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追寻真学语文课堂

2018-11-28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小学魏蓉蓉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头笔记语文课堂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栟茶小学 魏蓉蓉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认知发展的需要,活化教学过程与方法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学生丰富自身思维的重要方法。基于儿童立场活化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体味文本的表达要义和精华,更有助于学生在深入体味文本中产生共鸣,备受启发和教育,促进自身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的健康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基于儿童立场教学,不仅能有效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还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捕捉思维的灵感,形成富有深度的见解和幸福的获得感,让语文课堂有激情、有宽度、更有意义。

一、笔记补白:读中生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自我质疑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原则,也是学生积淀深厚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动力。带着疑问阅读和深入表达,不仅能发现更多的趣点,更有助于学生在深入对话语篇中产生不一样的独特体验。笔记补白,能使学生跳出依赖教师讲解和教参解读的窠臼,获得更多深层次的感悟。

笔记补白运用,能让学生的自我理解感知更有层次感和深度。如,在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结合“……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建议学生进行笔记补白,让他们深化记忆运用。有的同学提问:作者为何要详细表述这些比武动作?有的同学质疑:为何洪教头的语言是如此蛮横?……带着这些问题,可建议学生运用指名请教的方式来相互学习,以此来深化感知体验。

学生运用笔记补白,有助于他们在真正融入文本中获得有效感知,让他们在深入研读中形成有价值的信息。笔记补白,还有助于学生在深入体味文本中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进一步培养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七嘴八舌:群策群力

儿童喜欢讨论,更喜欢在七嘴八舌中找出自己的盟友和对手,喜欢在相互交流中挖掘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七嘴八舌,能让学生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帮助他们在不断深入收集相应的信息中深化理解。越是激烈的讨论,越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越能使得课堂教学富有真实感和深度,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七嘴八舌地讨论,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想象力。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围绕“他(阿炳)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不妨鼓励学生思考:阿炳面对眼前的二泉,将自己的感思与十年前师傅的教导进行对比,为何有这样的深层次理解?教师可建议学生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思考。有的同学说:这是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情感基调。有的则说:这是阿炳对生活的总结与提炼,更是阿炳艺术灵感的来源等等。

多给学生创设富有开放性、层次性和多样化的话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阐述,定能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意义。结合学生的不同理解感知,多给他们自我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深入交流中展示独特体验,获得独特的认知。

三、自我展示:各显神通

多给学生搭建展示的空间,鼓励他们在展示自我风采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让课堂教学富有深度与广度。展示学生的风采,能帮助他们在深度学习和交流碰撞中感知语文,并在相互切磋的基础上学习和交流。教师注重学生的自我展示,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体验。

自我展示,能让学生的理解成果得以充分展现。如,在《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教学中,结合日本人民将聂将军称为“中日友谊的使者”的表达中心,可建议学生就“你还知道聂将军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主动收集相应的表达素材和线索,让他们能够在拓展延伸的基础上获得深刻的感触。有的同学围绕“聂荣臻将军的生活趣事”,运用手抄画报的形式展现其中的有关情节,让他们在不断地拓展延伸中丰富理解。有的同学则是运用主题演讲的形式,针对聂将军的伟大功绩来表达自己的缅怀心情,等等。

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多给他们展示自我风采的体会,帮助他们在主动参与互动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真切的认知感悟。教师应运用赏识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让他们在拓展延伸中获得感触、体验,切实增强其综合运用技能。

如前所述,基于儿童立场研究教学,能在聚焦问题核心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体验,让他们在探索与主动对话中深化理解。多换位施教,能在缩短师生距离感的前提下,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人文情怀,能够给学生更多自由创作与主动交流的载体,让他们的天性闪耀于课堂,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为真学语文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头笔记语文课堂
黄伟芬:中国航天员的“女教头”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谁打翻了洪教头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对比之中见个性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