非洲留学生毕业生联络长效机制。

第五,继续发挥广西“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区位优势,发挥C大的财管经贸等学科优势,加强对学校硬软实力的建设,提升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水平。因中国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以及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的建树,未来将会吸引更加多的非洲留学生来华探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崛起之道。高校应该把握机遇,立人先立己,继续推进C大教育国际化建设,并且做好特色学科的品牌建设,提升留学生管理和服务能力,扩大区域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邓欢.湖南大学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冯超.来华非洲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网与跨文化适应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3]刘祥.武汉理工大学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4]艾德.来华非洲与亚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玉宁(1986-),女,广西忻城,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商务管理、跨文化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以信息化和国际化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
国际教育交流开启文化理解之窗
打造中巴教育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以文化特色吸引国际学生以开放姿态促进教育交流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深度推进国际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