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效课堂 提升核心素养

2018-11-28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华银妹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1期
关键词:教者想象课文

福建省长汀师范附属小学 华银妹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定位好角色,牢记自己应该是也只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思考、善于表达、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者通过激发兴趣、讲究策略、拓展延伸三个方面,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乐学、善思、愿说、会听、悦写,从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表达、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激发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由此可见,课堂上必须随时激励,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驱动学生兴趣。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文时,教者的做法是:课前利用多媒体展示小兴安岭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好奇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在学生初步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丽后,播放课文朗诵录音,让情感诵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尾安排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小兴安岭,既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再创造,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自始至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参与学习,主动探究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比老师热情洋溢地满堂灌,绞尽脑汁教会学生知识更有意义。

二、讲究策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1.营造氛围,快乐学习

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心理学家哈姆柴克认为:只有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和谐、充满爱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学生心里感到安全,才能坦然地接受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应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通过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得到鼓舞,内心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进而激活学生潜能,活跃思维,高效学习。

2.活动引领,积极参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还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根据中年级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点,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了第六册第二组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先安排学生开展调查活动,然后举行制作“家乡的变化”手抄报比赛。学生在调查和制作过程中,要动脑想、动口问、动眼观察、动手查阅资料,不仅了解了家乡,而且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培养。而学习第五册第三组课文后,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卡片,积累课内外描写自然风光的好词佳句,还可以根据兴趣装饰卡片,将枯燥的语言积累转变成兴趣的展现,学生自然乐在其中。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前一到两周,每节课前安排一分钟进行有关国际战争的新闻播报,为学习本组课文埋下伏笔。像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件快乐的事,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3.启发质疑,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质疑问难,教师就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并由疑问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入探究性学习,这样的学习行为才能持之以恒。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时,首先播放“五星红旗”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国旗的情感,然后谈谈自己爱国旗的表现,进一步感受热爱国旗的情感,再顺势引入课题《一面五星红旗》,让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题,并据题质疑:文中说的是谁爱国旗的事?爱国旗表现在哪里?面包店老板的前后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这样渲染学习氛围,学生围绕自己质疑的问题,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

4.引导想象,培养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敢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尊重学生的天马行空。要知道没有胡思乱想,哪来奇思妙想?在语文教学中,可供想象和需要想象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训练点。如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在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圈关键词写体会后,安排学生展开想象:“我”热切地和他们打招呼,他们会怎么回应?选择一两处展开想象,在句子旁边写下回应的话语,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个问候一个回应)。学生在想象和交流中学会如何交朋友,如何与人合作。在学生交流评议的过程中,应关注有创意、独具一格的想法,鼓励思维的创新,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这样才能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想象腾飞,进而产生独到的见解。

三、拓展延伸,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文本特点,带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悟法到用法,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迁移,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在学生弄清楚乌鸦是怎样喝到水之后,教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瓶子、水、石子,让学生演示乌鸦喝到水的过程。学生信心百倍地把一粒粒小石子放进瓶子,突然一粒大点的石子卡在了瓶口,怎么摆也进不去,水差那么一丁点就可以喝到了,怎么办呢?这时教者让学生一起帮乌鸦想想办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把瓶子碰倒,让水流出来。”有的学生说:“再去找小石子放进去。”也有的说:“衔树枝放进去。”还有的说:“打碎瓶子。”——通过群策群力,学生体验到乌鸦的聪明,领悟到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的道理,从而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这是课文主旨的拓展。另外,也可以是写作方法的拓展,如学习《太阳是大家的》第二小节后,追问:你知道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请仿照第二节诗歌的形式写三四句话。因此,课堂一定要留足拓展的时间和空间,延伸课堂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主要依托课堂。教师想方设法地构建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教学,更崇尚智慧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主动积累、善于表达、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者想象课文
小学数学运用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