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2018-12-18王小倩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大学生

摘 要: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人际交往是生活的一部分,贯穿生命的始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青少年社会化的起点,是将来在社会立足的生存需要,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本领。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往往在大学人们才开始真正的脱离父母而独自生活。在大学里每个人都要接触来自不同地方,不同习俗,不同性格的人,而是否能处理好和这些人的关系就决定于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踏入大学开始,大学生就会遇到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乡之间,以及个人与班级、学校之间的关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人际关系,有的同学因为处理不当,整日郁郁寡欢,心情沮丧;有的同学因为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很大,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病症;而更多的同学则由于不知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经常为苦闷、烦恼的情绪所困扰。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身体和心理变化。大学生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现实社会,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正视自身在人际交往中所存在的問题,在克服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1]。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 以自我为中心

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备受家人的宠爱与呵护,习惯于从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思考问题,很容易构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期望比对自己的要求高,忽视他人的感受和情感,缺乏主动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大学生活中总是借故不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不能或者不愿深入地了解、关心、帮助他人,致使一些大学生很难真正的适应大学环境和集体生活。

2 自卑,对人际关系采取消极闭塞的态度

自卑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没有自己的主见,在交往过程中一遇到挫折就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2]。

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和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家庭方面。一种是家庭贫困,在大学的集体生活中每个同学的家庭条件都不一样,家庭条件的差异很容易在平时的饮食起居中表现出来,而这种差异在无形中会让一些贫困生自觉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另一种是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去世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他们因为害怕被提及家庭情况而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也会产生自卑心理。

2)学业方面。考上同一所大学,同学们的成绩都相当,但大学的学习模式和中学不一样,更强调自主性,有的同学因为思想上的懈怠或者学习方法上的欠缺而导致学业落后,这对曾经的尖子生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面对那些一直在进步中的同学心理难免会产生和自卑

心理。

3)个人能力方面。大学是大学生尽情展现自我的平台,对学生的评定也是从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来进行的,多才多艺的同学很容易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而对于中学时期只顾埋头苦学的同学来说参加活动无疑是一项挑战,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4)容貌形象方面。学生会因自身容貌或者自身的身体缺陷而感到自卑,在女生中尤为明显。一些同学会认为自己不够漂亮或者不够帅气,因而不敢在公开场合进行交流、不敢参与各种活动,而有些残疾学生会从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有缺陷,从而拒绝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他们对人际交往极为敏感,对交往中的负面因素思考太多,总是极力回避,久而久之,逐渐构成自卑与退缩的性格,陷入焦虑、痛苦、自卑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3 功利性目的明显

市场经济的发展致使人们商业意识增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重视人际交往所带来的物质实惠。但如果在交往中过重的思考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想腐蚀拉拢,使个人交往带上及其浓厚的功利色彩。

4 情绪自控力差

情绪化是自我控制与调节潜力不足的体现,证明了个人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幼稚。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的话语缺乏理解,缺少宽容、忍让之心,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感情用事,高兴时满面春风,不高兴时拒人千里。很容易对别人造成伤害,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5 交往虚拟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3]。青年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际日益增多,网络虚拟交往具有两面性,在扩大人际交际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一些学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阻力或者困难,就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安慰,虽然虚拟网络可以通过信号传递思想,但是无法取代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情感。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更加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导致性格孤僻,无法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正常的交往。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用心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就会找到适宜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潜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玲,南腊梅.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J].考试周刊.2016(84).

[2]王世勇.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对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3]肖艳娟.学生网络群体交往弊端及其引导[D].中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小倩(1987-),女,河南焦作人,本科,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