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跨国贸易中日语沟通技巧分析

2018-12-08李夫

商场现代化 2018年17期
关键词:沟通技巧日语

李夫

摘 要:自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的贸易往来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中日双边贸易货物总额达到了近3000亿美元,年增长10%。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日语作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媒介,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所以,如何提升日语的沟通技巧,结合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掌握中日跨国贸易中的沟通难点和重点,成为中日跨国贸易良好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中日贸易规模不断良性发展的背景下,探究日语在中日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可能存在的問题,并分析日语沟通技巧在中日贸易中的具体内涵,从而为中日跨国贸易的正常、良性和持续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跨国贸易;日语;日语语法;沟通技巧

一、前言

中日跨国贸易规模在近几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2013年开始,中日贸易关系发展迅速,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交易国,此后虽然被美国、欧盟、东盟和香港赶超,但是直至今日,日本仍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交易国。根据日本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日两国的双边贸易规模达2972.8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9.9%。其中,日本从中国的进口额达1644.2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5%,占主要进口国家份额的24.5%,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进口国;日本出口中国的贸易额达到1328.6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328.6亿美元,占主要出口国家份额的19.0%,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出口国,仅次于美国。所以,从中日两国的跨国贸易发展来看,中日两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中日跨国贸易的迅猛发展,对于日语沟通和日语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日语已经成为中方企业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所以本文在剖析日语在中日跨国贸易中的特点和作用、中日文化的差异和冲突,提炼出日语沟通上的难点和技巧,以期对中国外贸企业、中日合资企业的文化管理、企业管理和贸易往来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日本文化的特点

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和熟悉,可以把握日本语言的内涵和精髓,为中日跨国贸易交流提供文化交流路径和方向。日本作为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国家,其与各国文化相比,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伦理烙印。

1.日本文化与宗教的关系源远流长。在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中日两国贸易往来频率不断增大,导致中国的文化精髓不断的传入日本。并且,使得日本逐渐形成了以儒教和佛教两大派系为交易的宗教国。在7世纪的时候,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推崇佛教为正统宗教,儒教为辅助教义,并且颁布了“17条宪法”,从此,日本实现了以宗教立国的“和”式统治。日本自身有神道为本土宗教,突出“忠”字教义,提倡对于统治者的绝对服从和忠诚。由此可知,日本以多元体系的文化为思想基础,并且从相关数据显示,日本人在信仰上也具有多元性,其信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宗教。但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日本人的思维影响最为深远。

日本文化的宗教现象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逐渐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日本慢慢从农耕生产发展到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行列,期间,政府把廉价的武士阶层带入工商企业界,由于武士阶层特权的消失,以及受武士阶层所具有的儒道和神道思想的影响,武士进入企业后,日本企业天然就具有了宗教色彩,被日本学者称为的“论语加算盘”的企业文化慢慢开始形成。日本企业家把宗教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形成了鲜明的“产业报国”等融合了儒教“和”思想和神道“忠”思想的管理哲学。例如松下电器将的“产业报国”、丰田公司的“以支撑从事业务的开拓”等。

2.日本企业在经营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企业对于宗教的崇拜在日常经营中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例如在松下电器,从总裁到普通员工,每周都要经受宗教的熏陶。松下幸之助作为松下的创始人,其有专属的顾问传导宗教教义和精神;松下各子公司都设有神社,每周安排主持来授法传经,让员工更好的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并且,日本企业对于宗教的迷恋程度,已经形成了企业管理特有的运作方式:例如公司在上下班钱20分钟,组织和安排员工进行社歌欢唱、社训背诵和自我检讨等,企业的管理者秉持宗教的熏陶可以净化员工的心灵,让员工有认同感和使命感。

总之,日本的企业更像是一个小型宗教体系,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教义作为经营理念,公司的总裁和管理者是教义的指导者,一方面不断传播自己的经营哲学,另一方面引导员工作为一般的教徒,信奉教义,并执行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因此日本的员工可以顾全公司利益,舍弃个人利益,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努力,所以日本企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中日跨国贸易中日语沟通存在的问题

在中日跨国贸易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会有文化上的认知差异,必然会导致行为方式和语言上的问题和障碍。

首先,会有认知上的误区。日语只是沟通的方式,但是内容才是沟通的重点,沟通中最容易犯的误区是以为自己的表述,对方可以完全认同,殊不知随着贸易的发展,原先的表意已经默默发生了变化,当发现自己的表述与预期存在明显的差异时,会形成贸易的困境和尴尬,甚至沟通的失效。其次,对于沟通对象存在固定思维。在沟通中,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一类人有同样的想法,例如法国人的浪漫、美国人的傲慢、日本人的谨慎等,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我们在考虑问题时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忽视了个体的差异,过分在意以往的刻板印象,不利于沟通的开始和进行。所以在跟日方交流中,需要细致观察日方的行为方式和言语特点,捕捉不易察觉的信息,为沟通和谈判的成功做好准备。接着,民族主义的泛滥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虽然现在国际贸易中,很少以自己民族的优越性来压迫对方,强迫对方认同自己的民族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处于一定的民族主义氛围中,所以在与日方沟通时,言语中一定要克服以己度人的想法,去掉有色眼镜,把握好主客关系,做好入乡随俗和主客分别。最后,工作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工作中言语的冲突。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企业管理,会造成不同的工作习惯和沟通方式。例如在中日合资企业中,日方经理对于员工在闲聊时,想去攀谈,但是每当经过时,中方员工总是默默散去。日方经理感受到了冷落,但是中方员工觉得这是对领导的谦卑。这样的落差,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所致,可能会形成日后言语的冲突升级。

四、中日跨国贸易中日语沟通技巧

1.语言和肢体技巧

语言作为中日跨国贸易沟通中最重要的技巧,虽然日语和汉语有很多共用的文字,但是由于应用场景和习惯的不同,这些文字的意思表示差异很大。所以,在使用共用文字时,需要把握好日语的应用习惯,并注意肢体语言的配合。中方在了解日本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多用相对得体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达到降低沟通难度,可以营造相对宽松的氛围。并且,商务交流中,最忌大声喧哗和空谈,中方需要学会倾听,恰当的表达对于对方的认同、理解和善意。下文从具体的商务交流案例中,详细阐释语言沟通技巧。

在初次见面时,得体的肢体接触和语言技巧可以给双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一般双方在会面时,会互换名片,交换彼此的联系方式。所以中方需要配备制作精良的名片。不仅如此,除了掌握首次见面的语言技巧外,还要学会得体的肢体语言。例如,日方会习惯性的鞠躬(一般场合,日方会鞠躬15度;正式场合,日方会鞠躬45度)和握手等,所以在互赠名片时,中方应配合鞠躬来接纳对方的名片。除了鞠躬和交换名片外,恰当的表情流入和眼神交流,可以给对方留下值得信赖和真诚的印象。例如在沟通过程中,不宜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在商务贸易是,最宜彬彬有礼、礼尚往来。在正式场合见面时,言语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对方的社会地位,例如身份、权势和年龄,当然,实际沟通也不必太过拘泥,过多敬语的叠加和使用,可能会显得套路过深。所以合理的掌握语言技巧,搭配协调的肢体语言,一方面可以营造较为轻松的沟通氛围,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对方的心理负担,使沟通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2.减少语用失误技巧

了解常见语言习惯,减少语用失误,可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这需要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认同汉语和日语的文化差异,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语言在技巧和方式上的习惯,这是双方在商务沟通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为了在贸易谈判、贸易交流中,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和成功率,中方可以多了解贸易交易地的风土人情、多跟当地人交流想法,体会日语沟通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发现语言的实际内涵和日常使用方式,为顺利的贸易交流做好准备;不仅如此,语言即是文化,所以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应用变化。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扩大,各国的语言也会随着更新和发展,文化的交流带来了语言上的融合。所以对于專业的商务人士,需要进行专业的语言技巧学习和培训,克服语言变化前后的意思表示认知错误,最好能躲到入乡随俗,确保语言能够真正被对方所认同和理解,以免发生用语失误,影响了商业贸易。

3.其他语言技巧

中日跨国贸易中,对于语言运用常常伴随特定的场合,所以在日语沟通中,需要制定沟通场所和沟通策略。首先,中方需要收集和了解日方贸易团队的做事风格和谈判方式,寻找合适的场所和天气进行贸易。例如日方团队有的喜欢在公司或者休闲场所作为正式场所,所以在用日语沟通的时候,可以先留意天气变化或者场地的选择,对方的真实反应是怎样的。当然,聊天的过程中,可以慰问下对方能否适应周边的气候变化,从最简单的话题慢慢切入场地的选择,可以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其次,在谈判中,如果陷入了利益困境或者话题崩溃的边缘,中方需要审视夺度,以完成既定目标为前提,可以做出一定的取舍。这时候一定要知道团队的目标,并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避免损失或者危机的扩大。

五、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中日跨国贸易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加深,所以如何在日常贸易往来中,恰当的使用日语,利用中日文化的内涵和差异,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日语沟通技巧来提升贸易的成功率和水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前文的论述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谦虚有礼貌的日语表述,提升良好印象。在传统的日本文化中,平铺直叙的表述被认为是缺少礼貌的标下,他们更偏好于谦虚、委婉而有内涵的表达。但是委婉的表述,不代表夸大其词和不切实际,所以也需要中方在交流中,契合实际情况,用日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例如日本文化中,有“敬语好就是生意好”的理念,所以在说话方式中,多用敬语和礼貌的行为,可以给地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不仅如此,日方很注重倾听的方式,在对方交流中,日方对于强行打断说话不是很认同,其会在完全倾听后,再对论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点虽然微妙,但是在实际的商业谈判和协议磋商中,至关重要。

2.得体的非语言表述,可以助力语言表述。考虑到不同文化差异,可能带来非语言表述的不同,所以需要熟悉日方的行为方式和内涵。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日方在国际贸易交流中,极擅长结合言语表述和非言语表述,并且大部分的沟通通过非言语表述实现。当然,非言语表述的方式很多,例如眼神、肢体动作等。通常,如果在沟通中,对方的眼神飘忽不定或者虎头虎脑,日方会觉得对方缺乏基本的礼貌。所以中方在沟通中,切记因为一些不恰当的动作,引起对方相反的意思捕捉,从而造成沟通的不顺畅。

参考文献:

[1]高玲.中日茶贸易中商务日语交流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07).

[2]周燕.商务日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06).

[3]周宝玲.中日茶贸易中商务日语沟通技巧研究[J].福建茶叶,2016(01).

猜你喜欢

沟通技巧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赢在耐心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汉语声调最新变化的考察
试析大专日语教学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运用新媒体串联《沟通技巧》教学的课堂实践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研究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谈教师与高中学生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