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2018-12-08王永洁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7期
关键词:股权结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王永洁

摘 要: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对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积极构建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以降低盈余管理水平,进而提高报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任度。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盈余管理

一、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主要包括股权集中程度和股东身份类型。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来看,按照公司中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将股权集中度划分为三种程度:高度集中、相对集中和高度分散。从股东属性角度来看,股东属性是指不同身份和属性的投资者对公司的持股比例,它主要可以包括以下身份:国家持股、公司法人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管理层持股和自然人持股。通过对股权结构分析,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良好运营,更加有效的进行监管控制,实现既定利益目标。

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独特的社会发展历史,相比较于其他国家的股权结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即股权呈现高度集中的水平,呈现一股独大的特有状态。大股东在公司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以影响和干预管理层的决策,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列报,实施盈余管理操作以便于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在这种结构下,中小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就会变得高度分散,受到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他们获得的盈余信息变得更加不可靠和不可信,影响甚至误导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损害他们的利益。同时相比较于大股东,他们的持股比例较低,在公司中没有极大的话语权,无法对大股东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无法对公司的日常生产运营进行有效的监督,无法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切实利益。但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繁荣,我国不断进行股权分置的改革,使得一股独大的现象有所缓解,各种身份的股东从各个方面影响公司运营,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变得日益多样和完整。

二、盈余管理

1.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为了实现公司利益和自身利益,在企业会计准则范围内,使用一定的非正常手段(例如选用一定的会计政策)和进行一定的交易控制,将企业真实的盈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加工和改变,以期误导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最终达到实现自身利益或谋求企业短期收益的目的。

2.盈余管理的现状分析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主体

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作用呈现的是相反的作用状态。如果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一股独大的现象,即股权集中程度呈现较高的水平,其他股东对公司的生产运营就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而大股东在公司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可以对管理层的决策和会计盈余信息的列报实施较大的影响,他们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则会选择操纵盈余信息,吸引更多的投资,而这将会损害其他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任命的管理层大多是由大股东决定的,管理层被其委托实现制定的经营目标。管理层希望实现自身的利益例如获得更好的报酬和升职机会等,则会更加倾向于协助大股东粉饰各种利润指标,营造更加优异的公司表现,进而操纵会计盈余信息。因此,从实质上来讲,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实施盈余管理的直接行为人,而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则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层的决策进行盈余管理操作,是实施盈余管理的间接行为人。

(2)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从获得和发展更多的资本角度来看,上市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本对企业进行发展,往往借助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筹资,公司为争取更多的投资往往需要通过操纵会计盈余信息,呈现发展更为优异的状态,将有关公司的更多的利好消息转递给投资者,使得投资者更加愿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从而将更多的资本吸引和汇集起来,这样股票价格就会抬升,股东就会实现自身的利益,获得大量收益。从债务契约的动机来看,上市公司还会为了融资通过举债的方式进行。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务契约中一般都会规定各项保护性条款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降低企业违约对债权人利益损害的风险,所以公司为了降低筹资成本和资金风险,会尽最大的可能去完成债务契约中规定的各种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条款,以期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实现最大的筹资。一旦企业发生违约的情况,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相关的监管部门和机构就会按照债务契约中的规定对其进行惩罚和处置。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融资,势必要让债权人对公司拥有更大的信任,所以企业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操纵盈余信息呈现较低的降低违约和资金风险,满足债权人的要求。从避税动机角度,公司为了减少税收等相关支出,就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调节盈余,降低利润,进而就会减少纳税支出,达到少交税的目的。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分析结论及建议

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分析结论

通过对2011年至2015年530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研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均验证说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即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活动存在显著的关联关系。

股权集中度:我国仍然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使得股权结构变得更为合理,但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持股比例仍然很高,他们对公司的经营决策仍然拥有较大的控制权,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目标和公司利益目标,大股东则会通过影响管理层决策来调整和改变会计盈余信息,呈现更为夸大的企业发展信息。这说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其他中小股东持股比例提高,意味着股权制衡度就会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他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对大股东的决策和行为进行监督,降低大股东对公司运营绝对控制的能力,这将更加有利于降低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活动的频率,这体现了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呈现的是反向变动关系,而我国目前股权集中程度仍然呈现较高的水平,正是由于這一因素,公司更有可能发生盈余管理活动。

股權性质:从显示结果来看,国有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有股权比例越高,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操作。

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建议

(1)完善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强化法律监督,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由于我国监管体系相对还不够完善,缺少必要的监督,更加容易发生操纵盈余管理的机会。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立法职能,证券市场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切实维护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切实利益,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引导投资者更加理性投资,保护自己的相关利益,进而促进整个市场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2)深化股权分置改革

委托代理问题就是由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过高和股权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大股东在公司中持有的股数越高,他们越能发挥自身对公司日常运营的控制权,影响管理层决策,实现公司利益目标即完成自己的利益目标,那么就更加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侵占其他中小股东者的利益。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股权集中度较高的问题。所以加强股权分置改革,旨在深度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合理,改变大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地位,股票价格更能良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也能更好的了解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

(3)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增强股权制衡制度

如果股权制衡度增强,那么将会削弱股权集中度的影响。其他大股东更有动机对大股东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检查和监督,对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进行监督,增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可透明度,降低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控制程度,形成各大股东之间相互监督的关系和对控股股东的约束能力,抑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更有利于促进形成一种各大股东相互监督的机制。因此,公司应建立以一个由多个大股东组成,各个中小股东组成的股权制衡机制,实现股东性质多元化,各大股东之间相互制衡,避免某一大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的局面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推动管理者合适持股,发挥大股东与管理者层的协同效应,使管理者积极致力于提高公司经营业绩,加强对公司经营过程的管理,促进公司良性循环发展。同时,鼓励机构投资者、个体投资者合理持有股份,这使得公司的股权结构更加趋于合理,更能发挥股权制衡度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对大股东和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督,进而抑制不合理的盈余管理活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新华,黄小勇,王怡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4(27):47-50.

[2]许昭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广东:广东商学院,2010:3-11.

[3]熊婷,程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48-54.

猜你喜欢

股权结构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市场化程度和股权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二元股权结构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