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文化视角下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

2018-12-18张燕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体系生态策略

摘 要: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相比西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理念转换、机制设计、制度保障、外部环境方面的差距。可采取理念转换、顶层设计、系统重构、分类指导等策略来实现这一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于创新文化,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转变需要依赖于创新文化的力量。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全方位优化、改革。结合江苏实际,应在注意把握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指导实现江苏创业教育的生态化培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文化;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策略

创业教育作为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指引着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着力点,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创业教育契合人的发展规律,是践行创新精神的现实路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构和谐社会的驱动力量。

“没有体系便不能称之为科学”,消解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症结,需要着眼于整体,建构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形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其中包括高校、政府、企业、家庭、学生等多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及其与外部各要素间不断地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体现整体性、层次性、循环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实现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作为“生物群落”的教育主体与客体,作为“无机环境”的政府、社会、企业等构成同一整体,保持生态性优良互动与运行。采取理念转换、顶层设计、系统重构、分类指导等策略来实现这一生态系统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1 基于创新文化的高校创业教育理念转换

创业教育的价值基础在于创新文化,“创新和创业两者在内容和本质上是相通的,创新是创业的先导和基础,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实现创业教育的根本转变需要依赖于创新文化的力量,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利用机会的关键”,“是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与众不同的做事‘方式”,韦伯称这种精神为“美德和能力”,因为“新的精神渗透到经济生活中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揭示了职业、謀利、节俭这3大理性经济行为与基督新教伦理之间的文化关联。由此而论,植根于并驱动美国经济跃升的创业文化与创业精神也获得了宗教与道德力量的支撑,世俗的创业行为被转换为“天职”,具有了神圣的救赎内涵,因而其创业行为的文化驱动力和价值根基尤为凸显。此外,这种独特的创业文化根基也为创业行为圈定了可行的道德边界。

创新文化不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也是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根基与引擎。创新精神是“高校创业文化的精髓与灵魂,也是高校创业活动蓬勃开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创业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人才培养的价值指南,是全新、根本的教育理念,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新途径,承担社会责任的新渠道,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新形式。创业教育契合“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核心理念和根本使命,它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是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大计,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

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对教育对象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的培养与开发,更是对教育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技能的训练。它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和创业潜能。

创业教育是功能性、结构性的价值定位,它需要超越功利化的工具属性,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着眼于培养未来几代人的“创业遗传代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创业教育性质与功能的革命性转换,它也承载着文化、道德的使命和责任。

创业教育的理念转变涉及整个系统的参与主体,其中包括教育行政官员、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企业家等,旨在促进教育对象的全面、自由发展。大学生群体要学会摒弃功利目的,把创业作为一个过程、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激发主观能动性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 基于顶层设计的生态系统重构

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重构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全方位优化、改革。通过创业教育机制得到最优化设计,通过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得到最优化定位,通过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得到最优化处理,通过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得到最优化选择,通过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得到最优化利用,通过创业教育的教育环境得到最佳改善等实现更高的创业教育质量。

首先,在教育内部系统上,涉及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要素。其中,教育主体为高校管理者及师资队伍。按照美国的模式,高校更多的师资应来源于社会各领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以及丰裕实践经验的创业者,聘请他们做“创业导师”,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或者邀请他们直接参与大学创业教育项目,以有效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多元化与科学化水平。同时,对少数的专职创业教育教师要强化培训,提供派出访问学习机会,鼓励和支持教师带动学生共同进行创业实训,力争建设专题研究队伍、课程讲师队伍和实操导师队伍等3大功能团队。

其次,在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上,借鉴美国硅谷等创新文化环境的成功经验,有效聚集、整合政府资源、企业资源、民间资源和非政府组织资源,共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质见习基地、创业机会与服务平台,实现学生、学校和社会3方动态平衡。

最后,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换与良性互动还需要机制化、制度化,即将分散的、权宜性、应景式的创业教育转化为常态化、有序化、规范化,并提供制度性、法律性保障。如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力、人力、物质设施、环境条件、配套支持政策、基地建设等各类资源的落实,突破当前资源瓶颈制约;健全包含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等。在成熟的机制基础上,逐步健全和完善与创业有关的法制体系,努力克服制约创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通过体制与制度创新从根本上创建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3 基于江苏实际的分类指导策略

江苏省具有丰厚的科教创新资源,具有“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良好氛围以及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因此江苏省高校的创业教育具有优良的公共基础。但根据调查发现,在江苏实现创业教育的生态化培育,还要把握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维度,即在总体样本结果的基础上,针对3种不同类型高校的差异和个性采取分类指导策略。这与美国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等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一致的构建原则。

研究教学型大学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特色,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经费充足、师资水平与学生素质高,具有文化素质教育优势,有利于跨学科交叉。但目前研究教学型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研究教学型大学学生的创业意向不足,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因而这类学校要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在结合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模式,将原有的科研优势、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创业典型,特别引导学生创建机会型、技术型企业。这需要全校性的教育规划、一系列政策配套支持、组织保障,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培育创业成果。

参考文献

[1]郭秀颖.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民营科技;2008年09期.

[2]王锋.论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价值工程;2011年

20期.

作者简介

张燕(1993-),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教育学原理,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体系生态策略
“生态养生”娱晚年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