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里有画 画中有情——小学诗歌教学的几点实践

2018-11-28江苏省南通市城港小学袁晓红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4期
关键词:题诗牧童读诗

江苏省南通市城港小学 袁晓红

诗歌传承着文化功能,反映着文人墨客的不同见解和构思。诗歌教学更是考量教师教学智慧与技能的重要表现方式,彰显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打破单纯的讲经据点的说教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自我揣摩与深入交流的机会,定会便于学生在主动融入诗歌学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思维。将诗歌形象化,多给学生相应的提示与指导,引导学生从诗歌与绘图中发现精妙,让诗歌与图画形成融合,定会产生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多彩。

一、观画读诗:融景生情

通过诗歌的图画来找出诗歌表达的要义,能让诗歌更有形象特征,便于学生主动读诗,生成不一样的认知。观画读诗,能够让诗歌变得更有内涵,有助于学生在深入揣摩构思的基础上,生成不一样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画拼读诗歌,能让诗歌更有情趣,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便于他们形成更多的深刻体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

观画读诗,能够让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载体。如,在学习程颢的《春日偶成》中,教材的画面出现了一位老者在垂柳旁,在小河前驻足欣赏当前的美景,一幅春日美景跃然纸上。结合这样的画面,教师建议学生在认真观看图画中思考:作者在春日的思考中获得了什么?带着这样的认知,建议学生反复朗读诗歌,从“将谓偷闲学少年”中感受作者偷闲学少年的休闲情怀。以这样的方式活化诗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运用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他们深化理解,也希望自己能和作者一起欣赏春日美景。

从图画中发现诗歌的内涵,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融入诗歌中发现表达的内涵,生成多样化的认知。教学中,引领学生从图画中找出诗歌描述的内容,能帮助学生在深化理解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独特的感知情怀 。

二、看诗绘画:物境相宜

读诗是学习认知积累的过程,更是学生与诗歌、作者、情景进行多元对话的过程。看诗绘画,能让学生在物境相宜的过程中,深入体味作者的表达意图,产生独特的体验。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看诗绘画,可以让他们在深入领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让他们的情感与诗歌形成有机融合,产生深度的体验,情感获得不一样的升华。

在读诗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画面准确把握表达内涵,定会更有特色。如,在学习袁枚的《所见》时,围绕“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不妨请学生根据诗歌所表现的景物,牧童、黄牛、林荫道、蝉等,引导学生感受牧童在放牛过程中的神态,“一路行一路唱,整个树林全给他惊动了”,忽然,传来了“知了,知了……”,牧童顿时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原来,牧童也想捕蝉儿呢!借助这样的情形,鼓励学生运用画笔主动呈现上述诗歌内容,定会有更多的新鲜发现。

鼓励学生从诗歌中筛选相应的素材,引导他们在主动融入诗歌中找出相应的表达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深入观摩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教师应多建议学生运用画笔表现诗歌内容,帮助学生在深入朗读的基础上获得有效体验,在不断强化认知感悟的基础上,生成独特的理解,赋予诗歌更加厚实的诗意。

三、题诗作画:情真意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培养学生题诗能力,不妨多从现有的诗歌学习中找出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引导他们在主动模拟的基础上形成更多的感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题诗写话,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积累与创作形成高度融合,帮助学生在融入诗歌的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深刻情感,促进其知识有效内化、生成。

题诗作画,让学生的理解与诗歌形成了有效配合。如,在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不妨建议学生运用笔记圈划的形式,对“愁”“喜”“放歌”“漫卷”等一些重点词汇进行深入揣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引导他们在作画的过程中就上述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更深厚的情感。很多同学在表达自己的理解感知后,能够结合诗歌内容,主动绘画出作者、妻子以及孩子们的不同神情,能让诗歌更有丰富的意境。

发挥学生才艺,鼓励多创造,能唤醒他们的题诗作画能力。题诗作画,能够让诗歌表达更有内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多元化读诗发展需要,提升语用技能。

综前所言,小学诗歌教学好似绣花,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火候,需要从寥寥数语中挖掘隐藏其中的内涵意义。在课堂教学中,突出话题引导,注重从画面中筛选有价值信息,从画中感悟作者的表达情感,让诗歌教学富有情境与趣味。以诗词为媒,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意义,定能让诗歌教学更有趣味,这也是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猜你喜欢

题诗牧童读诗
牧童学画
郭沫若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题诗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画竹题诗
牧童与画家
李一氓工作情景与《石头记》题诗
牧童
《君子萧萧》画题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