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8-12-04刘小强

关键词:语言风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

刘小强

【摘 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视野中出现了各种新兴事物,再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说话方式、生活理念及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一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此基础上,论文对语言风格转变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展开了分析,并兼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发展理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variety of new things have appeared in people' s life. In addition,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way people speak, the concept of life and the concept of values have all changed to a certain extent.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ange of the language style, and dicusses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we will remain committed to our mission and continue to forge ahead”.

【关键词】语言风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

【Keywords】 language styl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language system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9-0063-02

1 引言

近些年党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在传达各项政策法案及安排工作的过程中,其话语形式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更为重视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这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常态。特别是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也一改过去的沟通方式,有效利用普通语言本身的特点,传播其相关思想。换言之,语言风格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下面,笔者结合语言表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对有关方面展开论述。

2 语言风格转变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引力机制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各种不同的内容及传播渠道,利用语言对其进行传播是其中的一种传播方式。近几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过程中已经融入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并取得了良好的传播结果。下面,本文从语言风格转变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的引力机制展开分析。

2.1 语言传承思想

不难发现,在近几年党中央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G20杭州峰会等重大会议中,不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还是其他党代表的讲话,其语言风格与表述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口语化、通俗化语句增多,而长句、专业化语句减少。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沟通方式。我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发展特色,认准当前的基本国情,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体系,使该理论始终保持生命力及科学性,符合时代的发展观[1]。在这一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必不可少,语言既是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也是传播理论的重要途径。可以说,语言传承着思想,是人类社会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本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利用语言去扩大其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范围。

2.2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已经有了长达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其取得成绩是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都不能忽视的。而在这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立足点,与人民群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党组织始终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共产党能夠正确领导人民的重要基础[2]。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非常多的经典的话语。举例来说,毛泽东同志在评价人民群众的作用时,就说出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句话;而邓小平同志在全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性质进行质疑时,说出了“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经典语句。这些例子都证明,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只有将道理通过最简单、最直白的话语表现出来,才能够使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其含义,这种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能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使人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保持自己的政治态度。

2.3 重视教育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经过几十年对教育领域的建设,现如今我国国民素质已经得到显著提升。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已经能够达到99.9%,高中的升学率也能够达到90.0%以上。相比1995年我国高中49.9%的升学率,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在这一形式下,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犯罪率也不断降低。根据2017年我国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目前文盲人口的数量占我国人口总数的4.88%;其中,15岁以上的男性人口数量占2.52%;15岁以上的女性人口数量占7.92%。这一数据结果充分表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已经整体提升。鉴于此,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从教育方面入手,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教育的每一环节。

3 创新语言体系的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3.1 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感——拓宽沟通渠道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一种政治民主思想的体现,“民主”意味着人民群众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参与到政治活动中,也与小众民主的相关理论相一致。在此基础上,大众化口语的表达,实际上为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政治民主、文化民主的思想。因此,应构建创新的语言体系,从创新性、时代性的角度展开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及讨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中,针对历史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数据及实例,从社会的基本情况入手,不要讲空话、讲大话。总之,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应增加人民群众的参与感,接地气的语言入手,拓宽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相关内容通过大众化的语言,与人民群众有效结合在一起。

3.2 加强理论解释——确认科学内涵

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如何不通过强制的手段,使人民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含义,这就需要增强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前瞻性,使其能够在传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信服力。因此,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通过直白的话语,加强其理论的解释,使人民群众能够确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强马克思理论解释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只有建立在真实的立场上,才能够使人民群众确信自己是否需要为这一理论做斗争。换言之,人民群众只有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感受到其真正的作用,才能够为之奋斗。无数历史事件证明,不论是我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还是东欧剧变的失败,最关键的问题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总之,加强对理论的解释,并将其用通俗的话语表达出来,才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语言风格的转变,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理念,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的物質需求及精神需求。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各领域将会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语言风格转变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必定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葛学彬,李松林.新媒体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现实困境与机制建设探究[J].理论月刊,2017,33(04):30-37.

【2】汪闻涛,杨永志.语言风格转变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兼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J].决策与信息,2017,17(01):30-41.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