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四多”教师,提高高中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12-08谢元丽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师

谢元丽

摘 要: 地理实践力作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之一,要有效实施,教师是指导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要做到“四多”,多一点勇敢气,多一点坚持,多一点评价,多一点反思,会更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四多”教师 高中地理 实践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中强调。毋庸置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依靠教师全心全意的投入才能深入实施,而其中地理实践力的开展、深入、深化、完善更离不开教师的多投入,多一点勇气,多一点坚持,多一点评价,多一点反思,做到“四多”,地理实践力的实施会更顺畅、会更有效。

笔者认为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地理实践力包括三方面内容,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品质三个方面。基本实践能力指完成某一专业性活动或具体活动的能力,如地理教学中某个实验的操作及应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等。这在以往教育中是比较重视的,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指独立办事和分析解决地理户外考察、社会调查、地理(模拟)实验等问题的能力,属于解决综合问题层次的高级能力,其主要特点在于具有综合性、独立性与主动性、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及个性和指向性等。实践品质即明智选择意义上的理智,一种智力德行。如严谨求实的态度,尊重科学、尊重自然、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勇敢的创新精神。所以,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践品质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就是地理实践力。

一、教师多一点勇敢气——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开展

笔者曾与联谊学校的老师同题异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联谊学校的老师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痛定思痛,反思教学,发现差距很大,笔者的教学设计以讲授为主,传统应试教育方法师生由图“世界大洋环流模式图”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习得洋流形成的原因、规律及影响。反观,联谊学校的教师是以模拟实验為主要方法,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演示一盘清水里的墨迹是如何运动的,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体会、发现水体运动的奥秘,让学生科学推测洋流形成的原因、规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该教师勇于突破常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地理实践力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得到同行的肯定。值得笔者好好学习,笔者需要更多勇气、胆量,勇于提高自身地理实践的意识、品质。

反思自己的不足,笔者作为有十九年教龄的老师,深知模拟实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意义,为什么没有更好地开展。从学校、社会方面分析,学校、社会更关注分数,以分数论教学质量;从教材方面,地理教学在高中教学中是小学科,而(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不是一节课45分钟就能完成的,需要花更多时间,总的课时肯定不够;从学情方面分析,学生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关注自己的考分,当(模拟)实验、社会调查等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而没有转化成同等的分数或更高的分数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就会产生质疑,更有甚者是抵触、排斥;从教师方面分析,老师在多重压力下只能被动顺应大潮流重点抓分数,在公开课、评优课中“作秀”就是很不错的了,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加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当下核心素养的春风吹来,给高中地理教师带来了希望,希望教师拿出更多勇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在每学期多做(模拟)实验、社会调查、地理研究性学习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把学生由“知识人”向“实践人”培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二、教师多一点坚持——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深入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做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仅有勇气面对教育的现实价值和理想价值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的具体情况,坚持不懈地努力,将地理实践力深入学生心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的坚持才能带动学生的坚持,只有坚持,才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传统教学中一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公开课“作秀”的较多,学校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外活动”或开设校本课程,始终未能触及常规的课堂教学,更不要说教育的基本目标。当下的核心素养教育不仅扩大了“实践能力”的内容,改为“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四大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把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彻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校本课程等全方位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有勇气坚持改变自己,坚持在教学各个方面加快推进实践力的提高。

笔者在同题异构“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活动后发现自己的不足,地理实践意识不强,需要加强,更要坚持不懈、举一反三。笔者课后让学生写心得,又布置寒假模拟实验,每人至少做一个模拟实验,下学期开学后汇报,有适当奖励。在汇报中,学生的情绪高昂,兴趣浓厚。教师的坚持带动学生地理实践深入进行,笔者在之后教学中只要上到该课就会条件反射地准备实验让学生动手做。推而广之,笔者在自然地理教学中能用模拟实验的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课前加强地理实践力唤醒,课中从活动、案例、调查、讨论、辩论等方面提高地理实践力,课后布置在生活中易开展“跳一跳摘到桃”的实践任务,在生活中实践,学习致用。

三、教师多一点评价——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深化

地理实践力的实施过程应该是实践——评价——反思——再实践——再评价——再反思的一体化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建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当下教学对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评价仅依靠一张学案一张试卷是不能公正地检测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和实践智慧品质的,是有偏颇的、不全面的,不利于地理实践力不断深化。头痛医头痛,脚头医脚,对症下药,必须多元化评价才能促进多实践,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地理实践力深化。

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中,传统评价往往以一张学案或师问生答为主,多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少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重在奖惩作用,而赞赏性、激励性作用很弱。地理实践力的实施若主要以传统评价方式进行,只能再次进入恶性循环,走入“死胡同”,因此,要加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每次实践活动中都得到鼓舞和赞赏,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地理实践力的实施进入良性循环,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深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借鉴了同行的好经验后,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中运用实验法开展教学,并加强了过程性评价(如下表),讓学生在模拟实验的具体操作、学习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学习态度、实验参与度、动手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

四、教师多一点反思——有利于地理实践力的完善

地理实践力不同于原来理解的地理实验,其来源于地理实验又高于地理实验,其内涵丰富,包括地理实验、调查研究、地理考察、野外实习等,具有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品质。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师即反思者”,这里的反思指教师以回顾的方式分析、评估自身教学并加以修正提升的过程,即“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如何优化教学行为”等。地理实践力的实施应该是实践—评价—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学生提高素质的重任,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完善。

在每次地理实践力实施过程中教师都必须加强反思,从外显行为表现到内隐的观念、情感等角度进行专业化分析,教师需要及时审视、分析自己的地理实践力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行为。特别是反思成功之处与失误之处,可以作为今后实践的参考,总结其中的有益经验及需改进完善的空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失误之处的反思,需要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要思考地理实践力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评价是否公正、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实践品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失,针对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向地理核心刊物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

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同题异构教学后,笔者及时反思,不断改进,通过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尽量多用实验法,以及布置假期(模拟)实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意识的增强、提高技能、提升品质,也促进自身地理实践素养的完善,教学策略更多样、更自信,受到学生的喜爱,亲其师信其道,进一步推进地理实践力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R].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项熙.教师即反思者——对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J].地理教学,2015(23).

[3]丁生军.地理教师的教学认知与发展[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64.

[4]车丽娜,徐继存.核心素养之于教学的价值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7(12).

[5]朱雪梅.不断探寻:我们期盼怎样的学习评价新路向[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2):42-46.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