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18-12-08沈小凤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存在于零散产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在创造社会财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力量以及便民利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济结构、信用状况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展开分析,从国家、银行、社会和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提出建议及意见。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为解决就业问题贡献了积极作用;也有一部分新发展的高科技企业,促进和推动我国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同时,虽然存在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中小企业每年也上缴了大量的税收,为国家财政资金的贡献力量。中小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有限且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要想扩大发展规模,资金成了最主要的限制条件。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按照优序融资理论,当企业存在资金需求时,首先倾向于内部融资。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其融资主要依赖于内部融资即企业的留存收益。但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加之较高的税负,留存收益并不能满足融资需求。而外源融资主要是向银行进行贷款,银行通常会选择把钱借给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则较为吝啬,或者要求较高的利率以作为风险补偿,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所以,融资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障碍,应该引起关注。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虽然国家颁布了一些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但是,这些政策在实际执行时并未得到充分落实。同时,中小企业自身条件以及发展过程也存在一些对融资的不利因素。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外部原因

(1)缺乏完整的政策體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国家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并不完善,有待继续调整。政府政策在制定时偏向于大企业,所以大企业获得了社会上的大多数资源,而与中小企业相关的金融政策尚不存在完善的体系政策。2014年以来,国家和相关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具有利好影响,但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2)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大企业披露监管制度完善,信息透明较高、现金流量稳定,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较为严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意味着企业在取得贷款后可能不还款导致银行遭受损失,而逆向选择则是指银行在贷款前会通过提高贷款的利率,缩短贷款时间的方法来迫使企业放弃贷款,即使企业同意了相关条件取得贷款,但是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同时资金期限太短只能用于应急,无法满足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

(3)缺乏专门的服务部门。这其中包括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目前虽然我国银行业发展较快,但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中小商业银行,大型银行倾向于将资金借给大公司或国有企业,因为无论是小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对银行来说审批成本是相同的,而国有企业信誉好,还款有保障。银行对企业惜贷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差而且缺乏还款保障,如果有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在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可以通过评级机构获得专业的信息,加之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那么融资难问题会得到有效地缓解。

2.内部原因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设备相对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盈利能力较弱,而且大部分经营管理水平低,使之原本就弱的盈利能力更加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由于中小企业中几乎没有上市公司,不需要定期披露财务报表,所以财务透明度不高,而且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较差,存在不还款的行为,同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无法提供符合抵押条件的抵押物,这无疑也增加了银行的担忧,导致银行一般情况下不愿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

三、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通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难的内外部原因分析,可以发现,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身不完善以及外部监管不完善等原因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进一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国家、银行、社会和中小企业自身四个方面来讨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

1.实施信贷扶持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在实施信贷扶持政策时,要以防范风险为前提,制定扶持重点,对于注重企业自身信誉、经营管理规范、风险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积极给予扶持。同时积极促进企业向“高”、“精”、“尖”、“专”转型,提高中小企业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立法具有其强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融资过程。同时国家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并对与中小企业合作良好的银行由人民银行在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在立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惩罚不遵守信用的企业,而且相应惩罚力度要足以起到警示作用。

2.减少银企间信息不对称

银行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分析,从中发现企业关键的财务比率或者行业信息,对其信用状况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而且有些银行可能会具有了解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这时,这些银行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向企业提供贷款。由于存在部分中小企业为了眼前利益而失信于银行的现象,作为社会舆论监督主导的媒体,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这种恶劣行为的披露,从而监督规范中小企业的行为,这样一来,中小企业会为了自身长远发展而遵守规则,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的透明度也会得到提高,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3.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理

作为融资的主体,中小企业自身的行为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小企业要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建立良好的资信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并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当然,还要提高生产经营能力,提高盈利水平,这在银行看来是及时还款的保证,所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各种机制,在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增强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

4.建立健全专门服务机构

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是贯穿整个融资过程分析的始终,所以需要建立健全专门的服务机构,如:中小企業商业银行、贷款担保机构和信用评价机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资金规模适中,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而且和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很好的沟通,通过长期的资金往来建立商业信用,当然这需要政府 的支持与监督。信用评级机构利用专业的数据为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出具报告,企业的信用状况也就一目了然,企业为了长远的发展就会关注自身的信誉问题,减少贷款不还等投机取巧行为的发生。而贷款担保机构则为银行作出贷款决定增加了信心,贷款机构的存在也可以视为中小企业信用的一种保障。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自身的信誉状况。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实施信贷扶持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减少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和建立健全专门服务机构的意见与建议,希望可以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贡献一份绵薄之力。当然这些措施需要政府、社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相互沟通,笔者认为中小企业的行为是最重要的,只有中小企业积极做出改变,不断完善自身的经营与管理,给予外界信心,其融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2]钱龙.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缓释机制研究[J].金融研究,2015(10):115-132.

[3]刘宗歌,李小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国内外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01):66-68.

[4]应洪斌,陈若如.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2(03):85-88.

[5]郭丽虹,徐晓萍.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经济,2012(12):36-48.

[6]褚伟.构建与完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J].华南金融研究,2004(01):1-11.

[7]刘万格.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138.

[8]李哲峰.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59-60.

作者简介:沈小凤(1994- ),女,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会计学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压力及策略
浅析企业融资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化解途径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