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探讨

2018-11-28王恒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生图书馆用户

李 薇,王恒军,张 律

(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021)

微媒体是指在网络上多个微小的独立信息发布点所组成的信息传播介质,其已成为网络文化和网络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微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媒体阅读成了一种新兴的、流行的阅读形式[1]。高校图书馆作为在校师生重要的信息服务提供主体,开展微媒体阅读服务是其服务升级的重要途径。与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大发展潮流相比,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与推广的变革显得较为滞后,难以满足与互联网文化共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因而,不断推进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对促进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对提升用户阅读体验,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现状

微媒体阅读服务需具备四大核心要素,即平台要素、内容要素、互动要素和服务要素。平台要素是指承载微媒体阅读的网络平台,各种阅读内容、阅读素材、用户信息、互动交流均须通过平台得以实现;内容要素是指平台上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内容,是用户进行微媒体阅读的对象,也是用户能够直接感知的内容;互动要素是体现微媒体特征的要素,其包括平台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是开展微媒体阅读服务的重要因素;服务要素是指图书馆利用平台向用户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馆藏书目查询、阅读推荐、借阅查询、阅览室信息查询及公告等。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体账号,依托微平台实现了特色图书、活动信息推送及文献信息检索等精准服务。图书馆管理团队及其招募的学生助理团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微媒体的互联网传播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推文、点赞、投票、转发、分享等功能进行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互动,增强了微媒体阅读的校园影响力。但是,高校图书馆因受人才资源不足、缺乏创新精神、意识滞后等因素的制约,微媒体阅读的吸引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仅有部分知名高校图书馆正在积极推进微媒体阅读工作,而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微媒体仅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在人才建设方面,尽管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具有图书情报相关专业背景,但他们缺乏新闻传播和互联网营销相关知识,难以完全适应微媒体阅读服务与推广工作[2]。在创造性方面,各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实践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没有真正从平台、内容、服务、互动等方面建立微媒体阅读的实践机制。

未来,高校图书馆若能根据师生的现实需求进行变革,紧跟时代潮流,将新兴的微媒体介质、互联网管理方式应用于阅读服务实践,就能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微媒体阅读服务,优化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机制,帮助用户更加便捷地获得所需信息,增强用户体验。

2 高校图书馆推进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的思路

2.1 提升微媒体阅读推广力度

让广大师生认知、接受微媒体阅读,是其享受微媒体阅读服务,参与微媒体阅读相关活动的前提,因此,提升微媒体阅读推广力度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2.1.1 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推介微媒体阅读。微媒体平台一般都具有社交属性,其互动性与扩散性较强。高校图书馆利用微媒体平台开展阅读推广能收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种线上推广的方式能够迅速为微媒体阅读积累人气。另外,微媒体平台作为数字化传播载体,还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进行内容传播,摆脱了传统推广形式的单一性。

2.1.2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推广活动的显著优点是用户有参与感,容易产生热议话题,能增强微媒体阅读的影响力。如: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微视频”征集活动,其通过师生、校友等读者的荐书活动,以短视频形式在微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通过学生之间的点赞、转发等,较好地宣传了“阅读经典”这一活动,提升了微媒体阅读的影响力。

2.1.3 传统形式的线下推广同样不可或缺。传统的推广形式有摆点宣传、二维码扫描推介等,也都可以有效增强微媒体阅读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2.2 拓展微媒体阅读服务类型

把握高校师生群体性心理诉求和实际需求,并依托微媒体平台满足其阅读诉求,是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的重心。高校图书馆应明确微媒体阅读服务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与信息推送,而是应该向广大师生提供馆藏信息查询、资源共享和个性化定制阅读等服务。

2.2.1 馆藏信息查询。馆藏信息查询是广大师生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诉求,通过微媒体及时查询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外借信息、索书号等信息,可摆脱传统终端查找的复杂程序,更符合微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查询的特点。

2.2.2 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微媒体服务中促进用户之间信息互通的机制,可使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库进一步扩大,甚至用户间分享的内容亦可作为图书馆资源的一部分,形成分享社区。资源共享是网络社会的显著属性,为拓展微媒体阅读服务提供了诸多可能。

2.2.3 个性化定制阅读。微媒体具有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校图书馆基于用户的个人阅读行为建立用户个人档案和数据库,并依照一定规则生成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可大大提升广大师生的阅读体验,增强用户黏性[3]。

2.3 增强微媒体阅读的互动性

微媒体阅读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阅读,因而读者与平台服务主体之间可以实现即时互动。广大师生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有效交流,可优化微媒体阅读服务形式,促进微媒体阅读服务向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增强微媒体阅读的互动性是十分必要的。用户间的互动可以通过建立微媒体阅读社群的形式展开,借助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社交工具建立相关社区,并按照读者的兴趣爱好、所属院系等进行分类,使用户在社群内进行充分、及时的互动交流。社群内的用户反馈信息同时也可以作为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优化的依据。此外,用户与馆员之间的互动也可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的留言和评论功能得到实现:用户的阅读体悟、反馈建议等均可以通过匿名留言、评论,与馆员进行互动,匿名化的操作有利于用户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4 构建微媒体阅读生态机制

高校图书馆应统筹规划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构建微媒体阅读生态机制。

2.4.1 基于用户调研优化服务生态。微媒体阅读是符合高校师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习惯的阅读方式。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与阅读服务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传播者,其应通过用户调研,不断优化自身服务,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创新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2.4.2 建立常态化组织与互动机制。高校图书馆开展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不能孤军奋战,而应携手各高校兄弟馆共同探讨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建立常态化的组织和会议机制,探讨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的创新路径,科学合理地推进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如:通过微信群、QQ群、微博群等渠道,与各高校兄弟馆加强交流与互动,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微媒体阅读服务方案[4]。

3 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与推广的保障要素

微媒体阅读作为新技术发展下的新兴阅读形式,优化内容、人才与读者媒介素养等保障要素,也是高校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3.1 内容保障

微媒体阅读是基于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一种新兴数字化阅读形式,具有网络化、多样化、碎片化特征,但“内容为王”是媒体传播的不变法则。高校图书馆唯有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微媒体阅读内容,其阅读服务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不管阅读服务形式与推广活动怎样变化,不注重内容上的筛选与创新,势必会被用户所厌倦。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决定了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的成效,而高质量的内容是以庞大的资源库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将馆藏资源、电子资源、共享资源等进行整合,再依据用户大数据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可以有效保障推送内容是用户真正需要的精品内容。

3.2 人才保障

微媒体阅读服务与推广需要人才的支撑,尤其需要精通互联网营销和新闻传播的人才。

3.2.1 重视图书馆员培训工作。微媒体阅读服务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事物,在技术、理念上都与图书馆传统的阅读服务工作存在差别。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员专业化培训、考核、认证,让他们认识到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及重要性,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以及更贴心的服务,为图书馆开展的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5]。

3.2.2 引进专业型人才。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校内或校外引进一批具有互联网营销和新闻传播知识背景的专业型人才,让其作为微媒体阅读服务与推广的主要负责人,通过传、帮、带,提升馆员的整体业务能力。

3.2.3 聘用兼职“馆员”。高校图书馆可通过招募学生“助理”、学生“馆员”等形式,聘用部分新闻传播、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做兼职人员,参与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服务与推广工作。这既能够满足高校图书馆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又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长实践经验,是一项很好的“双赢”策略。

高校图书馆通过培训馆员、引进专业型人才、聘用兼职“馆员”等措施,巩固了其人才基础,保障了微媒体阅读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6]。

3.3 读者媒介素养保障

依靠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微媒体虽然具有传播快、时效性强、影响力大等特点,但是互联网平台缺乏相关的认证与征信体系,谣言、诽谤、不正当言论泛滥。部分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微媒体平台出现的谣言、诈骗、诽谤等信息缺乏鉴别能力,他们很容易在冲动或贪婪心理的作用下,做出不当的举动,甚至上当受骗。因此,高校图书馆微媒体服务工作必须重视读者媒介素养的培育[7]。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专项宣传、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鉴别能力,不信谣、不传谣、不发表不当言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与法律意识。

4 结语

开展微媒体阅读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不断拓展自身服务类型,增强服务能力及提升知识传播价值的途径,也是伴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新一代大学生生活习惯不断变化所做出的必然选择。各高校图书馆进行微媒体阅读服务的尝试,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思路与改革决心。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微媒体阅读服务还将有更广阔的拓展空间,新技术、新思潮必将推动微媒体阅读形式的变革与创新,让阅读服务更人性化、智能化。

参考文献:

[1] 杜洋,付瑶.图书馆“微媒体阅读推广”实践与探索: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7(6):26-31.

[2] 成爱萍.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微媒体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2):57-60.

[3] 郭文玲.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微话题”设置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0):96-100.

[4] 鄂丽君,李微,郑洪兰,等.高校图书馆基于区域图书馆联盟开展阅读推广的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2(6):55-59.

[5] 万慕晨,欧亮.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2):72-78.

[6] 袁梁.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实践与思考:以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6(16):76-79.

[7] 张新杰.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5(19):86-88.

猜你喜欢

师生图书馆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图书馆
信用卡资深用户
两新党建新媒体用户与全网新媒体用户之间有何差别
麻辣师生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