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跨界融合下

2018-12-09袁晓亮

北方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跨界高校学生融合

袁晓亮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杭州310018)

当今全球跨界融合背景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动力与灵魂。又因国内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和跨界融合创新的兴起,使得我国迫切地需要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所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的情况下,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根据我国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及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调整教育教学相关方面,以便更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促使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的同时,其创新创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逐渐成为祖国、社会、企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1]由此看来,跨界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经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

(一)90后学生的特点

当前高校学生以90后学生为主。参考相关资料及调查研究,确定诸多90后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较鲜明,既有着鲜明的性格优势,同时又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性格特点。这是因为90后生存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差距较大的环境之中,在环境的影响下学生表现出个性鲜明。[2]为了促使高校的90后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用人需求,要求他们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适应社会挑战——培育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

(二)高校教育教学培养现状

回顾分析国内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确定尽管当前比较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但诸多高校依旧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仅鼓励学生注意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并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授和培养的,使之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高。这使得诸多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并不能真正满足社会和国家的需求。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未能良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具体表现是。

其一,一些高校以课程为知识学习和分解的高校教学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更多注重和强调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现实社会生活中跨学科的复杂背景下,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其二,一些高校并没有开展市场调查,明确当前更需要那些专业的人才,依旧注重传统专业的教育教学,严重忽略了跨学科跨领域的跨界融合,更没有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优化调整教育教学,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未得到培养和锻炼。[3]

其三,一些高校并未认识到当前社会、企业用人对人才的素质、品质、能力等方面比较重视的情况,在教育教学之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素养、专业素养的培养,这导致学生未能全面化、个性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发展。

二、跨界融合下高校经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决定了其经济与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的情况下,高校应当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也就是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4]另外,高校还要注意分析并且明确教育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革新教育教学,如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等,使之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跨界融合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与闭环循环的核心指导作用

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育者、指导者,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中能否发挥引领作用和闭环循环的核心指导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否提高。所以,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之能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在高校期间应当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学生。

因为高校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首先就要立足于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培养模式,如通过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优化调整教学活动,使之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有效学习知识,夯实基础。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呈现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案例实践,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案例,利用金融知识来分析案例,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仅使学生有效学习了金融知识,还培养了学生金融素养和跨界融合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萌芽和创业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多种分享实习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以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完成一个又一个实践任务,这势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良好发展。[5]另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以专业教师为社交纽带的交流平台活动,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学生能够跨界讨论、分享,如此也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抓住跨界融合机遇,搭建人才培养机制

要想使高校学生能够适应跨界融合的环境,还能够抓住跨界融合创新的机遇,做出成绩,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还要在跨界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制定可行性较高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便科学合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搭建结构调整新机制。也就是高校应当展开市场调查,明确企业和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并且结合高等教育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方向、以创新创业未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便所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能够贴近学生,还能根据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教授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等。例如金融工程系可以增设风险投资课程等。[6]

(2)搭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为了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单纯的依靠校内教育是难以做到的,需要学生到企业之中实践锻炼,让学生融入到真实的环境之中,参与到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当中,如此能够使学生快速成长,更能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基于此,高校应当注意建立完善的、可行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尽可能的开展校校联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合作,以便时高校合作层次非常广泛,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或者让学生参与各种对话论坛等等。

(3)搭建交叉培养新机制。有效地实施交叉培养新机制,能够促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合作,促使高校内进行多项跨界融合创新项目,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让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来研究项目,如此势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知识交流、思想交流,碰撞出创新火花,更好的完成项目,同时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得到培养。[7]

三、结语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总体目标和九大任务,全面深化、普及、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此种情况下,为了使高校学生未来能够在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和跨界融合创新的环境之中良好的发展,当前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即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与闭环循环的核心指导作用、抓住跨界融合机遇,搭建人才培养机制等,以便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1]王未卿.基于跨界融合下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3):42.

[2]王未卿.跨界融合背景下构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平台战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7(2):54.

[3]堵有进.“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的跨界融合——以S职业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7(3):81-84.

[4]孙 一.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商情,2016(47):161.

[5]李明超.应用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及其对策探索——基于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阈 [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5):83-84.

[6]包 锋.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南宁市为例[J].大学教育,2016(12):51-52.

[7]姜 慧,殷惠光,徐孝昶.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3):27-31.

猜你喜欢

跨界高校学生融合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