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庸笔下十大名师,谁最有魅力?

2018-12-08岳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解读金庸

岳炜

〔关键词〕金庸;名师;教育启示;解读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3-0077-04

2018年10月30日,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逝世,享年94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六十年来,金庸先生的这些经典著作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他笔下,不仅有绚烂的江湖、迷人的侠客,也有很多经典的教育案例,很多优秀的“为人师者”。

本期,我们一起分析金庸江湖里的十位“名师”,一起品味他们的“为师之道”。

赵半山——垂身示范 身体力行

《飞狐外传》中,少年胡斐与一个叫陈禹的坏人打斗,眼看要被打败。恰巧,红花会三当家赵半山经过,看胡斐是个孩子,就随手救了他。

赵半山是太极拳的高手。他与胡斐一见如故,有意要点拨他一下。

他了解到,这个陈禹是太极门的叛徒,费尽心机想学太极门的绝技——乱环诀和阴阳诀。于是,赵半山便当着众多武林人士的面,背诵口诀,亲身示范,将这两项绝技展示了出来。

表面上,他是在教陈禹。实际却是在点拨胡斐。书上说:

“只见赵半山拉开架式,比着拳路,说道:‘万物都分阴阳。拳法中的阴阳包含正反、软硬、刚柔、伸屈、上下、左右、前后等等……”

胡斐一直在凝神听他讲解拳理,听到此处,心中不禁一凛:“难道这句话是说给我听的么?……”却见赵半山一眼不望自己,手脚不停,口中也丝毫不停。

这一堂“公开课”,让胡斐受益匪浅,武功境界上了一个层次。

书中言道:“经此一番指点,胡斐日后始得成为一代武学高手。”

躬身示范,身体力行,能够让知识传授变得生动而活泼,乃是追求高效教学的不老法宝。

苗人凤——生活教学 深入浅出

《飞狐外传》中,大侠苗人凤在家里遭到恶人袭击。胡斐赶来,拔刀相助,赶走这帮恶徒。苗人凤出于感激,请胡斐进屋吃饭。饭桌上,苗人凤凭借耳中所听,找准时机,对胡斐的武功进行了一番指点。

他先是向胡斐讲述了“后发制人”“以客犯主”等武学理论。胡斐听得一头雾水。这时,双目失明的苗老师突然伸出筷子,一下就把胡斐正在夹菜的筷子挡了回去。胡斐意识到,这是苗老师在点拨自己呢。于是,右臂用力,再次伸出筷子。叮叮当当,一次次攻守之后,胡斐终于领悟到,原来这就是苗老师所说的“后发制人” “以客犯主”!

如何理解武学之道,苗人凤没有明说,只是在吃饭这样的寻常事件中,找准了时机,用几个简单的示范完成了教学。书中说,“胡斐自这口白菜一吃,才真正踏入了第一流高手的境界。”

真正科学高效的教学,是要抓住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的那个关键点,巧妙地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在亲身的经历、体验中获取并验证知识。

周伯通——轻松自然 寓教于乐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老顽童周伯通,虽武功盖世,却总以一副嘻嘻哈哈的顽童形象出现在年轻后生面前,没有一点宗师的样子。也正是因此,不管是迟钝木讷的郭靖,还是冰雪聪明的小龙女,都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和他玩到一块儿,进而在这些“玩闹”中轻轻松松得到他的真传,毫无枯燥、乏味的感觉。

周伯通最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玩”。他的“授课”中,旁人很难看出什么教学步骤和目标,就是单纯地在“玩”。例如,他在桃花岛的地窖里教郭靖的“空明拳”和“左右互搏术”,都是以游戏的方式传给对方的。又如,他在教小龙女“左右互搏术”的时候,别出心裁地运用了“左手画方右手画圆”这个小游戏,让这门技艺传授变得妙趣横生。

也许会有人说,“老顽童”老师的所作所为有失师道尊严,教学程序太过散乱缺乏系统性,为人处事不够成熟理性,等等。但反观我们当下的教学,是不是常常因为太过强调这些而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穆人清——尊重规律 宽严有度

《碧血剑》中的华山派掌门“神剑仙猿”穆人清,不仅是一代剑术高手,更是一位武学名师。

主人公袁承志初上山时,年纪尚幼。穆人清得知他已从别人那里学了伏虎掌后,当即说道:“这套掌法太过深奥繁复,你年纪太小,学了也不能好好地用。我先教你一套长拳十段锦。”

这套长拳十段锦是一套太过平常的拳法。袁承志在没上山前也是学过的。但穆人清还是坚持要他从头练起。他认为,这个基础很重要。就在袁承志一肚子委屈,觉得自己没必要再学这套简单的长拳十段锦的时候,穆人清立即调整了授课方式,继而以做游戏的方式,让袁承志亲身体验到了这门功夫的高深之处。

穆人清在教学上严格得很,但也有宽容、开放的一面。课余时间,他鼓励袁承志陪木桑道人带来的哑巴玩,陪大猩猩玩,跟木桑道人学下围棋。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还鼓励袁承志向木桑道人请教轻功与暗器,一点儿都不介意师门之别,更毫不掩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甚至当得知袁承志在无意中学习了金蛇郎君的“邪派”武功之后,也没有斥責徒弟。试想,这样的事情若是发生在其他门派,这“大逆不道”“不辨是非”的帽子肯定是要扣在袁承志头上了。

穆人清更在意的是袁承志的专业发展,并不在乎这知识从何而来。这“一严一宽”之间,尽显宗师风范和名师风采。

袁士霄——融通百家 独辟蹊径

《书剑恩仇录》里,天山怪侠袁士霄传给弟子陈家洛一套“百花错拳”。这是一种奇特的拳法,它包罗万象,收尽天下武功招式,诸家杂陈,无所不包。

袁士霄的“百花错拳”是“融通百家,独辟蹊径”创造出来的。然而,要做到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又谈何容易?

书中写道:

“这拳法不但无所不包,其妙处尤在一个‘错字,每一招均和各派祖传正宗手法相似而实非,一出手对方以为定是某招,举手迎敌之际,才知打来的方位手法完全不同,其精微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旁人只道拳脚全打错了,岂知正因为全部打错,对方才防不胜防。须知既是武学高手,见闻必博,所学必精,于诸派武技胸中早有定见,不免‘百花易敌,‘错字难当。”

在研习武功的同时,他将武功高手的心理因素及其认知习惯也考虑在内,并且充分利用人的思维定式,即“既是武学高手,见闻必博,所学必精,于诸派武技胸中早有定见”中的这个“定见”,出奇而制胜,似是而实非。这种在博学百家、灵活治学基础上的独创精神,便是颇高的为师境界了。

独孤求败——循序渐进 厚积薄发

独孤求败的名字曾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和《鹿鼎记》三部小说中被提起过,但真人从未露面。在《神雕侠侣》中,他用其剑冢中的四把剑,通过武学修为的不同境界,为杨过,也为我们讲述了一番关于成长和治学的道理。

第一把剑,“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他以此告诉杨过,年轻,以为自己掌握了某项技能而目中无人,不可取。

第二把剑,“紫薇软剑,三十岁前所用,误伤义士不祥,悔恨无已,乃弃之深谷。”他以此告诉杨过,灵、巧固然比一味的刚直境界高一层,但过多的奇技淫巧,也会阻碍一个人去创造和发现。

第三把剑是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杨过由这把剑得知,做学问,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平衡好激情与经验的关系,如此方能做到大智若愚、举重若轻。

第四把剑是一把已经腐朽的木剑,“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草木竹石皆可为剑,须要很高的内力和武学修为才能达到,即所谓“手中无剑,剑在心中”。这不仅需要前边三把剑的修炼,还要有时间、经历的反复磨砺才有可能。 四把剑后,还有一行小字:“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这便是“无剑无招”的境界了。

利剑无益,刚过易折;软剑无常,圆滑易奸;重剑无锋,举重若轻;木剑无俦,举轻若重;无剑无招,轻重自如。从“四剑”到无剑,独孤前辈用武学修为向我们展示了为学、治学不同阶段的不同样态,对我们个人成长、传道授业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扫地僧——关注情绪 注重“心育”

《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明争暗斗了一辈子,把自己的一生甚至自己的孩子也带入了仇恨和痛苦当中。幸好,他们后来遇到了一位毫不起眼却精通佛法的少林寺扫地僧。这老僧用三言两语便轻松化解了两人心底的仇怨,大彻大悟。可以说,扫地僧是一位工作能力超棒的“班主任”。

这位班主任治愈萧远山和慕容博两人内心的仇恨之疮,只用了三招:剖析问题所在,提供宣泄机会,愈合情绪伤口。

在掌握了大量事实、了解了两人恩怨由来的基础上,他详细说出了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以及这些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危害——怨气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身体健康。指出病根之后,扫地僧当即说出了治病的方子:去戾气,养慈悲。

他用高深武功,相继“杀”死了两人,用制造假象的方式,让两个人亲历了一番“报仇成功”的滋味。有了这番“真实”的体验,两人才发现,其实这结果对自己毫无意义。

接下来,扫地僧安排萧远山和慕容博相互疗伤。果然,两人“同时睁开眼来,相对一笑,莫逆于心……却见萧远山和慕容博二人携手站起,一齐在那老僧面前跪下……”

一段纠缠一世的恩怨情仇就此化解了。

如果你是老师,是班主任,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也可借扫地僧的智慧一用。

洪七公——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在《射雕英雄传》中,丐帮帮主洪七公收傻小子郭靖为徒。

第一节课,洪老师没有像郭靖的启蒙老师江南七侠那样,一上来就教他复杂的武功招式,也没有像“中学老师”马钰那样教他去记什么内功心法,而是先了解了郭靖的武功根基,然后才开始授课。

他漫不经心地教了这笨徒弟几个简单的武功招式,由此将郭靖引入课程。我们来看:

(洪七公)说着左腿微屈,右臂内弯,右掌划了个圆圈,呼的一声,向外推去,手掌扫到面前一棵松树,喀喇一响,松树应手断折……郭靖吃了一惊,真想不到他这一推之中,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力道。

洪七公道:“这棵树是死的,如果是活人,当然会退让闪避。学这一招,难就难在要对方退无可退,让无可让,你一招出去,喀喇一下,敌人就像松树一样完蛋大吉。”当下把姿式演了两遍,又把内劲外铄之法、发招收势之道,仔仔细细解释了一通。虽只教得一招,却也费了一个多时辰工夫。

郭靖资质鲁钝,内功却已有根柢,学这般招式简明而劲力精深的武功,最是合适,当下苦苦习练,两个多时辰之后,已得大要。在洪七公的悉心教授下,这套降龙十八掌像是专门为郭靖量身定做的一般,完全符合这个傻小子的自身基础和资质。是以,郭靖完全没有感到枯燥,而且还对“自己能够练好这门武功”树立了坚定的信心,终有所成。

洪老师用的,就是这“因材施教”的法子。

风清扬——鼓励创新 自出机杼

在《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武学宗师风清扬老先生仅出场一次,却凭三言两语,以深入浅出、醍醐灌顶的精準点拨,使令狐冲这个武功平平的年轻人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为剑术高手,走入了新的武学天地。

这风清扬在华山隐居几十年不曾露面。这日,他见华山弟子令狐冲与采花大盗田伯光在山洞外斗剑,经过一番观察,忍不住出现在其身后出言指导。他的这番指点,不仅对令狐冲大有裨益,而且也带给我们为师者诸多的启示。

风清扬一出场,就让令狐冲将“白虹贯日”“有凤来仪”“金雁横空”等三十招华山剑法连在一起。这三十个招式令狐冲都学过,但出剑的脚步和方位却无论如何也连不到一起。于是,风清扬便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剑术之道,讲究如行云流水,任意所致。你使完那招‘白虹贯日,剑尖向上,难道不会顺势拖下来吗?剑招中虽没这等姿式,难道你不会别出心裁,随手配合么?”

这话可谓石破天惊,一下子就点透了天资聪慧的令狐冲,使其迅速提高了战斗力。接下来,令狐冲凭借这“随手配合”的三十个剑招与田伯光相斗,但仍然因不甚熟练而被对方击落手中剑,而且还被他用手扼住了喉头,一时间难以脱身。

此时,风清扬老师说出了第二段话,更可谓一语惊人:

“蠢材!手指便是剑。那招‘金玉满堂,定要用剑方能使吗?”

令狐冲闻言,灵光一现,以右手为剑,使出这招“金玉满堂”,一下就将猝不及防的田伯光击倒在地,这令他自己也大为惊叹……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让令狐冲从此走进了一个新的武学境界。

风清扬说武论剑,其根本点在一个“活”字。帮助学生领悟剑意,不拘于剑招,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

张三丰——不拘于术 道法自然

在《倚天屠龍记》里,这位张真人不仅是一位武学大师,更是一位德高望重、治学精湛,同时又不失人情味的一代名师。书中有个情节,他当着外人的面现场传授徒孙张无忌太极剑一节,足以让人领略教学之妙。

在这一情节里,张真人传剑有“三奇”:当众传剑,前后不一,以忘为妙。

按理说,这套独创的太极剑是应该秘传的。而张真人却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大方地教授徒孙,此一举便让人瞠目结舌。

再者,练武功应该是严格认真、马虎不得,可张真人的示范却是“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没一招相同”。

一般练功夫、做学问,老师会问“记住多少”,而张真人却在授剑过程中不停地问张无忌“忘了多少”,直到忘得干干净净,张三丰才欣慰地连连称妙……

这样奇怪的授课,却让张无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轻松打败了前来挑战的剑术高手。我们来看这堂课究竟有何奥妙。

这堂课所传授的,不是剑招,而是“剑意”。剑招是公式、知识,剑意是规律,也即所谓的“道”,它既存在于技艺之内,又超越于技艺之上。这剑招谁都可以学习,可这剑意能不能学到身上,可就要看个人的基础了。张三丰了解张无忌的太极拳底子,传授这套太极剑是因材施教。所以,当众授剑未尝不可。

既然“剑意”比剑招重要,那么在实战中就不能局限于一招一式。遵循“剑意”、临场发挥才最重要。所以,出现“第一遍示范与第二遍示范不一致”的情况太正常了。张三丰要张无忌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随心所欲。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纯。

张无忌忘掉的是“剑招”,记住的是“剑意”,也就是记住了太极剑的规律。然后他通过自己的领会,融会贯通,临阵对敌的时候挥洒自如,心中竟无半点“渣滓”,以意运剑,没有一招和张三丰所教的剑招相同,却打败了强敌。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是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力,这就是“剑意”。

帮助学生做到心无所囿,不受一招一式所限,进而放手去创造……张三丰的教学之道,堪称一绝!除此之外,作为一名老师,张三丰身上质朴温暖的凡人情怀和宽阔高远的胸襟气度,更让人神往。

金庸江湖里的这十大名师,你最中意谁?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潍坊,26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解读金庸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金庸仙逝,全球华人追念全球华人追念
金庸:好为人徒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