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学课堂小结的五种实用方法

2018-11-29黄丽霞

生物学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遗传病限时概念图

黄丽霞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杨侨中学 516157)

课堂小结,就是在完成每一个课时教学任务的终结阶段,教师富有艺术性地用3~5min的时间,对某节或某次授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做一个简短的、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和扩展性的总结[1]。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思想方法的训练以及思维方式的提升。因此,掌握几种有效实用的课堂小结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些有效实用的课堂小结方法包括:预习承接法、逻辑脉络法、图表构建法、概括总结法和限时堂测法。

1 预习承接法

预习承接法就是把课堂小结作为两个课时之间的一种过渡,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但本课时不解答、下个课时再解答的方法。毕竟不是所有的课都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对于两节课才能讲完的内容,在第一课时结束时该如何进行课堂小结呢?这就可以用预习承接法。预习承接法为下一个课时设置了悬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能促进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引导学生带着求知欲去探求下一个课时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既承上,又启下,一举两得[2]。

例如,教材必修3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在讲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就没多少时间了,这时就可以抛出问题进行课堂小结:“在一个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双向传导的,那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以什么信号传递呢?依靠什么结构呢?请同学们预习教材第18~22页并完成练习册的预习导学部分,下节课时继续深入探究。”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传导有充分的认识,又可让学生对传递充满兴趣,还可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传导到传递的知识迁移。又如,必修3第2章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一节在讲完激素的发现、激素的作用和分类、激素调节的定义和特点后,可让学生预习激素调节的两个实例:血糖平衡调节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必修1的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和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学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都适合用预习承接法。

使用预习承接法时要注意:一定要提好问题,设置好悬念。

2 逻辑脉络法

逻辑脉络法是用较强大的逻辑梳理教学知识进行课堂小结的方法,使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如同树叶的脉络一样条理清晰。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所以课堂小结对学生理解知识和理顺思路至关重要[3],而逻辑脉络法就能很好地起到这个作用,具有理顺思路、升华理解的作用。

例如,教材必修2第3章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就可用逻辑脉络法进行课堂小结:“早期人们推测蛋白质是遗传物质,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奠定了实验基础,证明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转化因子(遗传物质)是DNA,因DNA的分离纯度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仍遭到质疑;另辟蹊径的赫尔希和蔡斯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据确凿地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随着技术的进步,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证明RNA也是遗传物质。结合众多实验最终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逻辑脉络法适用于逻辑性比较强的内容。使用逻辑脉络法进行课堂小结时,语音语调要抑扬顿挫,并且说到关键时要稍微放慢语速,以便学生跟上逻辑思路。还可配上丰富甚至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听小结时走神。

3 图表构建法

图表构建法是讲完新授内容后通过构建概念图或表格建构知识框架来进行课堂小结的方法。图表构建法有总结归纳和转化升华的作用。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直观形象、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能极大地提高理解和记忆能力。

例如,教材必修3第1章章末自我检测的“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节就适合用概念图小结。这一章的主要概念有:组织液、淋巴、血浆、内环境、细胞、外环境、内环境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概念间的关系有:组织液、淋巴和血浆依次单向流动,组织液和血浆双向流动,流动形成整体构成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交换的媒介,实现这一功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稳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理化性质。

概念图多用于章末复习的课堂小结。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体现,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也可以拿纸和笔(粉笔和黑板)构建,还可以用PPT、甚至是思维导图等软件构建。

表格,即按所需的内容项目画成格子,分别填写文字或数字的书面材料。表格具有可视化、组织整理、分类比较和归纳总结的作用。

例如,必修1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就可列表比较DNA和RNA的异同来作为课堂小结,行标题是DNA和RNA,列标题是中文名称、染色剂、分布、基本单位、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一般结构、功能和空白行,异同就体现在填写的内容里。

表格常用来作比较、区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画表格不难,难的是如何设置对比的项目,使对比突出,以及区分好哪些是不同、哪些是相同,做好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使用图表构建法时要注意5点:①讲授新课时有相应的笔记时间,学生通过写一写、记一记就有了基本记忆,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是构建不了的;②看着镂空的概念图或表格时,学生要脱稿回答,不能翻看笔记照着笔记念,要凭借自己的记忆说出镂空的词或知识点;③PPT做成动画效果,当学生脱稿说出答案而恰好屏幕上出现他所说的内容时,那种肯定和自豪是无法掩饰的;④概念图和表格注意留白,让学生可以继续拓展或以后补充,通过增添内容和设置对比的项目让学生对知识建构有更深刻的认识;⑤要让学生轮流作答,全员参与,因课堂小结的时间有限,要注意提高图表构建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4 概括总结法

概括总结法是指用大括号、小括号以及序号在黑板或PPT上把知识点一一罗列出来进行课堂小结的方法。概括总结法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方法,几乎所有课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课堂小结,概括总结法具有高度概括总结的作用。

例如,教材必修2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一节的课堂小结,就可用概括总结法进行:“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单基因遗传病分为常显、常隐、X显、X隐、伴Y和细胞质遗传。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有多指病、并指病和软骨发育不良症……每一种遗传病举一些例子。”概括总结法是适用于以识记为主、知识点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内容。

概括总结法用板书展示比较慢,批量性差,信息量小,但学生印象深刻持久;用PPT展示比较快,批量性好,信息量大,但课前准备较费时费力,学生印象不深刻。经过多次摸索后,笔者的做法是:把概括总结做成PPT,简单扼要,设计在一张PPT页面。并设置进入、退出和强调等动画效果,课堂小结时逐条展示,学生逐条或复述或记录或辨析,这样就可以克服PPT的缺点、发扬PPT的优点了。

5 限时堂测法

限时堂测法是在限定时间内完成4~5道课堂习题进行课堂小结的方法。实际操作是把题目做成PPT,最好一张PPT设计一道题,PPT右上角做一个倒计时的触发器,然后限时作答(一般10s)。倒计时一到,让学生右手伸出手指表示答案:一个根手指表示A、两根手指表示B、三个手指表示C、四根手指表示D和五根手指表示不会。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点拨,出示正确答案。

例如,教材必修1的第6章第3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必修2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4节“群落的演替”和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都很适合用限时堂测法。

限时堂测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课,主要是识记和再认的知识点。使用限时堂测法进行课堂小结前一定要选好题、出好题。练习题要有代表性,能涵盖本节知识点。使用限时堂测法时要与学生说清楚规则和操作。倒计时方式既紧张又刺激,都是选择题,门槛低,全班学生基本都会参与到其中,参与度高。教师会做到心里有数,选对的有哪些学生,选错的有哪些学生,哪个选项错的学生较多,该提问谁进行点拨……一目了然,课堂反馈的即时性非常好。通过这样的限时堂测能使误区及时得到修正,让做错的学生知道为什么错,教师的点拨对纠正学生的错误思维十分关键[3]。

这五种课堂小结的方法,各有局限,也各有所长,选用时依具体情况而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使课堂小结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注意实际操作的技巧和艺术,追求实用有效。

猜你喜欢

遗传病限时概念图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概念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找茬儿
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
瓷砖识别
几种常见类型遗传病的概率计算
趣味阅读精选
案例法进行“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节的教学
概念图策略在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