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数学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11-30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读题小红题目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王 兰

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简而言之,数学阅读是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课内阅读现状的思考

在教学中,更多谈及阅读的是语文学科,数学教学则演变为题海战术。让学生阅读会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讲几道例题。即使有的数学老师意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决定了孩子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往往是教师主导、剖析题目的意思,这种做法看似提高了课堂效率,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自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一遇到信息量多的题目就束手无策,影响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课内阅读能力的培养

1.观思结合,读图有妙招

(1)有序观察法

一年级的数学课本包含五颜六色的图片,富有童趣的情景,一个个可爱萌化的人物,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同时也为抽象的数学学习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孩子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展开一次次数学探索活动,同时也让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真实化。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小朋友总是说得杂乱无序,一会儿说我看到了树,一会儿说看到了滑滑梯,不能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因而在第一课教学时就得给孩子灌输一种观念:带着数学的眼光有序地去看问题。从上往下看(从远往近看),我看到了有8棵树、3架飞机、2个秋千…… 在第二单元比一比时,机灵的小朋友已经学会了带着数学眼光有序地看图,因而还要进行强化。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等到学到第五单元、第八单元时,小朋友的看图能力就将得到明显的提升,数学思维、数学学习能力在这一次次有序阅读中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有序地观察思考的习惯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随着年级的提高,数学知识将越来越复杂,而有序观察、有序思考这种方法是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良方。

(2)注意牵引法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叶障目的现象经常会发生,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在学生读图时,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抓住数学学习的重点,及时通过精简的语言或者动作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数学信息上来。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52页“得数是6、7的加法”时,在观察图片时,本意是让学生观察其中种好的树有2棵,还没有种的树有4棵,观察重点在于数字,但个别小朋友还会说我看到了大树。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的处理方法是:再仔细看看,这幅图除了这些大树,你最主要看到了什么?

(3)情境重现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高度抽象概括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如果能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那么学生的生活经验就能成为学习的重要资源,同时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与魅力。其实数学中的很多原理、数量关系在学生的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比如自行车中就暗含着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游乐场里的很多娱乐设施就是借助平移与旋转创造乐趣等。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甚至将书本上的情景在课堂中加以展现,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更能准确理解题意,喜爱数学。

例如:在学习一年级认位置以及解决一系列排队问题时,孩子觉得困难。在认位置的课堂教学中,我就以教室中的孩子为例,让他们找找自己的“前后”“左右”,并通过玩指令游戏让课堂动起来,孩子非常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在解决排队问题时,让孩子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读题,自己组织排队,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来判断确定“前后”“第几”这类数学问题,这样不仅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趣味性,还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学以致用。

2.细致耐心,读题有技巧

(1)朗读识字法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这就阻碍了学生顺利地进行数学阅读活动,一道题目,教师读出来,学生容易做,而学生自己读题、做题就显得很吃力。

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引导学生在练习中阅读。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字有:数、找、练、画、圈、看、连……常见的词有:连线、写数、一笔画……常用的句子有:看数画线,数一数有几朵花……每次遇到题目时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再次认读,对学生不理解的生字、词语和句子进行解释,进而理解题意。

(2)用手指读法

在数学学习中,孩子经常会匆匆读一遍就觉得理解了题目的意思,急于动笔解题。如一道填空题:“从右数,桃子排第( )。”学生一看是找次序的题目,马上惯性思维,从左到右开始数起,结果导致错误。用手指读,调动学生的眼睛、手、脑多种感官,同时指读可以放慢做题速度,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3)做标记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虽然要求学生做到用手指着读、大声读,但学生还是不理解题目意思,究其原因是没找到关键词。如果对于题目中的关键字进行标注(如画圈、划线等),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到问题的本质,更高效地读懂题意,从而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比如,在做填空题时经常遇到从左数、从右数、左边第几个、右边第几个、从大到小等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圈画,养成仔细读题、审题、做题的习惯;在做解决问题的时候,将“一共”“原来”借走”“还剩”等重点词语进行圈画,从而理解每个数学条件的意思。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为学生主动思维提供可能。在教给孩子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数学教学也作为一种文化,更作为一种良好习惯来延续。

(4)对比阅读法

对比阅读是将两个或多个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做对比,找出其中的不同点,厘清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准确理解题目表达的含义。

例如:小红这一组一共有10人,小红前面有3人,小红后面有( )人;小红这一组一共有10人,小红排在第3个,小红后面有( )人。通过对比,找出题目中的不同点,理解第3和3的区别。

总之,学生只有拥有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逐渐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读题小红题目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读题粗心问题的纠正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相亲
诚实的小红
追根求源
小红低唱我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