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角下对互联网金融的稳定性分析

2018-12-11王春颖

时代金融 2018年32期
关键词:借贷监管金融

王春颖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222)

一、引言

大数据是需要更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具有数据量巨大Volume(大量);数据生产以及处理迅速Velocity(高速);数据类型多样化Variety(多样);价值密度低Value(价值)、数据真实性高Veracity(真实性)的特征。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数据体量的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意义是: 通过对大容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及时识别与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产,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变革[1]。

互联网金融是以大量数据以及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新兴产业,两者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互联网金融的稳定性如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整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2005年以前),是互联网和传统金融行业的简单的结合,通过网络提高金融信息化的效率和水平;第二个时期(2007年-2011年),现了第一家网络借贷公司拍拍贷,同时在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步入正轨,该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不断推动互联网营销渠道的改革;第三个时期(2012年至今),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2],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不断进行重组改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使金融业务向纵深发展,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大数据元年以后,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融资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高速的发展。

(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现状

图2 -1 第三方支付行业现状

根据《2017年中国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交易规模为58.8万亿人民币,较去年相比增长381.9%,2015年以前行业规模增长缓慢,从2015年开始实现突破式增长,如今行业规模趋于稳定,可以看出在大数据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二)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现状

图2 -2 网络借贷行业现状

P2P借贷行业从2014年10月1914家网贷平台到2017年12月增长到5411家,2014年-2015年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48.20%,增长迅速,2016年交易规模达到14955.1亿,投资用户规模为1271.0万人。但是网络借贷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缺乏系统的规范,在2016-2017年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行业发展,行业步入了稳步增长阶段,同时由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借贷行业以此为工具进行风险防范,降低了行业的风险,提高了行业的效率。

(三)众筹融资行业的发展现状

图2 -3 众筹融资行业现状

根据盈灿咨询《2017年中国众筹行业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互联网众筹平台从2013年仅有的29家,2015年增长到283家,2016年是平台数量最多的一年,但是由于监管的缺失出现了很多问题平台,2016-2017年之间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众筹行业进行了整改。

三、影响互联网金融稳定的因素

(一)政策因素

从宏观角度出发,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业态,离不开宏观政策的约束与规范。作为互联网金融最早的业态——第三方支付,在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准入制度、运营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反洗钱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其纳入国家监管体系,发展到目前,行业体系愈发成熟,逐渐趋于稳定[3]。

作为完全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全新的互联网金融业态——P2P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众筹,在2014年银监会、证监会分别布了相应的条例来规范其“野蛮生长”。针对P2P网络借贷在2016年到2017年之间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构成了网贷行业“1+3”(一个办法三个指引)的制度框架。对借贷额度、备案管理、分业经营、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且禁止线下推介活动,必须指定存管银行,这才标志着我国的网络借贷行业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证监会则对互联网众筹平台的定位、和投资者的界定做出了规定,目前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大势下,行业逐渐进入了规范发展期。

表3 -1 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政策

互联网金融行业最先起源于欧美国家,与他们的政策对比后发现我国监管制度还存在着条例不够完善,监管主体不够明确,监管角度单一,监管制度不够细化等问题。

(二)大数据信息因素

金融业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互联网金融更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以及大大数据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产业,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整合及运用影响着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大数据在金融产业的运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进行信息披露以及风险控制。

首先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互联网金融对客户的服务是基于大数据的基础之下——通过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个人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以此推断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客户至上”服务标准,更符合大众的消费心理。但是由于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巨大Volume(大量)以及价值密度低Value(价值)的特点,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提炼出对平台或者对项目最有价值最精确的数据还需要对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度开发[4]。

其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问题,尽管互联网金融能够通过大数据采集客户的个人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有待考量。比如: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筹资者,通过筹资者的年收入对筹资者进行界定,那么筹资和上报的年收入是否真实,该从何查证。尽管大数据能够采集大量的信息,那么信息源的真伪该如何去辨别,此时就出现了道德风险问题。这关系着平台运行的稳定性问题。

最后,平台的风险控制问题。互联网金融精神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没有像传统金融一样严格的监管制度以及风险控制体系,同时面对的客户是“长尾人群”,风险控制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分析,评估,关系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息是否对称,是否存在道德风险、信贷风险等问题。以P2P借贷为例:通过针对不同的数据源——收集客户的登记信息、历史借贷行为;查询客户资信情况以及负债程度;跟踪客户的贷后行为。平台基于以上数据做出反欺诈决策、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进行贷后行为追踪。通过分析不同的数据源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方位的风险控制,保证平台的安全与稳定。

四、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

健全监管体系,增强自律管理。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新兴业态,为了规范其合理健康的发展,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完善监管制度、清除监管盲区尤为重要。互联网金融行业最早兴起于欧美国家,借鉴他们的监管经验,我国应该明确监管主体,分别从政府角度、平台角度、消费者角度实行多角度的监管方式,针对平台运行的重要环节都有相应的政策进行约束,降低平台的风险,同时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作用,实行自律管理,保证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利用大数据早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

利用大数据收集用户真实的个人信息、行为信息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能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提高平台营销的精准度。

利用大数据发掘创新风险评估方式。风险控制是互联网金融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为了避免发生金融风险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大数据和计算机技术对风险控制的方式进行创新,从各个方面采集金融信息、用户资料。比如利用IP追踪等方式及时发现平台中的异常现象,努力做到在服务过程中持续性的监督,提高风险控制的精准程度和平台的安全性,有效保护用户的财产安全,同时也要防止用户的道德风险和不诚信行为[5]。

猜你喜欢

借贷监管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监管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P2P金融解读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监管和扶持并行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P2P 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