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名镇枫香溪

2018-12-04肖凌霄

藏天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红三军黔东德江县

文/本刊记者 肖凌霄

2018年新增的贵州省级文保单位,黔东北的红色文保单位就有几十个,重点选择了二六军团活动的一些旧址。而其中最耀眼的地域,当属德江县枫香溪。小小一个镇,一次就新增省级文保单位近10个,全与红色文化有关。这一切的背后,是那段改变中国历史的红色革命。

1934年5月10日,红三军在贺龙、关向应等率领下,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剿,从四川彭水西渡乌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黔东进发,6月1日,占领沿河县城。16日,红三军进入德江县枫香溪。

从湘鄂西一路转战到达贵州的红三军,战士疲劳、给养困难,广大指战员对“左”倾错误所造成的状况强烈不满,迫切希望建立根据地。1934年6月19日下午,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了“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

会上,贺龙提出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主张,得到关向应的支持后,夏曦最终也同意该主张。会上还讨论通过了恢复红军中党、团组织与政治机关,重新登记党、团员等问题。

枫香溪会议是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历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挽救了红三军,是红三军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枫香溪会议后,红三军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迅速开展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到1934年9月,苏区范围扩大了近一倍,已拥有印江、德江、沿河、松桃、石阡、江口及四川酉阳县地域,纵横200里,人口10万人以上,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100 多个乡苏维埃政府。今枫香溪镇域内有枫香溪和张家湾2个区革命委员会,枫香溪、龙塘、上坝、下坝、叶元坝、丝茅坝、金盆水、张家湾、袁家湾乡 9个苏维埃政府。

枫香溪会议的胜利召开,建立了贵州高原唯一的根据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和其它根据地的斗争。

黔东根据地的建立,使部队及时得到了休整和补充,同时也为红二、六军团的木黄会师奠定了基础,为中国革命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做出了重大贡献。1934 年 10月 24 日,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并由红二军团总部兼二、六军团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两军团行动。1935 年 11 月,按照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

枫香溪除留下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枫香溪会议旧址外,还留下了众多革命遗迹和纪念地,包括军部直属警卫排旧址、侦查科旧址、兵工厂旧址、3处区革命委员会旧址、11处乡苏维埃旧址、马池坝红军桥、烈士就义地、会议纪念碑、杨柳井贺龙钓鱼处、贺龙演讲台等革命历史遗迹。

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娄清介绍说,那时候一个大县才几万人,几千红军突然到这个地方,吃喝拉撒是需要支撑的,太穷的地方根本养不活。今年年初,贵州省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以枫香溪为例,进行“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保护展示利用调查研究”并形成报告。通过对枫香溪镇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和传统村落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记录,以“文化线路” 理念和实践经验,对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为重点的文物进行归纳、整理,以期纳入“长征文化线路”,形成一个完整、动态的线性遗产体系。

枫香溪地处长江中上游的乌江流域、大娄山与武陵山两大板块的交接处,乌江南北纵贯其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气候温和,降雨丰富,风景秀丽,自然山水雄奇、人文底蕴深厚,是著名的傩戏之乡、天麻之乡、乌江奇石之乡、革命老区,利农耕,益人居。其文化遗产,特别是不可移动文物,其类型和数量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厚重得多。

调查结果显示,枫香溪的文化遗产,具有典型的“耕读传家”的农耕文化特征。虽偏居一隅,但物阜民丰的枫香溪,客观上为红三军到来后的革命活动创造了地理优越和储备充裕的条件。

◎枫香溪会议会址

延伸阅读:

2018年枫香溪新增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下半年,红三军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德江一带开辟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其下建立17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其中就包括以下德江县枫香溪镇新增的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德江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张家湾村金盆水组。

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辖上坝、下寨、立阳坝、袁家湾、金盆水和张家湾6个乡苏维埃政府,有30名自卫队员。旧址为李氏民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440平方米。正房三间带厢楼二间,穿斗式木结构青瓦顶。基本保持原有风貌。

2、德江叶元坝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双坝村叶元坝组。

叶元坝乡苏维埃政府隶属于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1934年7月成立,有自卫队员30人,打土豪7户,让1540位贫苦农民分得田地。旧址为民宅,建于清咸同年间,占地面积231平方米。正房三间,穿斗式木结构青瓦顶,东侧有耳房。

3、德江袁家湾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袁场社区。

袁家湾乡苏维埃政府隶属于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1934年7月成立,有自卫队员34人,打土豪6户,让1820位贫苦农民分得田地。旧址为陈氏民宅,建于清代,有2栋房屋组成,1栋为四开间穿斗式木结构悬山小青瓦顶,建筑面积约126平方米;另1栋为七开间穿斗式木结构悬山小青瓦顶,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

4、德江金盆水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新联村金盆水组。

金盆水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4年7月,隶属于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为民宅,建于清代,一正两厢三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625平方米。基本保持原有风貌。

5、德江张家湾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新联村张家湾。

张家湾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4年7月,隶属于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为李氏民宅,建于清乾隆年间,一正两厢三合院式布局,包括院坝在内,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基本保持原有风貌。

6、德江上坝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上坝村。

上坝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4年7月,隶属于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为冉氏民宅,建于清代,原为一正两厢,正房为六开间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厢房无存,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枫香溪会议纪念碑

7、德江枫香溪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

枫香溪区革命委员会是黔东特区最早建立的区革命委员会,1934年6月成立,下辖枫香溪、龙塘、丝毛坝3个乡苏维埃政府,有36名自卫队员。红二军团、红六军团撤出黔东特区后,自卫队长王邦俊继续开展斗争,不幸落入敌手,壮烈牺牲。旧址为民宅,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建筑面积91.5平方米,为两进院穿斗式木结构青瓦顶建筑。现存房子五间。

8、德江丝毛坝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丝毛坝村

丝毛坝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4年6月,隶属于黔东特区最早建立的枫香溪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为宋氏民宅,建于清代,正房为四开间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基本保持原有风貌。

9、德江龙塘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长征村龙塘组。

龙塘乡苏维埃政府隶属于枫香区革命委员会,1934年6月底成立,有自卫队员30人,打土豪6户,让2630位贫苦农民分得田地。旧址为民宅,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380平方米。正房三间,右侧厢楼二间,穿斗式木结构青瓦顶建筑。

猜你喜欢

红三军黔东德江县
明清时期黔东手工纸技术的传播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爸爸·我·山城
“飞将军”黄公略
鲜为人知的3500公里“小长征”
杜雄飞 藏石欣赏
宏 藏石欣赏
黔东松桃—黄平地区上震旦统—下寒武统留茶坡组放射性影响评价
红二、六军团转战渝东南
德江县老龄办调研农村互助幸福院选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