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丰富数学学习底色

2018-12-01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王美华

小学时代 2018年2期
关键词:应用题语言思维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王美华

常常聆听教育专家高屋建瓴的教育理论,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分享他们高大上的研究报告和专业成长历程。从中欣赏到他们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景;观察到他们绚丽多姿的教育艺术;感受到他们敢于担当的人文意识。他们的字字句句无不渗出教育的智慧、教育者的包容。他们的点滴之为均体现出教育者的终极目标:一切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用尽自己的所有让孩子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扪心自问我们的课堂为孩子的明天留下了什么?魏洁教授说:“我们的孩子很多时候,只知道数学现象,说不出数学算理,计算方法。”试问是孩子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吗?答案是否定的,究其原因是教师平时忽视了说理交流能力的训练,忽略了孩子的渴望,缺少激励的语言,无视他们原有知识经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自身缺乏参与意识、缺少语言符号,没有语言交流的兴趣,再加上数学课堂上,语言相比而言精炼又枯燥。要改变现状,就要从核心素养出发,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一、从学生立场出发,促其快乐成长

1.语言调控,面向全体提升

平常的课堂中不难发现,还有不少教师仍然要求学生绝对遵守课堂纪律,规规矩矩,不准随便“插嘴”,把学生在课堂上的“插嘴”视为扰乱课堂的行为,视为不尊重教师的行为,有的教师还对学生的“插嘴”大发雷霆。这种教育是因循守旧,刻板僵化的表现,其实它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灵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可能就不喜欢你这个老师,不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学生们,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如果经常得到老师的多方鼓励和肯定,跟老师会更亲近,上起课来也格外认真。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调控是导致学生能否交谈的关键。教师一句煽情的话,能让处于被动状态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话匣子被打开了,就不愁课堂上冷冷清清了。

例如教学“分数”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圆片、正方形、长方形折出一个二分之一来。学生争先恐后上讲台前边展示边讲说,忽然有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正方形跟老师说:“我为什么不能用它来表示四分之一呢?”……

教师给予准确的切入点是行之有效的妙招,课堂上随着知识难度增加,思维要求的提升,要让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观点,通常课堂发言的学生真是寥寥数人,主要是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够自信,担心说错或说不全。这时如果降低要求,哪怕一两个字也行,只要有那么点意思教师都能给予一个满意的态势语该多好。师与生灿烂的笑容是对学生最大的鼓舞和信任,“你能行”将成为“我能行”。这正是学生需要,也正是新课标中提倡的,让学生有内心的冲动——想说。

2.积极鼓励,关注个体提升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现在的课堂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已经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而课程也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课程。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如“练习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信息技术组同学组装一个机器人玩具需要6分钟,休息1分钟,照这样计算45分钟组装多少个机器人玩具?当我发现有与众不同的答案:“45-6=39(分),1+6=7(分),39÷7=5(个)……4(分),5+1=6(个)”,立马捧起小火苗:说说你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扭捏着,我知道他平时发言不积极,不是他思维不积极,而是害羞,也许是平时人前表现的机会少了。学生在我们的掌声中答道:我先当作把时间都能正好用完,那么最后一个就是6分钟,然后再用39除以7,这样就能算出5个还有时间多,5+1=6个,剩下的时间不够再装一个,所以就只能是6个。同学们不由自主再次给予掌声,学生在一次次的鼓励肯定中积累信心,丰富表达的语言和经验。课堂活跃起来,思维灵活起来,语言丰富起来。

二、注重教材研读,帮助自主表现

1.开放课堂,让学生答起来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只有求异,才能创新,课堂上,一道题的解答,学生往往片刻又想到了不同的解法,如果老师不允许学生自主解答,那么学生燃起的火花就容易熄灭。因此,学生的课堂上的抢说,常常体现了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师应该知道,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文本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一节应用题课上,我让学生自己分组,剪贴小红旗,然后统计数据,看表格编应用题,请你的小伙伴解答。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编了好多个应用题,请自己的小伙伴作了解答。见势我让他们说出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当然是跃跃欲试,不甘示弱,因为这些应用题是用他们自己所做的小红旗编成的,算理就在题意中很浅显。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游戏活动来编题,加强数学与自然生活的联系,用自己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当然易如反掌,连那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举起小手,尝试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一种思维能力的外在体现方式——说理。

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从而心中有所想,继而有所悟,激起内心的涟漪——波澜——破浪而出,一吐为快,达到我体验着我快乐的意境。

2.交流互动,使学生活起来

认真听是说得准的前奏,在课堂上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因学生的各自知识经验、知识水平、解决问题能力、情感参与的多少有很大的差别,因此说理的过程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就有先后、好坏。在教学中要设计大板块环节促进学生交流互动,在思辨中完善自己的表达内容,精炼自己的表达语言,丰富自己表达的形式。

如苏教版数学教材第11册有这样一道题:粮丰农场前年收玉米7500千克,去年收玉米9000千克。去年收的玉米比前年增产几成?同学们用常规的解答方法是:把去年比前年增产的数量除以前年的数量,即列式为:(9000-7500)÷7500=1500÷7500=20%,即两成。

这时,有一位班上数学成绩很一般的同学姜余回答说:“还可以用9000除以7500。”我看着他,其他同学都哄的一声发出了笑声,他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另有一位同学又问:“9000除以7500求的是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百分之几”,“同学们,姜余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呢,我们应该耐心地倾听才对呀,他这样想说不定有他的道理呢”老师微笑着鼓励他说。这时,同学们很快安静了下来,姜余同学果然说出了他的想法:“9000除以7500的商再减去100%。”“同学们,他的列式对吗?”“对”,这时很多同学齐声回答。于是,老师趁热打铁,让姜余同学把思考的过程再讲给大家听一下,使全班同学都明白了这种解法。这时,老师既抓住时机对姜余同学积极思维、善于创新给予了表扬,又教育其他同学一方面要向他学习,另一方面要学会倾听,要尊重同学,同学发言时不能打断,要耐心地倾听完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与学生的信息,抓住生成资源,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研究者、探讨者、成功者。让学生学会说数学,从想说,到能说,再到独树一帜地创新说。学生这样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伴随他的一生,也将终身受用。

猜你喜欢

应用题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