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原则散论

2018-12-18罗兴社

卷宗 2018年28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摘 要:特色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时代的生存基础和必然选择,在特色资源建设上,它需遵循高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图书馆自身建设的规律,并由此梳理出10条原则。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远景意义;建设原则

1 特色资源建设的远景意义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特色资源是指图书馆经过日积月累,在一些学科资料上具有一定规模、结构较为完整、内容相对突出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1]。这种资源既包括传统纸质资源,也包括现代电子资源,在相当长时间内,图书馆收藏的纸质文献作为信息获取的基本方式不会被取代,电子资源作为获取信息的快捷途径很有优势,两种资源建设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关键是要有本校本馆的特色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系统、完整地收藏所有学科文献的现实可能性不大。而特色资源的收藏便是高校图书馆维系生存的现实基础,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与其他图书馆进行文献共享的基础和信息交换的筹码。建立特色资源的最终目的是在较大区域内形成多学科、多层次、优势互补的文献资源格局,以便更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献资源,最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

2 特色资源建设的十个原则

特色资源的建设,不是书刊的随意累积与采购,也不是电子资源的随意集合与购买,而是按照高级人才培养要求,满足教学科研信息需要,遵循信息资源规律来进行建设。为此,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应该为特色资源建设所遵照。

2.1 体现教学科研品位原则

高校的教学科研品位就是具有高校教学性、科研权威性。这是由高校的学术性质、研究品位所决定的,这是我们服务的基础和根本,只能强化、不可偏离。近年出版业发展迅猛,也带来低质、盗版书刊出现,加之高校各类检查评估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集中突击采购,难以保障采购质量。采购应该细水长流、大海捞“珍”,多方比较筛选,保证采选质量,这比较符合连续优选的客观情况,符合精神产品的生产现实。

2.2 反映学科建设发展原则

反映高校的学科发展就是要求资源建设具有完整性、前瞻性。在特色资源建设过程中,应保证专业文献的连续性、学科的完整性,既能反映某一专业的发展历程,又能体现最新研究成果。特色资源建设需要尽可能全面系统的收集和整理,不能出现断层和缺档现象,这样会失去其史料价值,影响读者服务质量。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所需的各种文献、教学参考资料应完整收藏。学校新开专业,按教育部要求,须有上万册的专业图书,要超前做好选采工作。

2.3 促进人才培育成长原则

促进学校的人才培育成长就是要求资源建设具有梯进性、策略性。高校办学要与时俱进,高校图书馆办馆也要为人才培养作好铺垫和导向服务。所收藏的文献资料要尽可能与专业教学的课程组合高度契合,也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方面的信息需求。比如在新时代创新创业方面资源的重点采配和组合集聚,基础性和研究性资料,实践性和理论性资料,都要兼备,这对培养创业人才大有作用。

2.4 实现图书馆价值的原则

实现图书馆的价值就是要求资源建设具有实用性、需求性。资源建设的目的是利用,衡量图书馆办馆水平的标准,不再是馆藏文献的多少和建筑规模的大小,而是满足读者信息需求的能力[2]。高校读者需求既具有普适性和层次性,也具有专业性和探究性,需要有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的信息资源,因此在资源建设中,要充分考虑读者多维度、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以提升资源利用价值。

2.5 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原则

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资源建设具有特色性、共享性。高校图书馆需有自己的办馆特色,在考虑本校读者经常性的文献需求基础上,有选择性的突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文化方面的文献作为本馆的特色文献资源,从而在区域内形成独特的资源体系。它不仅为馆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利条件,而且能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更完善、更高效的信息保障。

2.6 资源结构配置互补原则

在文献资源的选择与配置中,要充分考虑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既是专才,也是通才;既要成才,更要成人。结合文献配置实际,应该体现专业参考资料与人文素质图书互补,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互补,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互补,图书与期刊互补,本部图书馆与院系分馆、资料室互补。这样有利于优化资源结构,调整馆藏布局,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7 资源建设学术取向原则

图书馆资源建设本身的学术性,多数论者较少谈及。事实上,凡是注重资源学术性的图书馆,就有了成为优质、高效图书馆的基础;如果不注重资源的学术性,就是其他软硬件再好,也只能算是装潢了知识碎片的组合。首先它表现为采访馆员的学术责任心,比如某种文献的入选是否对读者具有参考价值,是否有复本在库都要准确判知等。其次表现为文献价值大小的甄别与筛选,比如某种文献的价值大小与取向都有较为客观的判据。再次表现为资源体系的总体文献价值,力争实现m加n之和,大于单个的m和n相加的资源系统价值。

2.8 经费利用效用保障原则

在今后长时间内,经费短缺与文献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经费短缺与文献价格不断提高的矛盾,都将客观存在,并日益凸显。图书馆应讲求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有限的经费得到合理的运用[3]。在制订经费使用时,坚持重点优先、合理分布、互为补充、需求满足的要求。凡是与本校重点学科、新增专业的文献资源优先得到保障,犹如好钢花在刀刃上,就能体现特色文献价值。

2.9 读者至上人本情怀原则

高校图书馆既是教辅职能部门,也是学术性服务机构。其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想读者之所想,一切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只有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理念,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选好书,提高资源质量,从而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打下基础,才能更好的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2.10 促进社会公共閱读原则

促进社会的公共阅读就是要求资源建设具有社会性、公益性。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都是国家文化事业服务的载体,它有职责、有能力为社会全民阅读贡献力量。随着《国家公共图书馆法》的颁布,相信包含高校图书馆的其它图书馆法的配套法律体系也会在紧锣密鼓的探索和制定中,作为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探索尝试,如何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的前提下,有效的展开社会公益服务。

总之,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特色,直接关系到高校图书馆资源质量、服务水平和发展前景,也关系到高校的育人环境质量和未来人才的培养,它是基础性工作,需要引起办馆办校的管理者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刘美玲.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与自主创新精神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80-81.

[2]樊五妹.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J].情报探索2010(8):111-113.

[3]管绪.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浅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68-69,82.

作者简介

罗兴社,男,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