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北京

2018-12-07王海滨

北京文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名人栏目北京

王海滨

人人都仰望北京,但是,几乎人人都说北京生存艰难,艰难在哪里呢?在这个地方没有繁复的人际交往,更没有那些琐碎的裙带勾连,有的只是能力高低见分晓。

十五年前,我还在一个三线城市从事新闻工作,人生正值风生水起:工作上获奖无数,荣誉加身;年纪轻轻已经被提拔重用,成了诸多同辈中最早的科级干部;购置了位置优越、宽敞明亮的房宅等等。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使得我开始飘飘然不知所以然,萌生了来北京发展的念头,而且,居然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真的辞职北上,在“非典”横行的时候,来到了北京。

时逢冬日的黄昏,朔风凛冽中,仰望不远处炫彩的霓虹,暗暗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北京名人。

北京名人是什么样的呢?

其时不详。

有幸日渐接触很多,从中国体育产业、奥运产业之父、国际排联主席魏纪中,到新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者、著名演员于蓝,再到曾经的央视一姐倪萍,还有诸多的影视界红星,不一而足。接触越久,发现这些名人越不是“名人”,他们平凡之极,普通到底:魏老会亲自送无名小记者到电梯口,并主动帮忙摁下电梯;于蓝老师没有任何首饰,从来都没有佩戴过,但她会不遗余力地提携年轻后辈;因在电影《小兵张嘎》中饰演奶奶而闻名遐迩的北京电影制片厂老演员李健老师,在每年重阳节,都要亲手制作八角的幸运星送给小区里的清洁工人,逐一地送;曾任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主席等职的谢铁骊,会穿着一件大概已经有三四年历史的、田间地头农村老头穿的那种白色老头衫接受记者采访;著名作家、编剧、导演石钟山老师会带病参加一个区作协的工作座谈……

是的,来北京,才发现这些名人从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们普通且平凡,才明白泰戈尔说过的那句话: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来京后应聘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一档人物纪录片栏目。因为是朋友举荐,还以为立刻就能走马上任,等到了节目组,才发现只是一次应聘。同时应聘的还有五六位,他们当中既有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也有上个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北影厂大导演的后代,还有一位带着厚厚一摞实踐资料表。相比之下,感觉自己任何优势都没有,内心顿时委顿,递交了简历和一档栏目文案就黯然离开了。在回住处的公车上,望着外面熙攘繁华的街景,心情很抑郁,脑海里蓦然冒出打道回府的念头。正暗自愁肠百结,忽然手机响起,居然是制片人打来的,让我马上返回。欣喜异常地急忙下车再次返回。一见面,制片人就问为何中途而废,我把想法坦言相告,制片人一脸严肃:

“记住,在这里,什么都不看,只看能力,你做的文案是最专业最有深度,所以只有你留下了。”

是的,很戏剧的结局。

这个结局,意外且惊喜,更让我牢记一点:能力就是资本。

那个纪录片栏目一做数年,直至频道改版,节目取消。这期间,曾多次被友人相邀参加一些晚会制作,也都是披荆斩棘一做到底。

多年后,又回地方老家,骑了一辆单车去和友人相聚,一人忽然问:“刚才大街上骑车的人是你吗?”

对方好像很是诧异:“不应该啊,你在北京混得这么好,怎么会骑个车子在大街上溜达呢?”

说得我哑然,心想,怎么就不可以骑个车子到处溜达呢?

好在,这个话题很快被其他人打断了,他们说到我的发展都是溢美之词,其中有人就嬉笑着探问:“你小子在北京风生水起,一定是有背景啊,快说,靠谁?”

哦,靠谁呢?

这么多年,从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每接手一项工作,只是想着使出浑身解数拿出最好水平,所以每每博得赏识,手头的工作也一个接着一个。但是,跟朋友这样说,他们是一定不会相信的,因为地方处事原则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裙带关系,没有裙带几乎就没有发展。想不出怎么回答,只有顾左右而言他,应付了事。等到回京途中,再次想到这个问题,也豁然开朗地想到了答案:

“在北京靠谁?靠自己。”

人人都仰望北京,但是,几乎人人都说北京生存艰难,艰难在哪里呢?在这个地方没有繁复的人际交往,更没有那些琐碎的裙带勾连,有的只是能力高低见分晓。

只是,当我人在地方,混淆在裙带之中的时候,我并没有明白这个道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的是一种人生追求,其中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状态。

来京15年了,明白的越来越多。

感谢北京。

责任编辑 张琳琳

猜你喜欢

名人栏目北京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Baa, Baa, Black Sheep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北京,北京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