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工作

2018-12-13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西湖大队钟亚南

现代职业安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审验火情消防设施

南昌市公安消防支队西湖大队 钟亚南|文、图

迪拜某摩天大楼火灾 图片源自百度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大城市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由于超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多、灭火难度大,加之超高层建筑的业主和租户多,管理难度增大,而消防技术却并未完全随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同比例或超越提升。因此,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防火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

超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火灾及时扑救有困难

主要表现在现有消防灭火救援设备器材不能达到超高层建筑的施救高度,若超高层建筑超出消防登高车灭火救援高度,则消防灭火施救就不能从建筑物外部进行,只能从建筑物内部依托室内消防给水设施进行扑救,导致扑救难度加大;部分超大城市虽配备了消防直升机,也只能救援少数疏散至楼顶停机坪的逃生人员。

人员及时疏散有难度

由于超高层建筑物的高度高、楼层数多、工作(居住)人员多,导致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至地面等安全地域的时间长,且火灾一旦发生,撤离(疏散)人员人数众多,疏散通道相对容量有限,疏散进度容易受影响;如果火势迅速蔓延,加之逃生人员心理恐慌等因素,很难完成大批量人员的撤离。

烟火蔓延迅猛有危险

超高层建筑处于竖井烟罐模式,发生火灾后,极易形成“烟囱效应”,导致火势难以控制、烟气迅速蔓延。不少超高层建筑物外墙、内隔等都是玻璃幕墙,受高温炙热后,容易破裂形成玻璃碎片,爆裂后的碎片掉落极易造成周边人员、物品损毁受伤。

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

消防配套设施“年久渐失能”

依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有关规定,超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应配有完善的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防烟排烟系统、安保监控自动化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指示标志,以便为火灾预警报警、火灾早期扑救、火灾自救互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会发现超高层建筑或多或少存在着消防设施遗失严重、质量低劣或因年久失“能”等安全隐患;同时,也发现部分建筑主管单位对消防设施缺少经常性维护、周期性保养工作,导致了部分消防设施一定时期内处于故障或瘫痪状态,不能正常使用。

消防技术标准“设与施不一”

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应严格按照建设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落实,建筑承建方或施工方也应完全按防火设计图纸的规范落实到位。但实际检查中发现,某些建筑承建方或施工方存在为了降低成本,在具体施工中擅自降低建筑设计消防技术标准的现象。如:减少消防设施数量配置;取消或改正消防水泵、消防水池、屋顶水箱以及联动控制装置的设置;将消防安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改设为集中报警系统或区域报警系统;有些场所的应急照明设备、疏散指示标志不符合要求;自动灭火系统的电动防火卷帘、门、窗以及非消防电源的切换等无法实现联动控制。

装修材料的“潜在易燃性”

超高层建筑装修,尤其是室内装修,涉及使用的装修材料品种繁多、材质不一、数量庞大,因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在装修过程中不免会使用到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的材料,如合板、纤维、塑胶等易燃性材料。由于超高层建筑的使用者众多,加之其特殊的设计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尤其是这些装修材料、家用电器以及家具等发生燃烧,火情会迅速扩散,极易形成“烟囱”效应,并加速火势的蔓延;加之一些建筑为了美观,常常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这些玻璃在火焰和高温的作用下,非常容易破裂,形成碎片,从高层坠落,容易造成更大的危害。

消防安全管理“形式走过场”

消防宣传标语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更应注重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但在落实过程中,少数超高层楼宇的物业(管理)公司思想上欠缺防火意识、轻视安全,存在没有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的现象。如:没有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没有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和相关技能培训;即使有基本消防安全制度和灭火操作规程,也是停留在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擅自改扩建,破坏原有建筑防火功能;杂物间、卫生间随意堆放易燃物品,等等。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诱发性火情”

一些施工单位和人员,存在防火意识不够的问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没有配置必要的灭火设备和足够的灭火器材。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一旦某个点位(部位)起火,火势极易扩散蔓延,造成大面积火灾,增加火灾风险和消防灭火的难度。

超高层建筑防火对策措施

做好消防宣传关

结合超高层建筑施工建设期、使用管理期等不同阶段,围绕各阶段消防重点、各阶段宣传对象的不同,做好消防宣传相关工作。比如:张贴消防安全宣传标语、广播消防防火注意事项、发放消防安全预防小册、组织消防现场安全教育。

宣传标语、广播事项、预防小册都要突出消防安全重点,以脍炙人口、易懂易记的言语做好消防宣传工作,比如:家庭防火注意啥,煤气电源勤检查;煤气泄漏别慌张,快关阀门快开窗;电器着火不要怕,快把电闸去拉下;消防常识到我家,我们牢牢记住它。

通过上述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突出不同阶段的消防预防重点、宣传教育人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高超高层建筑相关施工建设人员、维护管理人员、居住使用人员的预防和抵御火灾能力。

强化安全意识关

通过消防宣传,可以潜移默化使超高层建筑的使用者(管理者)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要把防火安全观念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要让使用者从自身做起,自觉做到用电安全、用火安全、用气安全,不携带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超高层建筑物,不得将物品摆放在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位置,影响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的通畅;要使管理者做到消防监控到位、安全巡逻责任到位、门禁管控到位,严禁各类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及时对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上影响逃生的物品进行处理,做好随时应对火灾发生的准备,并采取多种措施防范于未然;要使维修者及其管理者认真遵守消防安全制度,按照规定要求和程序进行各项维修活动,不得擅自挪用、移动、破坏消防设施器材。

提高安全准入关

不仅要对超高层建筑材料的使用有更严格的规定,还要对放于超高层建筑的所有室内物品,包括桌椅、沙发、床具、厨具、器具等,也执行相应的阻燃标准;也就是对入住超高层建筑的住户,提出更高的入住准入要求。同时,做出硬性规定,要求住宅型超高层建筑必须逐户逐套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便更有效控制初始火情,防控于未然。这样,更能为消防人员扑救火情创造更多的时间,从而加大被困人员逃生机率,减少人员伤亡和公私财产损失。

提升自救能力关

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尤其是救火安全,可以从超高层建筑物自救、施救的两个层面梳理。施救层面主要是利用专业消防人员施救灭火,这很可能是火灾发生到一定程度后,通过电话报告等形式获得情况信息后开展的救援活动;而不少火灾发生初始,不仅要在第一时间拨打119报之情况,也要通过超高层建筑每层的灭火消防给水系统,利用灭火设施进行初期简单火情的自救,这样更有可能把火灾控制在最小火灾范围、最小危害程度。

自救不是盲目地去救,而是根据当前火情形势、消防给水设备使用熟练程度及设备完好性,有准备地去施救。要做到“有备自救”,必须做好以下3个方面:一要合理配置室内消防灭火系统,这是“有备自救”的基础条件,主要是解决自救用水的来源问题;二要熟练掌握消防设备使用,这是“有备自救”的重要前提,主要通过日常操作使住户(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消防设施的使;。三要适当配置呼吸器,可采取物业提供或居家自购、公司自配等形式,每户(每单位)配置数量适当的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主要是保障住户(工作人员)避免因吸入烟气导致的伤亡。

严格过程审验关

应制定超高层建筑过程审验制度,包括住宅型超高层建筑入户装修审验制度、住宅型(非住宅型)超高层建筑定期复查制度等。

一是确保在超高层建筑交付使用之后,能够对入户装修居住的情况进行审验把关;能够对交付使用初期审验后定期检查,主要是督促物业部门(管理部门)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防烟排烟系统、安保监控自动化系统、应急照明系统和疏散指示标志,报备相应材料情况,确保主管单位对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经常性维护、周期性保养工作落实到位,保证不出现消防设施遗失损坏、因年久失“能”形成的安全隐患,也能使消防部门检查有资可循,严格过程审验关卡。

二是通过过程审验,可以有效解决消防技术标准存在“设与施不一”的隐患,督促物业部门(管理部门)消防安全管理真抓实落。过程审验内容包括:超高层建筑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联动控制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电气火灾监控系统以及应急广播、应急照明、消防电梯等设施是否按照规定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测,功能及运行是否正常、灵敏有效;是否纳入城市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各类消防设施、器材是否有明确指示、警示标识等。

结语

超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特点,导致其在消防安全方面与其他建筑物有不同之处,已成为火灾发生关注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将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验收成果固化下来,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制度,不仅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方面,还要从业务管理、安全使用等方面,严把安全关口,提高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水平。涉及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方、施工方、建设者、管理方、使用者、居住者都需要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提升消防设备使用水平,高度重视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基于以上措施,才能有效预防、控制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审验火情消防设施
火情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一种面向森林火情监测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石总场500余辆拖拉机审验备战春耕春播
人民调解扑灭“紧急火情”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
注册会计师审验认缴制注册资本实收情况若干具体问题探讨
广西开展在线审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