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8-12-18潘仲海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产品经营

潘仲海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是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重庆市开州区作为一个农业比重较大和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农业大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必然抉择。

1 制约重庆市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农业基础设施与现代农业产业装备不协调

全区旱涝保收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18.0%,多数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年久失修,设施老化,百年老塘仍然存在,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弱;机耕机播条件滞后,属于丘陵山区,田块小、落差大,机耕道少,生产和收割仍以人力、畜力为主,大中型机械下不了田,到不了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获机械化水平只有33.0%,低于全市、全国平均水平。

1.2 主体资源要素与现代农业产业要素不协调

主要表现为农村“三化”(农村空心化、劳动力老龄化、农民兼业化)现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尤其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不愿意留在农村,不愿意务农,农村劳动力从绝对富余向结构性不足转变,农村常住人口逐年减少,部分村社出现了“人走房空地荒”现象。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仅为1.6%,受过中等及以上农村职业教育比不足4.0%,生产经营性人才严重缺乏。

1.3 土地经营规模与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协调

重庆市开州区山多地少且土地“零散碎”问题较为严重。全区大多数地方仍然是小农经营模式,还没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农業产业化经营,不能大量利用农业机器设备,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大量投入。同时,土地经营“高分散”短期内难以改变。土地经营高度分散,限制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缩小了农业生产收益空间。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农业规模化经营进程缓慢,严重影响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1.4 农业产业化水平与特色产业发展潜力不协调

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基地不大、规模化程度还比较低,特别是有影响、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园区特色不明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偏低,缺乏具有一定实力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竞争能力较弱,存在“两多两少”的现状。一是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二是“大路”货多,名牌产品少。全区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多,但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的不多,全区市级名牌农产品只少,国家级名牌农产品还是空白。

2 推进重庆市开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要继续实施农机农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以及粮食直补等,提高补贴标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创新金融产品,优先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确保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现代农业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刺激民间资本向“三农”方向倾斜,保障资本向“三农”方向流动。要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政府水利建设投入,加快农村防治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治自然灾害系统。要加快关键农机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和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

2.2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优化区域结构,着力构建“一圈三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即环湖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圈、“三里”河谷绿色高效农业发展区、西南部中浅丘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区、北部中高山山地生态农业发展区。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3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即稳定发展粮油、蔬菜、生猪三大基础产业,优化提升以柑橘为主的水果、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牲畜、以大鲵为主的生态鱼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中药材、饲料桑两大区域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以特色基地、特色农产品为依托,探索农业园区型、休闲体验型、科普教育型、资源景观型、特色农产品型、“农家乐”型等模式。

2.3 实施强农战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巩固、培育、做大、做强、做优一批特色农产品。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提高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努力打造全市、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全程监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及物理防治技术,大力推行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重点将优质稻米、优质果蔬、优质水产等农产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2.4 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村土地资源活起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结合当前农业发展形势,重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经营管理制度,创新林业水利发展机制,实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完善地票制度功能,深化农村金融保险服务。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让农村经营主体活起来。大力培育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多元化服务组织,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着力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家庭单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为农民提供多种有效

服务。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产品经营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