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腔梗后焦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8-12-14陈晶赵世苗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24期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

陈晶 赵世苗

[摘要] 目的 探討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文拉法辛治疗腔梗后焦虑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82例腔梗后焦虑症患者,并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文拉法辛治疗,并观察6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焦虑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研究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81.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文拉法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腔隙性脑梗死后焦虑障碍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疗效相当,其中文拉法辛起效较快,艾司西酞普兰的起效相对较慢,但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更适用于老年或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

[关键词] 艾司西酞普兰;腔隙性脑梗死;腔梗后焦虑症;文拉法辛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24-0102-04

Observation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citalopram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

CHEN Jing ZHAO Shimiao

Department of Psychosomatic, Shaoxing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scitalopram oxalate and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anxiety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outpatient clinic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a random manner, namely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cluding 4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4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given escitalopram oxalate for treatment,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 fo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was for 6 weeks.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 was us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and the TES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Under the tw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the anxiety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2.5% in the study group and 81.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P>0.05); however,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scitalopram group was 25.00%,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venlafaxine group was 61.94%.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scitalopram has a comparable efficacy to venlafax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 Venlafaxin has a quicker effect, while escitalopram has a relatively slower onset. However, escitalopram has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 safety,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elderly patients o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physical diseases.

[Key words] Escitalopram; Lacunar infarction; Anxiety after lacunar infarction; Venlafaxine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颅脑深部微小动脉发生的闭塞[1],使脑组织发生缺血性软化病变,其软化灶直径<20 mm。据统计,在西方国家LI占脑梗死的1/4,在中国LI的发生率更高[2]。焦虑症(anxiety)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科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以及植物神经症状[3-4]。脑卒中病灶破坏了脑部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等神经元细胞,导致以上神经递质分泌减少,当其减少到一定程度,患者就可出现焦虑症状[5]。另外,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发病特点,当脑血管病患者被检查出脑缺血性病灶时,将长期处于忧愁、害怕的高度警觉状态中[6]。反之,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同时也受到焦虑症状的影响[5]。同时,LI的病变部位多位于脑相对静止区,患者常无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故往往不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或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为此不受神经科医师的重视[7]。因此,对LI后焦虑进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8]。王希佳等[9]报道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刘红英[10]认为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焦虑症有效。但两者均没有评估单独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LI后焦虑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艾司西酞普兰以强选择性5-HT受体作用机制而闻名,其显著的疗效也是有目共睹的。文拉法辛通过抑制突触前膜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而發挥抗抑郁焦虑作用[11]。为此,本研究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LI后焦虑症患者40例,对照文拉法辛治疗LI后焦虑症患者42例,以期改善腔梗后焦虑症患者的预后,提升LI后焦虑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对象来自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心身障碍科患者。纳入标准:(1)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2],CT证实LI病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除外,既往无脑卒中病史;(2)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之焦虑障碍诊断标准[13];(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值超过14分[14],(4)病程在3~6个月,可有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无语言障碍,年龄55~75岁,共82例;排除标准: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其他混合性焦虑障碍、其他特定的焦虑障碍、焦虑障碍,非特定的焦虑障碍[13]。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5~75岁,平均(63±8)岁;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56~72岁,平均(64±7)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时对已经使用药物的患者予以安慰剂清洗2周;对未使用药物或者间断用药在2周以上的患者,予以直接用药。治疗观察时间为6周。

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商品名:百适可,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片,批号1409204),起始剂量为1次5 mg,1日1次,根据病情逐渐增至1日10~20 mg,Bid/po;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胶囊(商品名:博乐欣,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 mg/片,批号140903),起始剂量为1次25 mg,1日2次,根据病情逐渐增至1日75~225 mg,Bid/po。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疗效,HAMA 评分减分率≥80%为痊愈;减分率60%~79%为显著进步;减分率30%~59%为有效;减分率<30%为无效。减分率=(基线HAMA总分-治疗后HAMA总分)/(基线HAMA总分-30)×100%;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例数/所在组总例数×100%。②安全性评价:用治疗中出现的药物副作用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国内一般简称为“副反应量表”[15],并结合以下检测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③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两个节点分别进行测评。HAMA、TESS的量表测评由2名主治及以上级别的医师进行,测评前进行统一培训,一致性检测Kappa=0.87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 6周末治疗效果比较

6周末,两组临床疗效经Ridi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6周末 HAMA分值比较

两组基线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HAMA总分值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安全性比较

两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如下:研究组发生10例,发生率为25.00%;其中,头晕头痛1例,恶心呕吐2例,疲倦2例,视物模糊1例,便秘1例,血压升高1例,口干1 例,谷氨酰转酞酶升高1例。对照组发生26例,发生率为61.94%;其中,头晕头痛7例,恶心呕吐2例,疲倦9例,视物模糊1例,便秘3例,血压升高2例,口干1例,谷氨酰转酞酶升高1例。两组间头痛头晕和视物模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有研究显示在老年人群中,LI的发病率高达20%左右,且在首发脑梗死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其MRI影像上也可见LI病灶[16]。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在临床上脑卒中伴发焦虑的比例较高,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伴发焦虑的患者比例呈正相关[5]。Paolucci S等[17]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出现焦虑症状的比例在30%以上。刘晶莹等[18]也作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250例患者中,有21.2%的患者发生了焦虑障碍;黎雪芳等[19]观察了180例脑梗死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达66.7%,这个数据结果与韩利等[20]观察的72.22%的结论相近。付朝伟等[21]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患病率达19.5%。迄今为止,焦虑症状明确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据神经生物学及精神药理学研究显示其病因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能、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系统紊乱有关。关于焦虑障碍的治疗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其疗效是肯定的,但其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度镇静,易产生药物依赖、反跳性失眠症、停药综合征和记忆受损等,尤其是对老年患者,很容易引起机体运动功能受损致摔倒等不良事件发生;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治疗焦虑也有效,但因其具有较多的副作用而被淘汰;丁螺环酮相比苯二氮类,其镇静作用轻,但起效相对缓慢,需要2~4周,个别需要6~7周方能起效[7]。目前,国外的焦虑障碍治疗指南推荐以抗抑郁剂逐渐替代苯二氮类药物,其种类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等,其中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就是SSRIs类抗抑郁药[22]。艾司西酞普兰(S-西酞普兰,escitalopram)屬于SSRIs类抗抑郁药,具有对5-HT转运体(SERT)强选择性的特点,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作为治疗焦虑障碍的一线用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显示焦虑障碍的治疗,艾司西酞普兰有较好的疗效[22]。这些结果为本研究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82例腔梗后焦虑症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LI后焦虑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下,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0例,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26例,发生率为61.94%,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对于治疗腔梗后焦虑障碍均具有较为良好的疗效,但安全性方面艾司西酞普兰比文拉法辛要好。这可能是因为艾司西酞普兰对5-HT具有高选择性,强5-HT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物,可同时作用于5-HT转运蛋白上的基本位点和异构位点,使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增加[23],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24]。另外,西酞普兰左旋对映异构体与突触前膜变构位点会受到其右旋异构体的干扰,而艾司西酞普兰能去除这一干扰,同时又增加了5-HT的释放[22]。艾司西酞普兰对其他受体的作用如下: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受体仅有微弱的再摄取作用,对5-羟色胺1-7受体、α1、α2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多巴胺受体DA1-5、组胺受体H1、毒蕈碱受体M1-5和苯二氮受体无作用或作用非常小,对Na+、K+、Cl-和Ca2+通道无作用[11]。因为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所以不良反应较少[2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恶心等,尤其是老年患者或者伴有躯体疾病需要同时给予其他药物的患者。文拉法辛是SNRIs类抗抑郁剂,对5-HT和NE具有双重的重吸收作用,它发挥效能的机制是阻断突触前膜对5-HT和NE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5-HT和NE的浓度和水平升高,还可激动5-HT1A受体,降低肾上腺能受体,从而达到治疗焦虑的目的。但其还有轻度的抗胆碱能、抗组胺和抗肾上腺素能作用,作用机制为对以下受体具有低亲和力:胆碱能受体、组胺受体[24],因此会产生便秘、口干、视物模糊、头晕头痛、升高血压等副作用,对LI后焦虑并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无法使用,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的患者。

本研究结果认为,运用艾司西酞普兰来治疗腔梗后焦虑症患者,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使患者的躯体功能得到快速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的腔梗后焦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焦虑障碍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覃尚红,俸献珠,韦金华,等. 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作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 28(1):66-67.

[2] 温璐璐,韩冬,冯娟.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腔梗的病灶位置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探讨[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5):406-410.

[3] 韦江东,韦卢建,何祖红.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焦虑症的效果观察[J].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10):53-54.

[4] 林萍.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效果[J]. 心理医生,2016,22(21):88-89.

[5] 齐艳红,刘苹. 黛力新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5,37(3):49-52.

[6] 郭莉莉,廖原,朱天云. 抗焦虑治疗在无症状性脑梗死中的作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2):115-116.

[7] 江霞,汪亚群,邹小冬,等. 舍曲林对腔隙性脑梗死后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J].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1):54-56.

[8] 薛建峰,陶蕾,翟荣慧,等. 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后焦虑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1):81-83.

[9] 王希佳,潘春联.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6):3695-3696.

[10] 刘红英. 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5):1021-1022.

[11] 包炤华.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疗效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37-39,44.

[12] 周志. 中西药联合治疗脑梗死后伴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2):191.

[13] 世界卫生组织.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3-116.

[14] 王纯,楚艳民,张亚林,等.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的因素结构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1(5):299-301.

[15] 姜凯. 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生率及其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 山东医药,2016,56(10):68-69.

[16] 孙雪.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危险因素分析[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4):337-338.

[17] Paolucci S,Gandolfo C.The Italian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DE-STRO)[J].Neurol J,2006,253(5):556-562.

[18] 刘晶莹,于旭.腔隙性脑梗死伴焦虑和抑郁[J].中国社区医师,2005,7(117):18-19.

[19] 黎雪芳,卢奕南,潘朝勇.急性脑卒中焦虑情绪的测查及心理康复[J].中国康复,2004,19(2):81-83.

[20] 韓利,梅翠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12-13.

[21] 付朝伟,徐飚,詹思延,等.中国四城市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患者抑郁、焦虑现状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803-807.

[22] 唐颖,王丽萍,田悦,等.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焦虑症状的自身对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806-808.

[23] 董惠洁,季晓飞. 短期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焦虑的疗效观察[J]. 疾病的心理治疗,2016,551(37):74-76.

[24] 吴松伟.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3):88-90.

[25] 韩帮海.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焦虑症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社区医生,2016,32(14):61,63.

(收稿日期:2018-03-05)

猜你喜欢

艾司西酞普兰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艾地苯醌对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疗效解析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
探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