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经战争风雨 承载历史记忆
—— 看看这些刚成为省文保单位的桥

2018-12-04辑录肖凌霄

藏天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所在地石拱桥桥面

辑录/本刊记者 肖凌霄

在新增的贵州省级文保单位名单里,一批桥赫然在列。它们或承载革命的丰碑,或经历战争的风雨,或印上新中国建设的足迹。从红色革命开始到当代的历史,从它们身上,也可窥见一斑。

荔波比鸠红军桥

年代:1930年

所在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茂兰镇

简介:位于荔波县茂兰镇比鸠村洞英组。

1930年初,红七军为了摆脱国民党重兵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红七军前委决定兵分两路游击黔桂边区,进入黔境。1930年4月16日,军长张云逸率二纵队从广西经黎明关进驻荔波县境的板寨,稍后,总指挥李明瑞率第一纵队赶到板寨,两纵队胜利会师,并召开会议,作出攻打榕江县城、获取给养的决定。红七军经过茂兰抵洞英寨。期间,红军将士多次往返于洞英石拱桥,并在洞英寨的农家板壁上书写红军标语、在洞英桥边进行军事操练等活动,当地群众便将此桥称为红军桥。

◎盘州盘关红军桥

红军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东西向跨茂兰河,三孔石拱桥,全长33.8米,宽5米,中孔净跨7.6米、矢高4.8米,两边孔跨度相同,均为6.8米。桥面石板铺墁,两侧条石护栏。东面桥头立有建桥碑3通。

201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榕江腊酉红军桥

年代:1930年

所在地:黔东南州榕江县八开乡

简介:位于榕江县八开乡腊酉村。

1930年4月,红七军为摆脱国民党桂军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围困,开展游击战争。4月29日,红七军沿都柳江经腊酉塘过腊酉桥,攻占榕江县城,取得入黔作战的首次胜利。

腊酉红军桥跨乌娘溪口,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桥为单孔石拱桥,桥体均为青条石用白石灰浆砌成。桥面长29.7米,宽6.65米,高11.3米,单孔净跨16.7米。桥面两侧拦马石为长方体条石,最长者达2.7米。现保存良好。

松桃石梁会师桥

年代:1934年

所在地: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

简介: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乡石梁村街上。

1934年10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师期间,红二军团于10月23日先期到达石梁,24日晨,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由印江木黄沿河而上到达松桃石梁,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在石梁街上的一座凉桥上胜利会师。并于当日下午在石梁召开了会师大会。红军走后,石梁群众为了缅怀和纪念两军会师,将原凉桥改称为“会师桥”。

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河红溪红军风雨桥

年代:1934年

所在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客田镇

简介: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客田镇红溪村。

1934年5月15日,红三军一部进驻甘溪场休整期间所经,18日,该部由此转战务川发科场。该桥见证了红三军进驻沿河,开创以沿河为腹心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桥始建于清代,1933年重建。南北向跨甘溪,简支木梁柱廊桥,净跨12.3米,宽3米,桥廊通高4.2米,桥面正中铺设石板,以免牲畜通过时踩坏木板。桥头立建桥碑记1通。

2011年5月28日,命名为沿河第一批党史教育基地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黎平高屯红军桥

年代:1934年

所在地:黔东南州黎平县高屯镇

简介:位于黎平县高屯镇八舟村、潭溪村。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进入黎平,在黎平县召开了长征以来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会后,红军自黎平出发后,经八舟、少寨、大江、小江、弯寨、下乌鸦桥北上遵义。

高屯红军桥包括八舟红军桥、少寨红军桥、大江红军桥、小江红军桥、弯寨红军桥、下乌鸦红军桥、潭溪红军桥。八舟红军桥在高屯镇八舟村,桥身长35米,宽2米,高4.5米;少寨红军桥在高屯镇高屯村少寨,木梁柱桥,桥长近70米,宽0.8米,高4.8米;大江红军桥在高屯镇高屯村,由两段桥组成,均为木制,总长70米、宽0.8米;小江红军桥在高屯镇高屯村,木桥,长15米,宽0.5米,高1.6米;弯寨红军桥在高屯镇高屯村,长约60米,宽0.5米,高1.5米;潭溪红军桥(塔桥)在高屯镇潭溪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三楼单檐歇山顶风雨廊桥,长42米,宽6米,高6米;下乌鸦红军桥在高屯镇高屯村,木桥,长120米,高2.2米。

遵义迎红桥

年代:1935年

所在地:遵义市红花岗区万里路南端

简介:位于红花岗区万里路南端,南北向横跨洛江河。

1935年1月9日下午,遵义城各界人士在丰乐桥头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夹道欢迎中央红军入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等在桥头下马,与遵义群众代表一一握手致意,并肩走过丰乐桥。1966年更名为“迎红桥”,后恢复原名“丰乐桥”。

桥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由时任遵义知府佛尔国春主持修建。为五孔青石拱桥,长54 米,宽7米,高12.5米,是古代南向必经的桥梁。20世纪90年代改造海尔大道,将桥增高,拓宽后将原桥包裹在现桥下。

盘州盘关红军桥

年代:1935年

所在地:六盘水市盘州市盘关镇

简 介:位于盘州市盘关镇建安路。

原名“回龙寺大桥”, “江上桥”,桥东西横跨拖长江。始建于清代,错缝四拱石桥,总长60米,宽5米,高2.5米,拱高2.2米。

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完成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的任务后,在何长工、罗炳辉、王首道等同志率领下,经金沙、毕节、纳雍、水城等县,4月19日奉军委电令从虎跳石、竹竿桥胜利渡过北盘江,进入盘县境内,经普古、鸡场坪、关口等地,于4月23日过桥进入云南富源。后人为纪念红军改称“红军桥”。

200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盘州黑石头长征桥

年代:1935年

所在地:六盘水市盘州市新民镇

简介:位于盘州市新民镇黑石头村。

始建于1913年,长30米,宽2米。桥面以4根铁索贯通两岸桥台,索上铺放木板供人行走。现4根铁索锈蚀严重,桥面铺板不存,已无人使用。

1935年4月22日,红一方面军三军团一部西进途中过此桥后在保田与三军团另一部会合,因此得名。

普安楼下红军桥

年代:1935年

所在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楼下镇

简介:位于普安县楼下镇补者村鱼陇组。

1935年4月2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领下,由兴仁县三道沟、大海子进入普安县楼下镇岩脚寨、堵嘎,当晚宿营泥堡。22日从控制的楼下铁索桥、对头岩渡河抵盘县保田堡。

红军桥,又名铁索桥,历为楼下进入兴义、盘县及云南所必经。里人黄文统捐资修建于1920年。1956年维修。东西向跨鱼陇河,为铁索桥,长约35米,宽约2米,以6根铁链平行固定于两岸石蹬上,铁链上铺木板。

199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黔西英雄桥

年代:1936

所在地:毕节市黔西县定新彝族苗族乡

简介:位于黔西县定新彝族苗族乡英雄村西。

1936年2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在太平桥一带阻击国民党军队,数名红军战士在此牺牲。1950年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七师一四0团二营四连在太平桥上遭土匪伏击,30名指战员牺牲。为纪念在此牺牲的红军和解放军烈士,将桥更名为“英雄桥”。

英雄桥,俗称将军桥,又名渭河桥,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东西向,跨渭河,三孔石拱桥,长22米,宽9.9米,中孔净跨12米,矢高4米。198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50周年,在桥北岸分别修建了红军烈士纪念碑、解放军烈士纪念碑。桥保存完好。

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山大坪红军桥

年代:1936年

所在地:铜仁市万山区大坪侗族苗族土家族乡

简介:位于万山区大坪侗族苗族土家族乡大坪村。

1936年1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经过大坪村包勉时,曾在附近与国民党军队激战,救治伤员,开仓放粮,补充军需,在兴隆桥西北岩壁上用红笔书写“均分田地”“严密保护组织”标语。兴隆桥,又名“红军桥”,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东西向,跨河溪。单孔石拱桥,长16米,宽4.4米,高3.5,净跨7.4米。

乌江铁路桥

年代:1965年

所在地: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

简介:位于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

乌江铁路大桥于1965年建成,总长319.1米,最大跨径44米,桥面净宽7米,桥高45米,为川黔铁路上的重要桥梁。

乌江大桥

年代:1972年

所在地: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

简 介:位于播州区乌江镇。

乌江大桥建成于1972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28.1米(含引桥),中孔跨径86米,桥面宽10米,两边人行道各1.5米,桥高40.5米,是当时贵州省最长的双曲拱桥。

◎ 黎平高屯红军桥

◎ 盘州黑石头长征桥

◎ 乌江铁路桥

猜你喜欢

所在地石拱桥桥面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政策解读 曾在不同省份工作过,退休后在哪儿领取养老金
阿坝州黄河第一湾格萨尔岭国所在地探微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桥面铺装混凝土凿除工艺对比分析
钢桥面铺装技术现状与发展
桥面防水层的技术突破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家乡的石拱桥
人社部明确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