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82例综合护理干预临床观察*

2018-11-30张建荣侯诗箐魏恩荣呼焕珠

陕西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患者血压

张建荣,侯诗箐,魏恩荣,呼焕珠

陕西省友谊医院(西安710068)

主题词 高血压/护理 早期医学干预

高血压病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因此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风险的认识成为必然,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我们对我院心内科 82 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8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第三版(2016年修订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原发性高血压病、继发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病,或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的疾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采用数字表法依据不同护理方法将抽取的8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41例。 其中综合护理组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50~81岁,平均(52.2±8.1)岁;病程10~38年,平均(11.2±1.1)年。常规护理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48~79岁,平均(53.6±7.3)岁;病程9~35年,平均(13.6±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2.1 常规护理: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内容有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水平、动态血糖变化、生命体征,以及监测各项心电指标,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基础药物治疗等。

2.2 综合护理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血压变化、并发症及精神状况等不同情况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

2.2.1 心里疏导:由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缺乏,患者常常会出现恐惧、焦虑、失眠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因此心理护理成为首要护理工作。心理护理工作者通过和患者及直系亲属采用多种沟通方式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积极的交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及家属积极面对疾病,消除心里障碍[2-3]。

2.2.2 生活护理细则:①环境要求。日常休养是高血压合并心脏病或糖尿病、肾衰竭等患者应注意生活首要条件,因此需要保持病房环境舒适卫生,病房内保持安静,病房定时通风,室温最好恒温25 ℃ 、湿度 60%左右最为适宜[4-6]。长时间卧床的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睡姿。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以采用平直卧姿为主[7]。②皮肤护理。长时间卧床患者要积极预防三大并发症之一的褥疮的发生,护理内容包括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易发生压疮的部位等。③排便护理。为了避免患者由于用力排便血压使骤升,诱发颅内出血的发生,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排便知识的宣教,教会患者正确的排便技巧。排便采用的姿势也有所要求,禁止采用蹲位,并实时监测患者排便情况,促使其保持排便通畅。小剂量的缓泻剂使用,并配合按摩腹部,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对于患者排便困难也有积极意义[8]。④饮食护理。在饮食方面,高血压患者应以低盐、低脂、高蛋白为主,水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血压的稳定大有裨益。戒烟酒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是高血压患者必须注意的,而吸烟嗜酒是很多高血压患者不能维持血压稳定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因此配合正确的饮食疏导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9]。

2.2.3 指导用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于降压药终身服用认识不足,对于药物的副作用有恐惧心理,存在擅自减量或者停药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细致的宣传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务必使患者纠正这些不正确观念。而对于降压药有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要密切观察警惕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10]。

3 评价指标 ①护理效果评价指标:根据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变化将临床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类。其中显效: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下降超过10mmHg以上,和(或)舒张压下降超过20mmHg以上;有效: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下降小于1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无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下降[11-12]。临床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护理满意度评估:根据我院患者实际情况设计护理满意调查问卷,分别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以非常满意+较满意的例数计算满意度。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 *P<0.05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0.05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而来的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增加。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并非独立性疾病,从我国流行病调查数据上来看,高血压的患病率在32%~33%,意味着将近三分之一的中国人都有高血压,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患者人群,这个数据在预测未来十年还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有可能接近到35%以上的人群患有高血压。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且具有致残率高等特点,高血压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不易察觉,患者一般需终生服药[13-15]。经过近几年护理服务理念的发展,护理方法也进行了不断优化,从单一模式,发展到综合多途径模式。而发病率较高的危害极大的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高血压疾病常规护理只注重对患者用药方法,以及饮食上进行宣教,而忽略了高血压病患者在心理上的干预,因此调动患者积极性,将患者社会、心理、生理管理有机统一,对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及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院在传统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方法,首先给与心理干预,我院通过加强了患者的心理疏导配合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病情的演变及治疗的目的,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消除患者因高血压带来的身心受损诸如恐惧、悲观、失眠、厌世等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血压维持稳定,对生活充满信心,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疾病的困扰[16-17]。其次从生活方面如居住环境,饮食习惯,排便方式等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还包括重要的一个环节,服药期间药物的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即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本研究通过选取高血压病患者 82例,随机将他们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对两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法及常规护理法,6个月后,细致观察两组的护理前后的效果,并比较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我们调查到综合护理组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 92.7%、97.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生活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善,吸烟、饮酒、低盐等生活方式有了大幅较低,提示高血压患者认识到这些不良生活对身体的危害性。而坚持规律锻炼、合理饮食及定期血压的测量都有大幅提升,提示医护人员的健康干预成果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方式。肥胖问题变化不大,说明短期内,肥胖问题是不可控制指数。数据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经过综合护理方法,我们医护人员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合理选用降压药物,极大提高了患者药物合理利用率,使该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理想,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所降低。血压的稳定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是近期还是长远来看都有积极意义。常规护理组的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为75.6%、8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证明综合护理法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高血压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维持血压的平稳状态,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病患者血压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