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与注意事项

2018-11-29

教书育人 2018年14期
关键词:异质学习者成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1.进入情境,明确主题任务

通过展现情境,学习者自主发现问题,确定主题。主题即问题,将问题分解便形成相应的小组任务。主题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由递进式的或者并列式的等多个子主题组成。由递进式子主题组成的主题是将主题分解成具有逻辑性的若干问题链进行解决。

2.组织小组,确定研究计划

随着研究课题的发布,教师动员学习者根据分配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进行组型搭配。目前,存在较多的组型有小组、组际、师生小组、项目活动小组等。一般而言,组型的选择会随着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合作计划书应由教师或者合作者提前制定。计划书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主题、研究目的、人员的组成与分工以及合作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等。

3.分工协作,搜集信息资源

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显著特征之一。小组合作遵循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成员各有特点。同时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分工协作又必须遵循开放性和自主性原则。例如: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主导性格特点将其标注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红色代表热情,黄色代表责任心强,蓝色代表内心细腻,绿色代表温和和适合倾听。遵循第一原则,每一组必须含有以上四种颜色。遵循第二原则,学生可以在现有颜色中自由选择任意一位搭档。当然如果成员数量不确定时,教师也可分配所有“蓝色”同学专门搜集信息,“红色”同学汇报展示,“绿色”同学负责倾听和记录,“黄色”同学负责提出完善意见。

4.交流分享,协同成果展示

与传统课堂的师生间单向传授或双向互动相比,学习者可以在异质学习团体中有更多的表达和交流机会,信息来向也是多方的。交流不仅局限于异质小组内,可以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为组间评价或师生评价。真正的交流与分享不是固定静止于某个时空,它是发展式的。学习者也会随着交流对象和交流程度的加深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能力。

5.汇报总结,反思意义建构

通过一系列的汇报和反思,小组成员完成最后的活动总结。活动总结可以是过程性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是本主题探索的结论。展示的成果可以是论文的形式,也可以是手绘图或者音视频等。另外,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与指导。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1.统筹全局,关注成长

一般而言,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合作学习前、中、后期,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工作。同时,除了优化内部合作学习机制,从外部也需要创建适合其运作的环境氛围。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是什么,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如何判断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达到了何种程度等问题必须立足于对学习者本身成长的有利性。如果在合作中,成员的胆小自卑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得更加自闭,从某种角度来说,合作无疑是无效的,甚至对参与者产生了较大危害。

2.分工合理,协作有效

分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合作。如果成员只是一味地完成组内分配的任务,而缺乏与其他成员的协作,那么合作学习也只能流于形式。所以,成员之间应积极互相依赖,责任共担。尤其是当学习小组倾向于异质分组时,促进学习者成长的因素会增加,同时风险也会增大,某些学习者被边缘化的可能性会更大。

3.机智应对,水到渠成

课堂实施与施教者的设想往往有着天壤之别,小组学习也会有很多“意外”出现。比如,由于异质小组成员的个性、学习背景等各不相同,容易出现争吵、不愿合作的现象,从而影响教学秩序。另外,就实际情况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时候流于形式,多用于教师的公开课,很少关注合作中出现的“意外”。至此,施教者应专注于小组的队伍建设,定期改变异质学习团体的组成结构。在组织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机智应对各种问题,崇尚自然生成。

参考文献:

[1]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蒋波.论高校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猜你喜欢

异质学习者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对赌”语境下异质股东间及其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平衡
异质越野:多伦路——“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系列项目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