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影视作品中的呈现

2018-12-08李宛潞曹慧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中国元素

李宛潞 曹慧

摘 要: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近代西方电影中涉及中国特色元素部分的研究,探索近年来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文化中的呈现和发展情况,发现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的接受程度和发展程度、中国元素在对外传播中出现的误解、中国文化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中国元素” “西方电影” “中国文化软实力”

通过研究分析西方电影中出现的中国元素,我们发现西方电影对中国的塑造历史大致可分为:默片电影时代、电影工业时代、冷战敌对时期及开放交往时期四个阶段。从我们研究分析的西方电影中所出现的中国元素的结构和内容上来看,每个阶段的中国形象都有不同的特征,大致分为美好的正面形象、蛮横的负面形象与平实的形象这三种类型。这几种形象尽管都带有西方以自我为中心建构的文化“他者”形象,体现了西方对自我的认知和维护,但可以客观展现中国近年来在西方文化中的变化。这些都与提升中国的实力尤其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紧密相连。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西方世界中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偏见,并成为全球秩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密切相关。同时,近三十年来各种积极的中国元素,给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文化中的渗透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本文以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呈现为主要线索,首先纵向分析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呈现,重点分析2000年以后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变化;其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当下国人对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认知,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最后总结归纳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建议。

一、背景介绍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2013年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应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纵观西方电影发展的百年历史,对于电影创作者们来说,他们从未停歇过尝试将中国元素以不同的形式与表现方法搬上西方银幕。在这些呈现中,体现了怎样的变化,又是否彰显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演变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强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调查和分析

本文采取了以下七种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文化研究法

本文具体运用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理论,在解读西方电影运用中国元素的原因时,借助“东方主义”作为相关理论依据。

(二)文献研究法

本文以相关学科相关理论成果为基础,在查阅整理西方电影史相关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形成分析研究和整合创新。

(三)比较研究法

本文对西方电影史发展进行历时性纵向比较,尝试对中国元素的选取、运用等予以准确的概括和行之有效的分析。

(四)内容分析法

本文是以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时代背景下包含中国元素且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电影,并结合具体历史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五)个案例证法

本文以西方电影的多部影片为个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文中所阐述观点提供理论依据。

(六)归纳研究法

本文基于分析形成以电影为媒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电影中的体现现状分析,并提出启示性建议,将理论分析、电影个案解读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立足实际,指导实践。

(七)问卷调查法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群众对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接受程度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进行数据分析,综合得出当前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西方电影从19世纪初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形象改变巨大。在早期的西方电影中,中国元素是以唐人街、中山装、男人的长辫子、鸦片和三寸金莲等符号出现,往往这些给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的中国形象,几乎都是由华人演员扮演的。中国元素在這一时期的西方电影中落后、悲观,具有反面意义,中国形象被故意丑化,事实被故意歪曲。此时,观影的西方观众会受其影响而倾向于认为中国人行为举止粗俗,性情诡诈和落后,中国大社会环境恶劣不堪:因为这些电影中的中国符号常常以一种片面的、丑化的怪诞甚至夸张的、故意抹黑的方式呈现,留下极其负面和消极的影响。

随着中国演员成为好莱坞的新鲜血液并成功地塑造一批功夫英雄人物,中国功夫在西方电影中成为中国元素的代表,在电影中常扮演重要角色。从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到成龙的《红番区》再到李连杰的《尖峰时刻》,中国武打明星们逐渐打通美国市场,并塑造焕然一新的独特东方形象。中国功夫成为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一个全新的重要媒介,西方观众和电影创作者对中国这个神秘而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度有全新的认识并且满怀期待,用探索的目光重新认识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传统的负面而狭隘的形象逐渐改变,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眼中变得客观和理性。这些都与中国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有着直接关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活动更加频繁,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开始发生变化,由以往单一的元素符号走向多元化。

以下是1995年以来西方电影中出现的不同中国元素及其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根据调查需要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当下中国民众对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认知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认识。受众总体信息如下:

1.职业分布

2.学历分布

3.观影频率

接下来我们先了解受众对于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的关注度,以及对于中国元素变化的认知情况。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受众均对中国元素有过关注,且表示这种中国元素的涉入会更加提高他们的观影兴趣。对于西方电影中所出现过的中国元素的认识,大多数受访者依然停留在功夫、中国演员上,最令受访者印象深刻的中国元素集中在功夫熊猫、成龙及近年来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演员。相对来说,对中国制造、中国传统习俗在西方电影中的呈现的认知比较少。这从侧面说明了西方对中国制造等意象的态度。

大多数受访者会在中国元素出现时感觉到骄傲和自豪,会积极地在平时生活中加入这方面的讨论,这体现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部分受访者在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变化问题上体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认为中国元素逐渐在西方电影中也开始扮演一个较为积极的角色。角色更加积极的原因,包括中国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及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等。

然而涉及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方面,调查结果却并不令人满意。尽管大多数人承认了中国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并在国际上也逐渐提升并扩大了影响力,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是很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或仅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具体内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一些国民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认识不清。

最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西方电影中呈现的中国元素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积极列举了令其印象深刻的西方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及其他能够在西方电影中呈现中国元素的方式。

三、启迪与建议

从西方电影对中国元素的过往呈现形式上看,近年来,西方很多影片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赞美,如忠信、和谐、自然等。这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他们不再仅仅生搬硬套,或是形式化的展示,而是开始探索这些元素背后的文化土壤,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意味做出解读。这种表现是值得肯定的,也能看到西方学习中国文化的诚意。为了争取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以积极的形象出现在西方大片中,甚至推出中国特供版电影。中国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体现,还是具有中国当代发展色彩的现代符号的展示,西方电影中对中国符号的表现形式和态度对中国形象的塑造非常重要。从过去几百年来西方电影的发展中可以发现,中国符号在其中的诠释变化巨大。从1894年,美国拍摄的充满了闹剧性的《华人洗衣铺面》这一部将中国人的形象定位在了小偷和恶棍上的电影,到《2012》里将中国制造、解放军、藏族人民热心、爱国、善良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中国形象从负面逐步走向正面,逐渐承担着积极的作用。这种转变是中国文化实力不断增强的最佳体现,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与西方碰撞沟通的结果。西方各国认同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巨大成就,努力宣扬积极、正面的中华文化,使得中国文化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已经不断上升,并且由于西方电影中的正面宣传,中国文化软实力只会随着这些正面元素的不断深入人心而更加壮大,巩固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实力和文化地位。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认识到,中国元素的不断变化所影射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海外传播。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仅关乎于中国本国内部文化艺术的繁荣,关乎中国所推出的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影响力、创造力、竞争力,而且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强弱、政党的存亡、人民的安危。在进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过程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对于目前的中国社会来说,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体現在国内的建设方面,更多的是国际上的交流及收获来自西方国家的认同。西方文明的主要输出方式之一电影,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载体,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近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的不断深化、不断发展。西方电影中中国元素的变化历程,让世界看到了不同于西方文明的独特的中国文化,从各个方面了解中华文化的美好与精彩,进而体现中国在国际中的强国地位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元素”不再仅仅局限于几个词语,而是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一幅中国文化的画卷。这些中国元素的变化,不仅刻画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而且刻画了独属于中国的文化。尽管不可避免地囊括他国价值观的影响和目的,但通过文化融合,能多角度地反映中国文化。

影视媒介在媒介时代中发挥着突出的文化传播优势。结合当前的国际电影市场看,西方电影具有高效而广阔涉面的文化传播能力,能够窥见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及加强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它的影响力有利于更加生动而丰富地展现中国文化,塑造和传播积极的国家形象。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一角,贡献着自身独特的力量和价值,然而要在多元文化中寻找认同,还需要好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层面,西方电影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加强,从根本上而言,还需要文化自觉地不断加强,在西方电影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从西方电影目前的展示中发现问题,并思考怎么做才能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发展。

综合调查研究,中国文化软实力如果想要继续发展,取得更高的国际地位,获得世界上更多人的认同,就要从几方面入手:

要增加国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在于国人的不断认知和深入理解。从我们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有一部分人都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认识模糊。这一方面来自于一些大学生平时对国家政策认知的缺乏,另一方面来自于有关宣传和推动依然不到位。因此,要把中国文化软实力做强,甚至是把它推出去,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国人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从心里生出对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同感。这是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进入电影世纪以来,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的呈现是其他国家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渠道。对于外国人而言,这些呈现中国文化元素的,又有本国背景所支撑的电影能够满足他们心中对神秘中国的好奇,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于国人而言,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西方电影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其他国家眼中的中国。积极的中国元素能够让国人建立起文化认同。就西方电影的发展来说,在电影中加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仅可以丰富电影的内涵,还可以帮助电影赢得更多的观众。相比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中国现代元素的西方电影对于世人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中国现在的文化更多的已经融入世界,加入世界的文化趋势,大多数人都对它相对熟悉。带有距离感的传统中国文化元素更加具有吸引力,必须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而存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进步,需要开发更多的中国IP,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民族都专注于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播,纷纷强化自己国家的软实力层次。然而文化的交流是建立在各个国家的价值体系、民族心理与品质等基础上的,这种非物质层面的交流决定了文化交流在深度和难度上远远大于经济的交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更加开放、主动的姿态面向世界,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发扬民族特色、传播自身的独特文化。然而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文化背景、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得西方对于中国丰厚文化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层次。同时,西方对各类中国符号的运用,大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效益基础之上的,只有部分专家学者和文化工作者对于中国符号的使用建立在一定中国文化内涵之上。这意味着西方部分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只是建立在一种形式认识之上。因此,要扭转这种局面,我们必须推出属于自己的IP,像美国迪士尼,或英国的哈利波特系列一般做出自己的品牌,可以通过一个形象延伸出多种文化产品,塑造不一样的中国传统形象的同时,也增强文化实力,争取改变西方对中国及其文化的刻板印象,浇筑起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城墙。

四、结语

过去几百年来,西方电影始终非常重视中国符号的运用。从最开始的贬低、抹黑,到现在的赞赏、称颂,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体现充分说明中国文化及中国文化软实力在西方世界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调查显示,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西方歪曲中国元素的例子还时有发生,中国文化软实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要继续发展,取得更高的国际地位,获得世界上更多人的认同,就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深国人对中国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在于中国国人的不断认知和深入理解。第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第三,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进步需要开发更多的中国IP,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建琴.20世纪上半叶美国电影中的中国形象——以傅满洲、陈查理及《大地》为例[D].沈阳:辽宁大学,2016.

[2]朱莹.中国元素在西方电影中的呈现与分析——基于语言与文化传播的视角[D].济南:山东大学,2013.

[3]周文萍.当今美国电影里的中国资源与中国形象[D].广州:暨南大学,2009.

[4]张慧瑜.从中国元素到中国故事还有多远——新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里的中国形象[J].中国图书评论,2014(09).

[5]荆婧.试论中国元素在世界电影中的呈现[D].重庆:重庆大学,2011.

[6]闫馨.当代西方电影中中国元素符号的变化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05).

[7]王雁.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重估[D].太原:陕西师范大学,2015(11).

[8]沈红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3.

[9]刘德定.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J].河南大学,2012(02).

[10]刘云霞.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研究[J].四川戏剧,2016(07).

[11]劉畅.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6.

[12]陈翔.版权保护促进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13]赵磊.理解中国软实力的三个维度:文化外交、多边外交、对外援助政策[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05).

[14]张晨光.泰安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日本动漫中的中国元素及对中国动漫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