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综述

2018-11-30高文军李志洁

物流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物流

高文军,李志洁

(山西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能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技术与设备等物质支撑,成为衡量一个省份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决定一个省份在国家分工中地位的关键因素[1]。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是继原材料、劳动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泉”,对整个社会商品的流通和企业的运营成本、经营效率具有重大影响,是衡量一个省份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业也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部门,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业就业人口的5%~8%由物流业吸收[2-3]。

1 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关系

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关系研究主要形成了四种理论,分别为需求遵从理论、供给主导理论、互动理论和融合理论。

需求遵从理论认为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流业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地位,即物流业通过满足制造业扩张所引致的物流服务需求来发挥作用[4]。Cohen等[5]认为只有当工业化和制造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会衍生出大量物流服务需求。李庆杨等[6]认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致使工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结果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和技术支持。

供给主导理论认为物流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物流服务业,就不可能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业等的发展可以提高社会分工程度、延长产品生产链条、降低社会经济运行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制造业发展与经济增长[4]。

互动理论认为物流业和制造业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互补关系[7-8]。物流服务业可以协助制造业快速响应市场、扩大市场和提升竞争力;制造业可将部分价值链活动以外包方式交由物流服务业运营,从而构建高附加值的生产体系[6]。

融合理论认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物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边界逐渐模糊,出现了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9]。

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国外学者最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进行了研究,如Jayanth Jayaram等[10]运用大量制造企业调研数据研究了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纳入的供应链整合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Colleen等[11]探讨了物流业与制造业合作伙伴关系促进二者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机理;W.R.Goe[12]运用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链的相互关联问题。

在国内,彭本红等[13]运用共生理论,对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现代物流业和先进制造业之间的合作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王晓艳[3]分析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联动机理,给出了二者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王珍珍等[14]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竞合模型进行了研究,构建了二者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模型[15],计算了1995~2007年我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与物流业的关联程度和协调度[16-17];高觉民等[18]基于产业关联角度构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互动模型;施国洪和赵曼等[19]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对江苏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崔晓迪[20]则建立了基于DEA-GRA的双层模型,并据此对天津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果进行了评价。此外,韦琦[21]利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证明了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发展在1978~2009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苏秦、张艳[22]、程永伟[23]、张沛东等[24]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董千里等[25]运用复合系统模型,对陕西省不同地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得出了“陕西全省协调程度呈现M型变化趋势”的结论。

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影响因素

孙家庆等[26]通过市场调查得到了推动港口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组织交互因素、障碍因素、保障因素、流程因素、推动因素和制度因素;张季平等[27]研究了营商环境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机理,认为营商环境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发挥间接的正向影响;沈文装[28]利用问卷调查探究了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关系的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二者联动关系的影响程度;马晓倩[29]认为外包风险与缺乏有效沟通是阻碍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重要因素;李正锋[30]认为专用资产投资、信息共享和制度建设对二业联动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4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策略

仅有少数学者在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研究中涉及一些二业联动发展的提升策略。梁晓杰等[31]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经验,认为政府通过完善物流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公共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加快推动物流园区发展、推进物流信息化、建立物流标准体系、推动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可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黄有方等[32]通过对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认为通过加强政府政策导向和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一体化建设、鼓励制造业物流业务分离、提升基于供应链物流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实施联动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强化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加强联动发展环境营造可促进二业的联动发展。

5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评价与展望

5.1 研究评价

相关研究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关系的认识从一业是另一业发展的基础发展到了两业联动融合发展;对联动发展的研究则认为应当在供应链管理中整合物流、创新联动发展模型、评价耦合度和协调度;对联动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给出的较为具体的因素有营商环境、外包风险和缺乏有效沟通;对二业联动发展提升策略的研究基于政府视角给出了宏观策略。

总体而言,当前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国外研究侧重于定性分析和通过调查问卷基于微观层面对制造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不具有宏观代表性;二是国内研究大多侧重于从宏观层面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程度进行评价,较少关注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没有揭开影响因素作用于联动发展的影响机理黑箱;三是缺少对类似于山西这样的资源依赖型省份如何以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为契机,进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相关研究;四是缺少在政府层面对促进二业联动发展的具体提升策略的研究。

5.2 未来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应在综合国内外研究优势的基础上展开:首先,在较深层次上识别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其次,分析影响因素之间及影响因素与联动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揭开二业联动发展影响机理暗箱;接着,基于影响机理给出具体地促进二业联动发展的策略;最后,结合资源依赖型省份特征给出以二业联动发展为契机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策略。

猜你喜欢

物流业制造业物流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