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推优入团“四环节”活动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8-12-01上海市徐泾中学周慧兰

少先队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团校入团活动课

□ 上海市徐泾中学 周慧兰

“加强初中团队衔接”是少先队改革的十大任务之一。我们徐泾中学学校少工委组建了学校少先队研修中心组,一起开展调查,聚焦问题,共同探索初中少先队“推优入团”与团队衔接工作的规律,形成了争优、育优、评优、荐优四个环节的工作思路。

一、潜心争优:运用仪式教育及榜样引领,营造人人积极向上、向往共青团组织的氛围

“争优”是指在全校开展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团队组织衔接的氛围,激发少先队员向往共青团组织的情感和愿望,这是我们开展推优入团工作的第一步。

(一)做实仪式教育——树立榜样,团队携手,引领成长

少先队仪式教育应该精心设计,使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大队辅导员应善于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挖掘出仪式的价值,组织团、队员共同参与相关年级的主题仪式教育活动设计,帮助师生经历共同的情感体验,凸显仪式教育的意义。

“换戴大号红领巾仪式”是初中新生参加的第一个仪式,我邀请高年级的团队员参加,为刚刚步入初中的队员换戴大号红领巾,现场分享团队员在队旗下成长的故事和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的心路历程。这既能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染力,又能对六年级队员进行共青团组织的启蒙教育,为自己在初中阶段的成长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七年级的“重温铭言仪式”,由高年级团队员带领队员们重温铭言,帮助队员们明确责任,为队员们的成长发展指明方向。八年级的“十四岁集体生日仪式”,第一批光荣入团的新团员交流各自成为新团员的感受,点燃起队员们的青春理想,激励更多的少先队员向团组织靠拢。

各年级的少先队仪式活动陪伴队员们一路成长,使团队员的榜样作用持久产生作用,携手少先队员共同成长,使一次次仪式教育活动成为强化少先队员向往共青团组织的经历,激发队员们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使加入共青团组织成为队员们追求的美好理想。

(二)组织寻访活动——主动寻找,采访探究,学习榜样

学校大队部和团总支发动队员寻访身边的优秀共青团员,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发现共青团员的闪光点和光荣感,感受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增强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向往。

队员们自觉走近优秀团员,有的找到了优秀奥运志愿者张薇老师,倾听她的志愿者故事;有的采访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的“微笑四叶草”志愿者团队;有的走进渔阳里探究优秀青年团员的事迹,等等。真实的故事案例,真诚的感受交流,让队员们更真切地理解了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了团组织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让他们对于入团的动机也有了更清醒的定位。

通过仪式教育和优秀寻访,努力营造氛围的效果是明显的,队员们加入共青团组织的愿望更加迫切了,学校团总支收到了更多的入团申请书,其中追风筝中队27人,100%递交了入团申请书。

二、灵动育优:通过少年团校、少先队活动课进行团前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少先队员综合素质

(一)少年团校育优

少年团校是向初中少先队员进行系统的共青团知识教育的阵地,是队员们学习共青团、准备参加共青团、接受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团队工作衔接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少年团校更好地开展团前教育,让队员们更受益,我们努力创新团课模式。

1.理论学习式。进入团校学习的学员,既要了解共青团的历史、光荣传统,学习共青团章程,团员的权利、义务等,也要了解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和光荣感,端正入团动机,明确新时期共青团员的标准、确立志向等等。为了提升队员们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我们学校的少年团校特别注重创新授课方式。

(1)学生团干部讲师团:由学校部分优秀的团干部组成“学生团干部讲师团”,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团干部对团校学员进行相关团知识教学,形成“兵教兵”的教学模式,以榜样引领,用彼此更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激发队员们学习的兴趣。如:讲讲《人生三件大事》,议议《我的青春梦想》等。

(2)专题讲座:由选拔的学校优秀青年团员教师作为团课讲师进行教学。团课讲师举行时事理论专题讲座,将自己习得的时事理论,用适合队员的方式进行讲授,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如:团校专题讲座“图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先队与十九大”、“接棒中国梦”等。老师们从队员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和内容入手,将时事理论和队员们的生活学习相结合,让队员们在与时俱进的学习中,开拓了眼界,提升了素养。

(3)微信扫一扫——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我们学校的少年团校坚持面对面的教授与队员们的自学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原来队员学习的次数和容量不足的困惑。少年团校借助微信平台,将团基础知识和重要的时事理论分类放入微信平台,如:了解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故事、观看电影《桃李劫》,听听我们青春的旋律等,设置专用的二维码。布置少年团校的学员通过二维码扫一扫的方式,利用闲暇时间随时进行自主学习。

2.任务驱动式。经过团校学习后,学员们便要明确学校入团考核的流程和要求。而我们学校少年团校对于学员的学习与考核,除了基本的笔试考核之外,还对学员提出了特定的任务与要求:

(1)当回小老师。在少年团校内与先进的团干部、优秀的青年教师智慧碰撞,再一次进行团知识的巩固内化,通过提炼梳理,构建“团知识小课堂”,走进小课堂,当回小老师,教唱团歌,认识团标志,开展团知识小竞赛等,并将知识传递给低年级同伴。

(2)进行一次学习心得的交流。要求学员们在少年团校学习过程中认真积累学习笔记,参加组织生活,主动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彼此观点碰撞,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感悟。如:进行“我为团校代言”的一句话交流活动,队员们不仅分享了团校所学的收获,还提出了团校改善团课的意见:“我想听更多的优秀团员故事”“我想做好榜样,学校需要建设更多的志愿岗位”等。

(3)参与志愿实践活动。团校以团员干部为领头雁,以优秀少先队员和入团积极分子为主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依托,组织集体志愿服务活动,或个人志愿者服务实践。如学校少年团校组建校园“一家”志愿者团队,制定志愿者服务制度;京华路上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校园环境志愿维护制度等,要求学员入团前必须完成至少两项内容,合计不少于2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这样的任务驱动和实践体验,不但激发了学员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员的志愿意志力,提高了推优入团的可测性,保证了入团积极分子向往共青团,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团的持久性。

多样化的团课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对团、对党组织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学中做,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丰富的学习过程帮助队员们更好地成长。

(二)少先队活动课育优

少先队活动课是少先队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的重要阵地,广大中队辅导员是少先队活动课实施的中坚力量。在学校少工委的领导下,大队辅导员牵头成立了少先队活动课研修组,共同策划并研讨,设计推优入团系列队课。

1.推优入团系列队活动课。推优入团系列队活动课包括《我们“正”青春》、《我们“正”行动》、《我们“正”光荣》,每一个活动方案各有侧重。

《我们“正”青春》的少先队活动课,通过组织队员问卷调查、实地参观团中央机关旧址、寻访身边的优秀志愿者等活动,帮助队员们正确认识共青团组织,树立正确的入团动机,发扬和传承共青团组织的正能量好品质,增强队员们的组织归属感和光荣感,唤起少先队员对共青团组织的向往。

《我们“正”行动》的少先队活动课,从少先队员的宣誓活动入手,通过入团申请书的交流分享、接力章启动,志愿岗位竞聘等活动引导队员明确青春的担当、团的责任,引导队员从志愿服务做起,践行团的宗旨,增强队员们对团组织的向往。

《我们“正”光荣》的少先队活动课,通过分享和展示入团积极分子在团校所学、所做,引导队员对共产主义青年团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明确成为团员的标准和要求。强调队员志愿活动的作用和价值,培养队员的责任意识,增强队员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最后,通过中队民主投票,确定团员发展对象。

2.中队辅导员自主开发选修课。少先队活动课进课表,保证了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更好地保障了我们推优入团系列队活动课的推进。除了三堂少先队活动课是队员们推优入团的必修课之外,中队辅导员老师们还自主开发并实施其他的关于共青团的选修课。如:《回顾共青团历史》《团员故事说》等。这些少先队活动课以中队辅导员为主导,面向各中队全体队员,更直接地帮助队员们了解共青团,树立正确的入团动机,积极主动向团组织靠拢。

3.实践活动育优。学校少年团校“参与志愿实践活动”的要求,将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途径,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作用。

(1)校内实践活动育优。在校内,学校大队部制订了校内志愿者岗位菜单,组织队员们自主报名参与。如在每月学校活动、中队值周工作、校园特色角等阵地中创设各类志愿岗位,为队员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以确保队员在入团前能完成一定量的志愿体验经历。

(2)校外实践活动育优。走出校门,我们有传统品牌志愿活动——“京华路上小雷锋”,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十年之久,我们在坚持中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从传统的“弯弯腰”“啄木鸟行动”到如今的“快闪行动”,街头访问宣传新交规、市民新“七不”规范、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等;还有与时俱进的“泾彩”志愿宣传活动,如“当好小小东道主,助力进博会”——前往敬老院给老人们讲进博知识,陪老人玩游戏;走近博物馆,和游客开展互动,宣讲进博会等。

学校团总支、大队部还设计了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如:消防总动员、国防在身边、污水去哪儿了、走进渔阳里等。

“心有梦想,践有行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队员履行团章的意识,进一步端正队员的入团动机,为“推优入团”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三、多元评优:以目标激励为导向,不断增强队员积极向上的愿望,引导队员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团

为了鼓励少先队员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团的积极性,使推优入团机制真正成为培养队员入团动机和实际行动的催化剂,中、大队辅导员和大队干部共同讨论并设计了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一)评价项目的多元化

1.团校考核评价。包括团课考试,志愿体验活动记录等。

2.奖章评价。有各年级设立的组织类必修章——立志章、铭言章、接力章、珍爱章。还有结合各年级少先队活动主要内容设置选修章——小事业章、小调查章、志愿者章等;还有校本特色章——“四会小达人章”。

3.称号评价。以学员们参加各类少先队活动的表现,经过民主评选,评选出“敬师之星”,“假日‘四会’小达人”等称号;还有各类才艺的竞赛小达人等。

4.展示评价。对队员们在活动中完成的任务情况或任务作品进行评价,如:手抄报作品、优秀任务单等。学校大队部专门辟出宣传橱窗,予以展示。

5.荣誉评价。以每年一次的学校优秀队员、队干部,优秀中、小队评选,考察少年团校的学员个人能力或带领中小队的能力等。

(二)评价对象的多元化

评价过程中,我们邀请更多的对象参与其中,有队员自评、伙伴互评、辅导员评价、实践基地评价等。各类活动任务单上,设计自评、互评、辅导员评价板块。

如:在进行“东乡烈士”寻访探究的活动中,我们在任务单中就设计了“自我评价”“小队评价”“辅导员评价”的版块。通过多对象评价的设计,提升队员活动过程中的认真度和积极性,为后期评选活动优秀个人备好依据。校外实践基地的活动中我们还运用活动护照,让基地相关辅导员进行敲章或打卡进行评价。

因为我们制订的评价项目清晰、评价标准明确、评价方法规范,改变了以往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评价理念,凡是在少先队活动中积极参加的、表现认真的、能够完成少先队中小队交给任务的队员,都能受到表扬、得到关注,极大地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

四、规范荐优:民主推选、公平公正,确保推优入团的质量

我们坚持推优入团过程中的两次荐优,第一次是推荐少年团校学员,即入团积极分子;第二次是推荐确定团员发展对象。两次推荐的过程都由队员提名,中队民主投票产生,认真填写《上海市入团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记录表》,记录投票情况,有中队委员会讨论书写意见,有中队辅导员意见签名。

通过中队民主推选,让队员们为心目中真正优秀的队员投票,让真正符合团章要求的队员加入团组织,确保推优入团质量。

积极贯彻《少先队改革方案》,我们将推优入团作为突破口,通过争优、育优、评优、荐优四个环节做实做好初中团队衔接,更有效统整学校少先队各项工作,为初中少先队工作注入活水,让其绽放更多精彩。

猜你喜欢

团校入团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开办少年团校 做好推优入团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十)
如何做好行业团校的品牌建设
取经之路
入团感受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
团的知识问答
不要不发展“大青年”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