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劳技课堂的有效性

2018-11-28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1期
关键词:劳技多媒体信息技术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中心小学 盛 晶

一、小学劳技课的现状分析

1.学校的忽视

课程标准和性质决定了劳动技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现实却是与之背道而驰。在众多课程中,劳技似乎是不被学校重视的,更有甚者,少数学校直接丢掉了这门课程的教学。

2.学生的无视

劳技课程和美术音乐相比较而言,缺少了那份对艺术美的欣赏;和语文数学相比,又没了那份对知识渴求的欲望;和信息体育相比,更没了那份自由新奇的向往,再加上学校教师的忽视,更容易造成学生对劳技课程的无视。

3.教师的轻视

多数学校的劳技教师都是语数老师“兼职”,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往往忽视了这门课的基础启蒙教育意义,只是把详细的教学演化过程,用讲解代替实际的动手演示,弱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无法突显劳技课的实效性。

二、重新整合,劳技教学信息化

面对劳技课程的现状,如何突显劳技课的有效教学,具化演示过程,是现阶段应首要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寻找突破口来解决这个现状,这是本文主要探索的中心问题。

1.他山之石可攻玉

劳技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妨把“计算机辅助劳技教学”作为起点,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度,为信息技术在劳技教学中重新树立其地位,并对其作用给予再认识。完成这种再认识,需要广泛借鉴,包括借鉴他国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但更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探讨钻研。

2.巧借东风放纸鸢

(1)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建设校园网络。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劳技教学的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局域网络的作用,对推动整合过程具有很大意义。与此同时,努力开展虚拟的劳技教学实验,探讨如何凭借网络优势实现劳技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非常重要的。

(2)恰当利用信息化资源,丰富课堂形式。信息资源的恰当运用,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3)具化教学目标,选择合适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只有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劳技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解决当前劳技教学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把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呢?下面谈几点我的看法。

三、应用信息技术,使劳技教学多元化

1.借用影像,化静为动,使学生学有兴趣

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了以往的教学活动,缺一不可。大多数传统的教学媒体虽然都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多媒体能很好地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要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劳技课教学中,适时运用影像,重现原景,可以化静为动,使学生学有兴趣。

2.巧用课件,化难为易,使学生学有所依

学生在具体操作时,虽然熟悉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时仍然会觉得无从下手,并且时常出现一些错误操作,因此教师必须将操作的要领和技巧完全灌输给学生并让其充分理解。例如:在上《做毽子》这一课时,利用放映多媒体,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了做鸡毛毽的详细过程。如将双线起头法的操作步骤制成三张幻灯片,然后边放投影片边讲解,同学们再实践操作。比较复杂的方法,学生也觉得容易了。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操作方法。

劳技课中,让学生明确操作原理是传授劳动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劳动技能的前提。操作原理包括操作过程、操作时的注意点等等。在实际教学中,除了要采取讲解、演示等传统教法以外,还可采用多媒体展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3.妙用音乐,化劳为逸,使学生做有乐趣

小学劳技课与其他课的区别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实践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而长时间的操作容易使精神产生疲劳。教师可以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播放一些适合学生的音乐,而这种音乐是要符合劳动的场合和特点,有利于舒缓学生的精神疲劳。

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和劳技课程的深入整合,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变革中真正受益的无疑的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果,学生才能真正地在劳技课的动手实践能力中有所得,有所悟。

猜你喜欢

劳技多媒体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人本”思想在小学劳技培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移动云计算中多媒体工作流的节能计算卸载
劳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应用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