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现有特点与升级方案

2018-12-18杨璐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杨璐

摘 要: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作为输出人才的主要机构,高校应时刻根据自身特点,顺应时代需求,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升级完善,为有效的人才输出提供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水平:一、高校应以人为本,加强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技能培训,重视管理人员的心理需求,引进革新力量,提升教学管理效率。二、高校应进一步推动教学管理信息化,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形式与资源,提高信息化系统使用率与管理效率。三、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演变,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为社会科学培养和输出具自主学习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化;以人为本;信息化;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工作,通过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计划、组织、激励、优化等过程,将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以更好的维持学校运转和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保持和改善良好的教学环境,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等等,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对高校的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门类日趋增多,新一代高校学生知识素养的不断提高,求学需求也不断升级,高等教育的跨国化、计算机化、经营化、战略化迫在眉睫,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也随之上升。然而,国内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仍缺乏较好的竞争意识和优化升级理念,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特点与时代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潜在的部分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切实有效的分析高校自身的特点并据此进行升级完善,顺应时代要求,是促进高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和

手段。

1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有特点与革新方案

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核心,多数高校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竞争,却忽视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升级、改革和创新,教学管理人员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培训,导致管理人员学历偏低,服务意识与责任意识较差,办事效率不高等,这种工作风格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同时,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对管理队伍要求的不断提升,管理人员也面临一定的压力,对工作和生活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状态。如果随之发展,管理人员的情绪将进一步衰竭,积极的生活情绪和满意度将逐步降低,最终产生职业倦怠,不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明确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增强对管理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的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必备的管理技能,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办事效率,加强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关注,改善管理工作环境和氛围,提升管理队伍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能力。

在具体措施上,高校可以为管理队伍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明确办事效率,责任意思,服务意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以师生的意见为重要的考评依据,通过考核了解管理队伍的优劣特点,不断完善队伍组成,提高队伍质量。

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高校应帮助管理人员主动获取必备的知识技能,主动适应教学和管理工作需求的不断升级,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压力所带来的焦虑。

同时,高校对管理队伍人员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关注管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通过沟通与交流,满足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肯定个人的工作业绩以及对学校发展和教学工作所做出的贡献,帮助他们确定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超越,完善职业价值观念,提升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使其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

在引进新的队伍力量时,高校可以多吸收具专业技能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并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自由发展空间,通过新生力量革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管理队伍的氛围,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2 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升级要点

当今世界正处于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新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逐渐蔓延和影响着社会生产和实践的各个方面。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管理工作强有力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减轻管理队伍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快速准确的工作效果,促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同时,新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師生更好的参与,加强民主管理,增强师生对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国内大多数高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仍处于投入经费少,信息化方法不够先进,管理观念守旧等状态,管理队伍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导致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处于效率低下,出错率高,工作积极性低,服务意识差等的现状,部分高校信息化软件与硬件设施不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和同步性,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

浪费。

在新形式下,高校管理人员应明确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顺势时代发展,结合学校及学院的自身特色,建立、完善、创新出新的科学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引进高端信息技术人才,开发并定期维护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甚至更超前的教学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化校园,提升管理效率,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教学管理的竞

争力。

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开发出适合自身特色的教务管理系统,包含学籍管理、选课、课表成绩查询、课程及教师评价、相关表格下载、校园卡重置、学费缴纳等学生和教师所需的各项功能,使师生可在教务系统中自主、高校、便捷的完成常见的学生事务管理、行政办公及设备资产管理等事务,节约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高校可开发具自身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允许学生可随时随地自主完成部分选修课程,为教师授课提供视频、音频等丰富便捷的多媒体资源,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升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此外,高校还可为各专业或各学院设立专门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高校需要设置并培养专门的系统维護团队,确保高校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内部稳定性,并根据学院需求对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版本升级和更新,并对系统的使用者进行普及培训,提高软件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

3 人才需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矛盾与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不断变化和快速升级中,高校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与社会需求脱节、实用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将很难继续为社会提供有效的人才供给。同时,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与专业种类的增多,多数高校将面临不小的教学压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型的教学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培养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大学生实现和提高自我价值,为社会和祖国培养更多的社会发展所需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

具体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与社会和市场所需的人才方向相一致。高校应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定期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考核及调整,同时,高校可设置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学生收集相关的就业需求。

高校应突破传统的授课方式与书本教材,允许并鼓励教师及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媒体技术及学习渠道,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采用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新一代学生多样化的思想、个性以及发展需求;同时,高校为学生提供的职业规划、就业、留学经验交流会、就业服务、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等,也应随市场需求的发展不断升级更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就业培养和就业指导。

此外,高校可设立健全的教学评价和信息反馈系统,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并综合考虑学生意见,对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完善,提升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洪茹燕.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2]张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管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D].重庆:西南大学,2009:1-58.

[3]银海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

[4]柳秉昉.“互联网+”时代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问题研究[J].报刊荟萃.2018(3).

[5]韩阳,庞舒月,章刘成.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金融理论与教学.2018(2).

[6]李成志,李洪丹.计算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黑龙江科学.2018(4).

[7]姜亚琳.新形式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才智.2018(101).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