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个“家长要”避免家庭教育简单粗暴

2018-12-10安扬

家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家长老师孩子

□安扬

家长必须要有耐心

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温和的语气、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手段教育孩子,更不要动不动就训斥、讽刺、责罚孩子,否则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胆小、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

家长想对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妨先做深呼吸,然后在心里默念“没犯过错误的孩子是不正常的孩子”。对于总爱惹祸的孩子,家长也不要一味打骂,而是应该以孩子能承受的方式,给孩子适当的惩罚,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记住教训,不要再犯。

家长要学会倾听

很多家长把自己在工作中说一不二的强势作风,带到教育孩子上来,不但越俎代庖,而且不许孩子说一个“不”字。有时候孩子想对家长说说心里话,或者对自己之所以会犯错给出解释,但被家长粗暴地打断,这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自尊心受到伤害。

家长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多听听孩子的想法,适当肯定孩子的决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听进去家长的话,不再顶撞家长。

家长要放下身段

很多家长平时在亲友、同事面前谈笑风生,在孩子面前却变得不苟言笑。孩子看在眼里,会觉得家长不爱自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别人“区别对待”,这样做会给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造成不好的影响。

家长要放下身段,跟孩子共同成长。家长不妨和孩子相互学习,这样孩子能从家长身上学到更多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技能,家长也能从孩子那里学到很多时尚的用语和有趣的知识,让自己保持年轻的心态。

家长要主动沟通

很多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因为害怕家长会嘲笑而不敢跟家长说。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表现出的行为毕竟会和往日有所不同,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出门,一定要多观察,然后找到合适的机会主动嘘寒问暖。

即使孩子不能立刻跟家长敞开心扉,家长的及时关心也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孩子会感受到家长始终陪伴在自己身边,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接纳和关爱,勇气和信心也会增加。

家长要适当降低期望值

很多家长忽视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对孩子期望过高,甚至不切实际。当孩子每一次都完不成家长设定的目标时,便会灰心丧气,破罐破摔,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严重的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家长不妨改变策略,分阶段给孩子制定目标,先鼓励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再给孩子制定稍大一些的目标,不要太过心急,不给孩子太大压力,让孩子“跳一跳,能够到”,孩子才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学会自我激励,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家长要给孩子选择和决定的权力

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担心,总怕孩子走错路、出岔子,还有的家长怕孩子不够成熟懂事,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因为选择不当而失去大好前程,于是家长们不再满足“出谋划策”,而是替孩子做决定,并且强迫孩子接受。这样做往往以孩子和家长的争执收场,甚至会出现因为家长的决定,导致孩子的失败,最后使孩子记恨家长。

家长要知道,无论好坏,都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孩子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也应该坚定地做出自己的决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抉择和考验,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家长要定期和老师沟通

家长应该定期通过面谈、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老师的联系,跟老师开诚布公地交谈,互换有关孩子的信息,这并非监视和不信任孩子,而是协助老师工作,同时促进双方对孩子的了解和理解。如果孩子感到老师和家长的态度是一致的,就会有更强的是非意识,并会进行自我控制和约束。

与此同时,家长勤于与老师沟通,也是信任老师的一种表现,老师也自然会多关注孩子一些,对孩子的印象更好一些,也就更能和家长携手,为孩子的成长加油助力。

猜你喜欢

家长老师孩子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